人民群眾對于有問題的干部總會私下議論,對于工作不踏實、玩弄手腕、顯示權力、不干正事的干部總會有意見。直至于有些群眾會當著面指責某些干部哪些方面做的不對,有的群眾甚至上訪、寫檢舉材料。對于這些“不聽話”的群眾,會令某些干部“難堪”。同時這些“不聽話”的群眾就會被某些干部拉入“黑名單”,即便正常的職稱晉升與他們無緣,提拔、重用、評優更是與他們無關了,他們屬于“另類異族” 了。那些干部對那些群眾的正常訴求會萬般阻撓,那些群眾會因為“亂說亂做”,被某些干部“記上符號”,劃為“不行的人” 。筆者不禁要問,“到底誰不行?”
我們黨歷來是重視群眾意見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歷史肯定的。同樣,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呼聲是我們黨了解情況的主要來源,也是黨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而把人民群眾的議論和反映的問題當成“耳旁風”,把反映問題的人當做“另類”,對反映問題的人打壓、處分、穿小鞋,那么這樣的干部是合格的干部嗎?
我們黨之所以從1921年建黨到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政到今天,取得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與人民群眾的支持分不開的。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時刻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對于來自于人民群眾的意見視如至寶,所以取得了今日舉世矚目的成就。
本來黨和人民群眾是魚水關系、骨肉關系,但某些個別干部的對待群眾的利益及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的態度卻反映了他們已經嚴重地脫離了群眾。記得不知名的某市級干部在和人民群眾有利益沖突時詰問某記者,“你是為黨說話還是為人民說話?”。此雷語充分的暴露了他的政治上的無知和把黨和群眾分裂開來的認識,其硬把黨和群眾置于對立狀態,更把他自己擺到了黨和群眾的反面。
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在對待群眾的態度和群眾的意見方面,值得許多干部認真思考和學習。毛澤東善于從群眾的不滿言論中吸取合理的內容,著名的例子,就是延安時期有雷擊打死人的故事。當時一個農民發怨言,說“雷公為什么不打死毛澤東”。毛澤東沒有怪罪這個農民,反而從這里發現問題———農民因公糧負擔過重,發泄不滿情緒。于是發動機關、部隊搞生產,就是當時著名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產運動,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要善于聽取不同意見。對于一件事,我有了一個意見后,可以先放一放,再考慮考慮,聽聽有沒有不同意見。如果有不同意見,就要認真聽取,展開討論,吸收正確的,駁倒錯誤的,使自己的意見更加完整。駁倒錯誤意見的過程,也是自己意見更加完整的過程。如果沒有不同意見,自己也要假設一個對立面,讓大家來批駁。有錢難買反對自己意見的人。有了反對意見,可以引起自己思考問題。”這是我們國家領導人陳云對待有意見的做法,值得某些干部們反思學習。
我們黨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那些把群眾的意見和議論當成“耳旁風”,對群眾反映問題排斥和橫加阻攔、甚至打壓,把上訪、檢舉的群眾列入“黑名單”,不去解決問題而是打擊報復,這樣的干部不是稱職的干部,不是好干部。
目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正如火如荼的開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治黨方略,已深入各級干部中,那些對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群眾反映問題漠視的干部,應當好好反思、真正覺醒。
作于2013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