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下夜話(之二)
來源:作者:王琳寶時間:2013-11-14熱度:0次
《論語》里的“以人為本”
《論語》里有這樣一段話: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在孔子乃至以后相當一個時期,養馬之風盛行,而且上層社會多有重馬輕人之舉。然而孔子卻反其道而行之---重人輕馬!退朝回來,聽說馬廄失火,先問是否傷到了人,不問馬。短短一句“傷人乎”,彰顯出儒家的“人本”和“仁愛”思想,讀來讓人倍感親切。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我要說:圣賢一問三冬暖。
牛鬼蛇神說李賀
唐代詩人李賀雖然只活了27歲,但卻被稱為“詩中鬼才”,其詩天上人間,神仙鬼魅,波詭云譎,詞藻奇麗,善于用典,極富浪漫主義想象。杜牧在《李長吉歌詩敘》中說:“梗莽邱隴,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
夜來試讀《南山田中行》,忽見有“鬼燈如漆點松花”之句,《秋來》驚聞“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歌哭,更莫說《金銅仙人辭漢歌》和《飛光》中洋溢通篇的仙風道骨了。難怪黎簡評曰:“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張表臣則云:“牛鬼蛇神太甚。”潘德輿概括為“詩之妖。”王世貞用一“過”形容之。
以我才學疏淺,竊以為李賀仕進無路,年輕多病,于極度苦悶中,借助牛鬼蛇神、仙狐妖魅和日月星漢抒情說事兒亦屬自然。其中雖極盡光怪陸離之荒誕,然而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萌芽卻包蘊其中,應是瑕不掩瑜也。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