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詩人毛澤東
來源:作者:李巖時間:2013-09-05熱度:0次
懷念詩人毛澤東。他曾是一個泥腿子農民。他從湖南湘潭的韶山走來,獨立寒秋,放眼世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立志推翻壓在勞動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誓讓窮苦大眾翻身當家作主人。
1927年春的茫茫中國,以蔣介石為首的反動派篡奪北伐戰爭的勝利果實,中國革命危機四伏。黨內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者一再退讓,對工農運動嚴加限制。對此,毛澤東作了堅決的斗爭。在大革命失敗前夕,他站在黃鶴樓的遺址附近,舉目遠望,觸景生情,為中國革命的前途焦慮萬分,深情地吟出:“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充分地表達了對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
到了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的部隊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回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是年8月,我軍在地形險要的黃洋界打了大勝仗,毛澤東十分興奮,欣然寫下:“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1929年3月至4月風云突變,軍閥重開戰。在這一年的3月中旬,毛澤東趁蔣桂戰爭的時機,率領紅軍“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實行土地革命,建立閩西蘇區,“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農紅軍在傳奇的毛澤東的指引下逐漸壯大、成長。
在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在神奇毛澤東的率領下,被迫進行了舉世矚目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四渡赤水,避實擊虛,甩掉敵軍幾十萬人的圍追阻截,爬雪山,過草地,歷盡艱難險阻,終于勝利到達陜西北部的革命根據地,完成這一偉大創舉。毛澤東用56個字的《七律.長征》來高度概括空前絕后的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高度贊揚了紅軍不畏艱險,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首氣勢磅礴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是毛澤東1949年4月寫的。全中國解放的前夕,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向全軍發出了“解放全中國”的戰斗號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強渡長江,并一舉占領國民黨政府南京總統府。毛澤東在北平香山雙清別墅得到捷報,心情振奮,書寫了這首詩。中央軍委將這首詩用電報拍發到前線,極大地鼓舞了全軍指戰員的戰斗士氣。全國解放戰爭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這個農村的“土包子”,用自己的高超智慧與驚人魄力,戰勝了腐朽反動的國民黨正牌軍,成為領導中國人民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一代偉人,令世人敬仰。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運動接近尾聲,毛澤東又在思考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問題。在4月25日和5月2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最高國務會議上,先后兩次作《論十大關系》講話,尋找一條適合中國發展的路線。不久,他便啟程南巡,先到廣州,又飛抵長沙,隨后,在武漢落地。6月1日中午,毛澤東欣然來到武昌岸邊長江大橋8號橋墩附近,下水開始暢游長江。他時而仰游,時而側游,游至漢口湛家磯江面才登船,歷時兩小時,全程近14公里。后來,毛澤東又兩次下水暢游長江。在暢游過程中,這個締造新中國的領袖,既為長江的宏偉氣勢所鼓舞,又為祖國日新月異的建設場面所激勵,事后他飽含激情,創作了《水調歌頭.游泳》這首浪漫灰宏、朗朗上口的詞:“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毛澤東以詩人特有的詼諧與幽默,寫出了長江奔流到海的氣勢,描繪出在大風大浪里橫渡長江的游泳壯舉。毛澤東更以高瞻遠矚的遠見,規劃著三峽水庫建設的宏偉藍圖。如今,他老人家的預見已成為現實,雄偉的長江三峽真正“高峽出平湖”了。
僅以此文,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一百二十周年。一代偉人毛澤東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詩言志。詩人毛澤東那浪漫主義的情懷永遠鼓舞我們前進!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