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自己
來源:作者:周麗娜貴州地礦105隊時間:2013-09-27熱度:0次
你是否為孩子上課時天馬行空,或者與同學悄悄話而被老師罰站心煩?或者對著一臉倔強的孩子因為踢球砸壞了鄰居家的窗戶而惹你大動肝火?這些都是為人父母經常會遇到的情況吧!通常我們都會教訓孩子一頓然后慢慢淡忘了,但是《窗邊的小豆豆》卻引領我認真的思考了一把。
小豆豆是個在一般人眼中名副其實的“問題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不停地拉抽屜,就是對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么就是站起來對窗外的宣傳藝人打招呼,請他們表演,老師講課經常被小豆豆這些“莫名其妙”的舉動打斷,老師實在沒有辦法能降住她了,媽媽也覺得實在不好意思再麻煩同學打擾老師了,領著豆豆到了一所特別的學校,她沒有告訴豆豆她是被退學的,因為怕打擊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著,精彩的巴學院生活開始了……
說心里話,我是羨慕小豆豆的,巴學園說是一所學校,我覺得那里更像一個探索的樂園,在巴學園沒有罰站,有的是有趣的電車教室、有的是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調皮的小豆豆碰到了一個超級棒的小林宗校長,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我也羨慕小豆豆有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直到她二十歲之后,媽媽才跟她提起小時候因為太過調皮被退學的事情。如果當初在小豆豆還是個六歲的孩子時,媽媽說:"上課為什么開小差?”“你怎么總是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學校肯要你了,看你怎么辦!"或者說“你再這樣我不管你了!”如果聽到這種話,我想一定會在小豆豆的心里蒙上一層拂不去的陰影,或許會因此而感覺自卑。所以我覺得每個老師與每位家長都應該來讀讀這本書,來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被這樣批評,你能接受么,你會是怎樣的感受和反應?你會發現小林校長和小豆豆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很適合孩子的成長,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發點。
《窗邊的小豆豆》不僅是黑柳徹子在講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而是在提倡和介紹一種教育制度。巴學園最精妙之處是教導學生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也就是現在我們所提倡的“愛人,愛己” 小林校長真正地實現了這一點。 如何尊重自己,愛自己呢?那就是通過實現別人對孩子的尊重,讓他自己贏得信心和自尊,那么自重也就在心中建立起來了。對身體上有缺陷的孩子要給予特別愛護,這種愛護不是特殊關照或者庇護,而是適當地用一些方法幫他跨越一些自己因為身體缺陷而無法完成的任務。在書中有一個得了侏儒癥的孩子,校長為他舉辦了學校的“小型運動會”,在他根本無法跳過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馬的時候在背后暗暗地幫了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贏得了同學們的贊嘆。這樣一來,培養了殘疾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補償——自尊和自信。這對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幫助,在后來這個男孩過著正常人的生活,他有完美的婚姻還在一家公司擔任了專門融洽同事們人際關系的職位。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其實天下沒有“壞學生”,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動(比如小豆豆),一些孩子比較大咧咧,一些孩子過于敏感等等,但是不管他們因此犯了錯誤還是怎么樣,都不可以妄下“壞孩子”、“壞學生”的定論。他們都需要關注和尊重,嘗試從他們的那個角度想一下這件事情,弄明白他們為什么這么做,冷靜、平等地與他們交談,解開他們的心結,然后再教導,巴學院就是這樣。比如說,巴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的時候聽她講了四個小時話,不打斷,知道她想停的時候才停。這就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夠溝通,而現在很多教師和家長恰恰忽略了這一點。
巴學園,儼然一個教育的理想園,這里有一位理想的小林宗校長。他很有創意,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想到讓孩子準備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他尊重兒童,擁有博大的人文情懷,當小豆豆把糞坑里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他只是說“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細心備至,沒有偏見,不戴有色眼鏡,細心呵護每一個“問題”孩子,哪怕是一個生理有缺陷的孩子。
讀完整本書,不由自主對這個"頭發稀疏,牙齒脫落"的老人肅然起敬的同時,我想我已經找到作為父母所要關心和關注的東西了,我們的價值在于能把孩子的這種本真發掘出來并保持下去,讓他成為他自己,而不是將自己的愿望強加在孩子身上,讓他去完成你未曾實現的夢想,這是不人道的甚至是殘忍的。
《窗邊的小豆豆》,不僅讓我記住了“小豆豆”、記住了“巴學園”,記住了小林老師,記住了一個慈祥的媽媽,讀出了怎樣去面對一個孩子的行為,讀出了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更讓我好好的思考了一把,或許我們在周遭的環境里找不到理想的“巴學園”,但至少我們可以管控自己,至少可以從現在開始做起,拋棄“你看別人家某小孩,如何聽話、如何聰明”“你怎么這樣”“你說的是真的嗎,沒騙我吧!”等等諸如此類的愚蠢責難吧,牢牢記住:你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必要像任何別人家的孩子或者任何人,甚至是你自己!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