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下夜話(之一)
來源:作者:王琳寶時間:2013-11-14熱度:0次
讀《蝜蝂傳》有感
近讀柳宗元之寓言散文《蝜蝂傳》,感受頗深。先生以蝜蝂之蟲喻貪欲之人,形象逼真確切,雖無嬉笑怒罵之語,然諷喻之意蘊含其中。文中小蟲善負,輒取無度,又好攀高,路人見其弱小不堪其重,遂幫其減之。但此蟲秉性難移,仍遇物皆負于其背,終致失足而亡。
今日為官之人,當從此寓言中早有所悟。否則,及至東窗事發,再去讀柳公《蝜蝂傳》,一則晚矣,二則可笑之至,何也?愧空有人之名而其智若蟲矣。
善哉,子產不毀鄉校
鄭國子產以理治國,起初人們不怎么理解。聽到有人在鄉校議論紛紛,有人就對子產建議:干脆把鄉校毀掉。
子產說:為何要毀掉它呢?鄉校是一個場所,老百姓在可以這里議論我們執政的好壞。“夫豈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維善維否,我于此視。”他們認為對的,我們就采納,他們認為不好的,我們就改正。我做的好壞,可以從老白百姓的議論中找到答案。
他還說:“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大江大河是堵不住的,老百姓的嘴也是封不得的。否則言路閉塞,上邊聽不見民間真情,是要亡國的呀!
子產之論何其善哉,直把韓愈感動得大呼:“我思古人,伊鄭之僑。”遂欣然揮筆,《子產不毀鄉校頌》頃刻成也。
古之圣賢高論,于今讀來尤感親切,對我們亦應有所啟迪。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