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等待
來源:作者:熊志忠時間:2013-11-21熱度:0次
學會等待
記得上小學時,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撥苗助長》的寓言故事,大意是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里的莊稼長得太慢,有一天,他來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結果幾天之后,發現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現實生活中,甚至就在我們的身邊,也常常發生著“拔苗助長”的歷史笑話,因此我們一定要記住《拔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所帶給我們的啟示!
《拔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學會等待。縱觀古往今來、人間萬物,無不如此。
通常我們對“等待”的理解,大多為消極方面的東西,因此會理解為“守株待兔”或“坐以待斃”,其實等待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有所為。
學會等待需要學會堅持,只有在堅持中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俗話說“十年磨一劍”。孟德爾為揭示遺傳的奧秘,他經過十多年既孤寂又漫長的探索之路,反復地將豌豆進行雜交、測交。從一對相對性狀到多對相對性狀,他的實驗次數已不能用千、萬去計數。對真理的執著追求讓他在等待中學會堅持,最終他成功地研究出了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學會等待需要學會忍耐。“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終會結出甘甜而柔軟的果實”(辛姆洛克語)。等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更是一個煎熬的過程,需要的是耐心,考驗的是意志。“臥薪嘗膽”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懸一苦膽,出入、坐臥都要嘗嘗,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國之痛。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于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
學會等待需要學會堅強。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動搖,動搖生失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這些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告訴我們“陽光總在風雨后,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也比比皆是。王寶強在成名前打過工、當過群眾演員,甚至在建筑工地干過苦力,正是十幾年的等待使他能夠厚積薄發而一夜成名。
學會等待需要學會隨遇而安。等待只不過是前行路上的一個個驛站,每次的等待其實是為下一次的出發做準備。在南美洲一個海拔4000多米,人煙稀少的地方,生長著一種叫普雅花的植物,花期只有兩個月。花開之時是那樣美麗到極致,枯萎之時又是那樣的凄美到顛然。然而,這種花為了兩個月的花期,它總是靜靜佇立在高原上,用葉子采集太陽給予的芬芳,用根汲取大地給予的養肥,忘我的營造著自己的花香,就這樣默默等待了100年!百年的等待只是為了用百年一次的花開來獲得攀登者身心俱疲時的眼前一亮,只是為了證明在等待中的生命是那樣的美麗。普雅花的等待是一種信念,是一種追求,它攢足了百年的顏色,在一個世紀的期待后,以堅挺、莊嚴的姿勢綻放出它的驚天一色。
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有太多的等待——在等待中期盼,在期盼中等待.等待賦予了人生別樣的魅力,正是這漫長的等待,博大了我們人生的底蘊,豐富了我們的人生內涵.因而使我們的人生充滿希望。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