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家,遠遠的看見八十多歲的父親佝僂著腰在田里忙著,現在是農閑時節,有什么要忙的,我有點好奇,上前去探個究竟,原來父親還在地里碼坎,繼續他的“坡改梯”。
1981年開始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父親為了多承包一點土地,他專挑別人不要的承包產量低,面積大的坡地承包,他承包的土地都是三等、四等地,有的還是等外級,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增產潛力大,于是他起早貪黑的干,深耕細作,割草積肥。1981年、1982年連續兩年豐收了,這讓他信心大增,1983年的農歷三月十二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沖走了他的全部希望,只見他承包的一大片坡地上的莊稼已蕩然無存,就連田里的土都被沖進了清江河,剩下來的就是黃土老底子,依稀還看得見犁劃過的印記,全家人的心頓時涼了大半截,父親連續三天不吃不喝,第四天,他早早的起床,扛著鋤頭和鋼釬錘子去了地里,等到中午母親去地里叫他回家吃飯的時候,他已經歪歪扭扭的碼了長長的一道坎,從此以后,只要是農閑季節,總能看到他在地里碼坎、修排水溝,父親從未砌過石坎,沒有經驗,他砌的田坎經常是砌了垮,垮了再砌,三十多年,他一直沒有間斷過,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承包的坡田都成了歪歪扭扭的梯田,而且都成了高產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