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者更要接受監督
來源:作者:向衛華時間:2013-06-14熱度:0次
5月27日,中紀委召開會議,要求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干部職工在6月20日前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種名目的“會員卡”,做到“零持有、零報告”,歡迎黨內和廣大人民群眾對這次活動進行監督。這一舉措受到輿論媒體和社會公眾好評。這就是說:監督者更要接受監督,積極回應輿論媒體和社會公眾。
監督與被監督是一對矛盾,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監督者被監督,是監督主體與監督客體的一種角色互換,是實施有效監督的必然要求。明朝陳繼儒在《小窗幽記•集醒》中說:“輕財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正人先正己,只有管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監督別人。紀檢監察部門處于“監督者”的重要地位,因此作為紀檢監察干部應該經?!罢甄R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應該甘于清貧、廉潔自律、嚴以律己、率先垂范,自覺踐行黨的誓言,“以責人之心責己”,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必須堅決不做,這樣才能“其身正,不令而行”、“吏不畏吾嚴而畏我廉”,才能無愧于黨的忠誠衛士的稱號。
近年來,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取得了明顯成效,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認可度不斷提升,總的來說,社會各界對紀檢干部是信任的,但是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打鐵全靠自身硬,戰勝自己天下無敵,身正不怕影子斜,毛澤東就說過:“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習”,要想監督別人,就得先接受別人的監督。紀檢干部只有主動接受監督,自身立得正,硬得起,干干凈凈、堂堂正正,不斷積累正能量,既有表態,更有表率,才能在反腐敗時無私無畏,動真碰硬,拍“蒼蠅”也敢打“老虎”,撈“浮起的”也敢動“沉底的”。
任何權力都要有潛在的擴張性、侵犯性、誘惑性和腐蝕性。德國歷史學家費里德里希說:“腐敗是附在權力上的咒語,哪里有權力,哪里就有腐敗的存在。”權力產生腐敗,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會被肆無忌憚地濫用,同樣會導致腐敗,對監督者來說,概莫能外。紀檢監察部門和紀檢監察干部同樣手握重權,既是監督者,又是被監督者。近年來,個別紀檢監察干部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貧、抵不住誘惑,逃避被監督,自認為是政策、法令的化身,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仿佛監督他人是自己的“專權”,最終淪為腐敗分子,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浙江省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華元、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曾錦春等人就是如此,教訓十分深刻。這說明,紀檢監察部門絕不是監督的“真空地帶”,也絕不是一片“凈土”。
權力必須接受監督,監督就必然有“監督者”。隨著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力度的不斷加大,誰來監督監督者的問題也為社會所關注。自律固然重要,他律也不能忽視。紀檢監察干部首先是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其職業特點決定了接觸陰暗面較多,也經常受到外界的各種誘惑;同時,紀檢監察部門也并不是“廉潔保險箱”,紀檢監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然的“腐敗免疫力”,如果不嚴格監管,同樣會出問題。為了避免“監督者”的監督權成為新的腐敗源頭,“監督者”不應游離于監督之外,而應擺正自身位置、主動接受監督。那么,誰來監督監督者?黨組織來監督,群眾來監督,社會來監督,輿論來監督……方方面面都來監督監督者,把監督者的監督置于陽光之下。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作為監督者,紀檢監察部門和紀檢監察干部只有按照“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凈”的要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監督的到位,監督的清正。
作為監督者,紀檢監察部門和紀檢監察干部主動接受監督,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一種真誠的提醒,一種善意的告誡。對紀檢監察部門和紀檢監察干部的權力涂上防腐劑、戴上“緊箍咒”,不是不信任,也不僅僅是約束,而是最大的關愛、最好的保護、最真誠的幫助。紀檢監察部門和紀檢監察干部主動接受監督,拿自己“開刀”,促使紀檢監察干部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有利于提升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的能力和水平。只有不斷提高紀檢監察干部的素質和能力,才能適應新的任務,新的挑戰;只有主動接受監督,紀檢監察部門才能不斷提高監督水平和質量,才能樹立紀檢監察干部可親、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古人說:“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眻碳o者必先守紀,律人者必先律己。作為監督者,紀檢監察部門和紀檢監察干部進行角色互換,主動自覺地接受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努力在保持黨的純潔性方面做出表率。
地址:湖南省古丈縣紀委
郵編:0743——416300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