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水和綠樹
來源:作者:王琳寶時間:2013-08-27熱度:0次
無言的群山大地,多情的奔流之水,孕育莽莽蒼蒼的叢林。樹與樹匯成碧綠的海洋,草和草編制蔥綠的地毯,花與花點綴自然的風景,鳥和鳥鳴唱生命的和諧,野生動物的奔跑組成地球的動畫,山溪河流的涌動飄逸詩情的浪花。那野性的黑非洲,蔚藍的北冰洋,如夢的亞馬遜,廣袤的亞細亞……世界每一個角落的影像,都被攝影家們用光與影表現得栩栩如生,令我心醉流連于《人與自然》和《動物世界》。因為在這里我聽到了最原始最迷人的天籟之音,領悟到了人類后花園的多姿多彩。雖然這其中也間有刀斧伐樹的貪婪,屠戮動物的血腥,瀕危物種的哀鳴,北極冰蓋的斷裂,以及大自然無情報復的慘痛教訓。
在這些美麗的畫面前我欣喜中伴生著憂心忡忡,在那些揪心的鏡頭下我憂慮中感覺到無能為力。于是一個樸素而又天真的問題在我心頭幻化成巨大的問號,這個世界假如沒有水和綠樹,究竟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屆時人類又會有怎樣的生活?動物們又將會何去何從?冥冥之中,還倒誤打正撞了莎士比亞悲劇中的兩難命題----“生存還是死亡”?然而卻絕對不是哈姆雷特王子一個人能夠回答和解決了的命題,而是全人類都必須認真面對和慎重思考的重大命題!
我無法想象一座城市沒有水和綠樹,那豈不比戈壁沙漠的荒涼還要可怕。如果說龐貝古城被維蘇威火山突發的巖漿無情掩埋,是自然之神對古羅馬人荒淫縱欲生活方式的報復。那么樓蘭文明的消亡又要到哪里去找尋答案呢?想必樓蘭古城構筑之初,先人們自是經過長途跋涉辛苦踏勘,才選中這塊林木蔥蘢水草豐美的風水寶地來建立城堡的。只可惜樓蘭人的這種遠古文明還未脫盡愚昧和野蠻,他們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構建起來的城郭,短時間內可以成為一種鼎盛和威力的象征。但長此以往,人口益多,挖地三尺,竭澤而漁,致使河流干涸,黃沙進逼,胡楊枯死,勢必自斷后路。加上周邊其它部落的侵擾,這曇花一現的文明最終難逃天災人禍。只留下小河墓地、三間房遺址、悲壯倒地的胡楊、還有許許多多的不解之謎,卻沒有片紙只字的記載,而龐貝古城的毀滅還遺有一本《普林尼日記》可資考證。
水是生命的源泉,樹是人類的良友,城市和鄉村只是人類棲身的場所。人類離開了水,就像嬰兒沒有乳汁,難以存活;無論是高山抑或大地,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如果沒有綠樹,我們的家園便毫無生機。西遞宏村正是有了綠樹掩映和曲徑通幽,方才成了詩意盎然的江南煙村;周莊同里正是有了小橋流水和烏篷船影,方才成了魅力四射的水鄉明珠。雪山、海子、森林、草場、牛羊、唐卡、歌舞、藏民居、酥油茶、杜鵑花、喇嘛廟,諸多自然和人文元素共同營造出香格里拉的別樣風情。設若沒有皚皚白雪、高山冰川和湛藍湖水,這曠世奇景便會缺乏靈秀;設若沒有森林滴翠、草地鋪錦、鮮花爭妍,這世外桃源便會花容失色。恐怕那個叫詹姆斯.希爾頓的英國人,就難以靈感橫生文思泉涌,寫出一部讓后世驚艷的小說來。
長江黃河蜿蜒穿流于祖國大地,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母親河。興安嶺長白山的無邊綠林,是我們子子孫孫的生態屏障。我們身邊的一泓泉水和一方湖泊,是滋潤我們生活的玉液甘霖。我們家園的一片綠樹和一叢繁花,是暢快我們呼吸的綠色氧吧。我們曾因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而讓生態變得極其脆弱和不堪重負---太湖發生藍藻,無錫飲水腥臭;滇池富營養化,春城秀色蒙垢;化工廠發生泄漏,松花江水體污染……一系列的環境事件早已向我們敲響了警鐘。在對待自然界的問題上,我們的先人早就有“天人合一”的古訓,面對承載和養育萬物生靈的地球,我們的確應當慎思“取與”之道,順天應時依規循律而為之。
為了不讓太多這樣和那樣的“假如”,變成連我們自己都不愿看到的殘酷現實;為了避免人類給自己種下難以吞咽的苦果,以至貽害千秋大業萬代子孫。我用飽蘸激情的文字,一遍遍發出真心的呼喚:善良而又智慧的人類啊,如果我們關愛自己,關愛子孫,就從愛護江河湖海和愛護林木花草開始做起吧!因為地球畢竟只有一個,而我們卻是數十億之眾,并且要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和永續發展!請我們在心頭烙下這樣的信念:愛護碧水綠樹就是愛護我們自己的家園!善待天地萬物就是珍惜人與自然的和諧!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