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與金子
來源:作者:李金明時間:2013-07-01熱度:0次
土里產出了糧食,地里挖出了金子,按說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但這也引發了一種不好的現象:許多該產糧食的地方被荒蕪著,許多不該挖金子的農民也去做了采金者;土法煉金后排出的汞水、氰化鈉水嚴重地污染和破壞了土壤,這無異于在剝奪土地“產萬物”的功能;更為常見的是,一些地方亂占濫用土地和基本農田的現象時有發生,無情地吞噬著萬頃良田……
這種不良現象很快被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制止了,有些情節嚴重者被處以罰款,有的被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農民兄弟從一系列教訓中認識到:擅自采金是違法的,又擔負著較大的資金風險甚至生命風險,還不如種地種莊稼來得實在。
家鄉有個這樣的風俗習慣:許多農戶都鄭重地在屋堂的正中壁上懸掛一副楹聯,上為“土能生萬物”,下為“地可發黃金”,中間供奉著土地爺的塑像,稱土地爺夫婦為“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在一次采金礦難事故消息傳來后,鄰家一位老漢在土地爺像前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孫:“不要羨慕別人采金,要專心好好種地,地里能長出好莊稼,也是土地爺賜給我們的金子。”
好莊稼也是金子。這位平凡、樸實的農民悟出了多么生動而又深刻的哲理!
古往今來,黃土、紅土、白土、紫土連成廣袤無垠的土地,人類世代繁衍生息在這塊土地上。它礦藏豐富,為人類提供黃金、白金、烏金、鋼、鐵、銅、石油、煤、天然氣等,可用來發展工業、國防建設、科學技術。這神奇的土地還能送來五谷豐登、花紅果綠、山珍海味,能直接解決人類生存最根本的需求——吃飯問題。
誠然,金子是貴重之物,但我們不能眼里只有金子,沒有其他九千九百九十九物。其實,就金子不能充饑而言,糧食比金子更寶貴得多。有人可能會說,有了金子就能換來糧食和其他好東西。試問,如果人人都這樣想這么做,那么金子再多,又到哪里去換吃的呢?相傳很久以前,有個地方鬧洪災,洪水淹沒了莊稼、房屋,一個窮漢情急之下拿著幾個糠菜團逃到樹上,一個財主懷里揣滿了金銀財寶上了另一棵樹,幾天之后,洪水退了,窮漢下了樹,卻發現財主被活生生餓死在樹上。這個故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自然界,據說有的動物十分注意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資源。有一種叫食蟻獸的動物,被稱為“螞蟻殺手”,這種動物獵食扒開蟻穴時總是小心翼翼,以免蟻穴被完全破壞;它們通常只吃長到140天左右的大螞蟻并且只吃掉其中的一部分。靠著這種自覺的習性,食蟻獸確保自己領地內的螞蟻生生不息,供其“可持續”享用。土地(特別是耕地)之于人類,好比蟻穴之于食蟻獸,都是生存之根本。讓人感慨的是,食蟻獸尚且懂得保護蟻穴以求可持續利用的道理,而一些毀田采礦的人們卻因為利益沖動,干出了舍本求末、自斷后路的蠢事。這對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難道不是一種諷刺嗎?
土地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財富之母。為此,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省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一次嚴肅指出,“在土地問題上,我們決不能犯不可改正的錯誤,遺禍子孫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不少于18億畝這條紅線。堅決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我們必須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嚴格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們要努力在廣袤的土地上描繪出更加美麗的圖畫。
不難看出,在我國地少人多的嚴峻形勢下,土地就是比金子還珍貴??!金子雖好,但更值得珍惜、更顯寶貴的是我們腳下的土地,因為它是人類生存的基礎!
好莊稼也是金子,這個道理對我們不是很有啟示么? (李金明)
通聯:湖南省會同縣國土資源局 0745—8826636
電郵: htgtl@163.com 418300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