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盡困苦事,病蚌終成珠
來源:作者:王琳寶時間:2013-11-21熱度:0次
無邊無際的大海,一只只蚌在在水底安逸地棲息著。忽然風起浪涌,泥沙彌漫,攪混了水體。這時一粒沙子,偶然間誤入一只蚌殼,讓完好的蚌痛苦不堪,以至于因此生病,且“淚流不止”---竭力分泌一種黏液,來平復自身的創傷。最后,奇跡卻發生了:經歷了特殊磨難的蚌,因禍得福,孕育出了燦爛奪目的珍珠。而那些安然無恙的蚌們,除了長個增重而外,仍然一事無成。
回放這則故事的用意,旨在說明一個道理:平生歷盡困苦事,始信病蚌終成珠。
茫茫人海,蕓蕓眾生,誰都渴望一生順遂,馬到功成。但上蒼卻素喜捉弄人的命運,此所謂天藏玄機,造化弄人罷。
古人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保爾,延安時期的吳運鐸,八十年代的張海迪,新時期的文花枝,他(她)們哪一個沒有經歷過艱難困苦和傷病的折磨?然而,他(她)們并未因此怨天尤人,一味責怪命運多舛,而是以驚人的毅力戰勝痛苦、疾病乃至傷殘,創造出常人所不及的生命奇跡!
雪小禪的散文《琥珀》,寫的哲思飛揚,寫的令人心動。原來那琥珀的生成,源于一種叫做貝母或松樹的植物。在自然環境里,它們不幸感染細菌,由此生病,體內或根部不停地分泌樹脂,碰巧落于地下,與一只蟲子或秋蟬相遇,自此糾纏包裹,在經歷千萬年的地殼變化后,最終生成了稀世珍寶----晶瑩剔透的“琥珀”。這與蚌的故事仿佛不謀而合,只是換了角色而已!
當困頓或不幸降臨我們頭上的時候,請不要呼天搶地般悲傷,也不要怪罪天地不公,更不要就此絕望沉淪。既然是躲不掉的事情,那就勇敢地把它承擔起來吧!一邊是,既來之,則安之;另一邊是,既來之,則抗衡之。只要我們能將其戰勝,足以說明自己已經戰勝了自己。而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是不乏機遇光顧的。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遭遇困頓與疾病,誠然是不幸的包袱;但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化作受益終身的財富。屈原離宮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慘遭腐刑,發憤而著《史記》……古往今來多少事體,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個中滋味,當令生在福中不知福的青年人細嚼慢品!
請記住病蚌和琥珀的故事吧。如果我們真的能夠以此勵志,上天必有饋贈,賜人以更多圓潤美麗的珍珠,讓俗世的生活比琥珀更加光鮮靚麗!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