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918:37:37| 分類:齊魯風2013見報稿| 標簽:|字號大中小 訂閱
刊頭照——濟南長清北大山潤府亭書山/攝
刊頭題字——竇品欽(萊陽市中醫(yī)藥學校)
1——濃濃故鄉(xiāng)情
——聽大眾日報高級記者逄春階老師講課小記
作者——王金波
5月23日下午2時25分,《大眾日報》高級記者逄春階,提前5分鐘來到濰坊黨校報告廳內(nèi),給來自濰坊市的230多名通訊員講課。一雙“熊貓眼”,一對“老虎牙”,圓臉,讓人過目難忘的逄老師,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講解的“找準新聞寫作角度、靈活運用采訪技巧”等知識讓學員們受益匪淺。在講到有關(guān)家鄉(xiāng)的一些情節(jié)時,他眼里幾次噙滿淚水并用紙巾輕輕擦去。這濃濃的故鄉(xiāng)情,更是打動了現(xiàn)場的每一個人,學員們多次報之以熱烈掌聲。
春節(jié)回家忙寫稿
2013年春節(jié)回家,逄老師發(fā)現(xiàn)安丘市景芝鎮(zhèn)逄家莊的一大變化:街頭安置了草綠色的垃圾箱,村里結(jié)束了643年無垃圾箱的歷史。但同時他也發(fā)現(xiàn),浯河水需要治理、連村路需要整修、群眾的一些實際困難需要關(guān)注……家鄉(xiāng)值得贊美也應(yīng)該呼吁,于是,他在春節(jié)假期,犧牲休息時間,走村串巷,調(diào)查了解,以飽滿的熱情,寫出了通訊稿件《“啞巴”三豎拇指三搖頭》。
津津樂道景芝酒
他說,寫作時應(yīng)做到“八戒”,即戒逛、戒苛、戒靠、戒回、戒過、戒省、戒半、戒酒。在談到“戒酒”時,他說:“寫作時要戒酒,寫完了,可小酌,如果對作品感到滿意可以暢飲甚至喝醉。”接著,他又深情的說:“我老家是安丘景芝鎮(zhèn),景芝鎮(zhèn)的酒很有名。我是喝著景芝酒成長起來的……”他那幸福的笑容和純樸的話語,讓人感到景芝酒的醇香撲面而來。
說之不盡濰河情
在講課過程中,他用5分多鐘的時間,歷數(shù)了家鄉(xiāng)濰河流域文化帶上的名人名星。諸城有《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金石學家趙明誠,跨越明清兩朝的小說家丁耀亢,清朝高官、文人竇光鼐,“劉羅鍋”劉墉,現(xiàn)當代作家王統(tǒng)照、王愿堅、王希堅……如今,高密又出了一顆濰河流域文化帶上的最大最亮的“星”莫言。其實,作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發(fā)表過眾多名篇的他,又何嘗不是安丘出的一顆“星”呢?(諸城市國土資源局)
2——雨天隨記
作者——張寶金
細細的雨絲如簾似線,時緩時疏,不緊不慢地被微風輕拂,葉綠了,透著青青的亮,天凈了,看不到細細微微的灰塵,心情舒暢,思緒紛紛,天南地北,東城西房。這樣的星期天對我而言,猶如炎炎烈日下口渴的行者遇到冰甜可口的甘露,爽徹心扉,假如有人這時問我:“你幸福嗎?”我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告訴世界“我幸福!”。
送走快要中考的兒子,收拾完殘羹剩飯,洗好油膩的鍋碗瓢盆,擦凈菜板灶臺,不知不覺地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過去了,收音機的歌聲仍歡快地唱著,屋外的小雨仍在浠浠瀝瀝地下著,沏一杯清茶,閑坐窗前,看茶香裊裊上升,聽窗外雨聲滴滴噠噠。隨手打開了一本相冊,望著這張發(fā)黃的黑白相片,許久沒能放下。細看同班三十六人的團隊,熟悉和有點陌生地同學,思緒便穿梭到了三十五年前的小學二年級。那時,我在本村上小學,課桌是長條預制板,杌子是從家中帶的,有的同學是用磚塊壘積而成的“座位”。書包更是五花八門,有布兜,有帆布包,沒有書包的干脆用手抱著書本來上學。布兜多是用藍布、黑布、黃布、花布縫制而成,方形或長形再加上兩長布條。寫著為人民服務(wù)帶紅五角星的帆布包,我們班只有兩個,一個洗的有點發(fā)白,另一個有九成新。為了將自己的書本放入“軍用包”中,跨在自己身上神氣神氣,我沒少給那位同學背書包,一同和他回家,然后在他家做完作業(yè)后,再將我的書本請回“老家”。我們班的男生大多數(shù)做了“背包跟班”。現(xiàn)在想起來覺得那么可笑,可笑中有一點點酸酸甜甜的感覺。那時風靡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黃背包、黃軍裝、黃軍帽到了九十年代,仍久久不衰。可能緣于對解放軍的崇拜和“想當兵”的夢想,那時農(nóng)家人的孩子想吃“國庫糧”的途徑只有三種:當兵、接班、考學。細看照片中的同學們,班長開起了運輸車,副班長轉(zhuǎn)業(yè)去了濟鋼,學習委員做了教師,勞動委員成了種糧大戶,一家人承包了二百余畝土地,體育委員過早地去了天堂。大多數(shù)女同學仍在農(nóng)村相夫教子,為生活斤斤計較。在一顆善良的心,五千年的倫理道德支撐下平平淡淡地生活,默默無聞地奔波操勞。男同學閑暇時,兩三個小菜,一杯白酒,那樣的有滋有味,其樂無窮,幸福快樂,滿足洋溢在臉上。他們或許不知賓利、拉菲、香奈兒為何物,卻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伺雙親、教妻兒是義務(wù),睦鄰里濟貧困是本分,斤斤計較取之大道,認真算計,緣于本小利微,他們都是平平淡淡的小人物,也是社會的一分子。國家就是有許許多多的小家組成,國風就是我們的家風、民風、社風。不敢想貪污2千多萬元的省官,不愿想擁有140余位情婦的廳官,不屑想買官賣官的縣官,我只想起了那個種二百畝地的同學酒酣時說的豪言壯語;政策好了,種地給錢了,買農(nóng)機給補貼了,只要不懶就有飯吃,勤勞能干就有錢花。吃的飽,睡的好,上有老,下有小,能不幸福嗎?加班加點的縣鄉(xiāng)干部中可能也有蛀蟲,村中也有過億的村霸貪官,但那只是極個別極個別的老鼠臭蟲。我所看到的大多數(shù)是認真負責,加班加點的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風里來雨里去起早貪黑的小商小販。冒著嚴寒酷暑在田中耕作的農(nóng)民。社會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我們要善于用慧眼去看明媚的陽光,我們要敢于用我們的行動傳遞美好的理念,堅持道德底線,釋放正能量,我們的“家”會越來越美好。活著、健康、平安飯香夢甜。父母、妻兒、同事互敬互幫,一切那么自然,淡然、坦然。快樂緣于心情,幸福緣于美好。
此時,我正被幸福陶醉著。請問你一聲:“你快樂嗎?你幸福嗎?
(濟南市國土資源局歷城分局唐王所)
3——窗外
作者——劉慧慧
工作之余,總喜歡向窗外眺望,一來緩解眼睛疲勞,不勞煩“潤潔”,二來放松易燥心情,不驚醒“亞歷山大”。目的之純粹,成本之低廉,真乃“小民”唾手可得。
如果窗外天藍風清、陽光明媚、山巒疊嶂、嫣紅翠綠倒也能夠暢懷,在短暫的陶醉中調(diào)理身心。相反,如果窗外或乳白或土黃、昏曉難分、目及“無物”那就只能“悲催”嘆息,在難消的無奈中身陷“囹圄”。
窗外,透徹清新,心情不好也會得到舒緩,很快會好起來;窗外,污濁渾厚,好心情也會隨之暗淡,讓人倍感壓抑。
然而,現(xiàn)實卻讓“小民”原本無成本的愿望變成了奢求,早年只在書本上見過的“霾“字,如今卻成為了天氣預報的日常用語。如此這般總讓人憶起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春天,風和日麗,可以到村旁的小河邊撿拾美味的“毛搟杖”,可以到樹上摘食清香的“槐花”,也可以隨手折一柳枝做成“哨子”,更可以到菜園里“偷”吃帶著黃花的嫩黃瓜和微微泛紅的“洋柿子”。奔跑嬉戲,自由愉悅,累了躺在河邊的草地上睡上一覺,也不會擔心受到襲擾,而且能在母親站在村頭的呼喚聲中一溜煙跑回家吃飯。眼前的春天,早已褪去了自然的靈氣,依舊掛滿枝頭的槐花卻無人問津,人們只是在經(jīng)過時感受它的香氣,擺在市場上的老黃瓜和熟透的洋柿子也不敢生食,甚至開不開窗戶都成了問題,H7N9病毒的全新誕生再一次讓我們的孩子與稚嫩的小動物無緣親近。如此這般,童年還會帶給他們什么,留給他們什么記憶呢?
人們總在說,“現(xiàn)在的孩子多幸福”!我卻總想問:“他們幸福嗎”?車水馬龍讓他們失去了“放羊”般的自在悠然,高樓林立讓他們無法領(lǐng)略炊煙裊裊的寫生畫卷,飲食污染讓他們不能直接享用自然的饋贈,競爭壓力讓他們過早背負沉重的學業(yè)負擔。相反,孩子“真的好可憐”。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討論孩子的故鄉(xiāng)在哪里?讀后真讓人五味雜陳、難置可否。故鄉(xiāng),至少是孩子童年生活的地方,留下太多記憶的地方,否則那只是大人、父輩的故鄉(xiāng)。正如我們回憶起故鄉(xiāng)腦海里總有的村落、小橋、小河、菜園子、小伙伴,以及無窮稚趣的游戲、親手自作的玩具和一塊成長的小動物。而我們孩子的故鄉(xiāng)是哪里呢,會有什么記憶呢?某小區(qū)某棟樓嗎?還是在家里連跑動都要注意影響樓下的空間呢?是樓下塞滿汽車的縫隙間時刻被提醒注意安全的追逐嗎?還是從商場里選購的構(gòu)造復雜的各種玩具呢?更或是附近流淌過得生活污水溝?
我已不是孩子,更無法去想象多年后他們童年的記憶里會有什么?只是希望每一位成人在追求發(fā)展、改善自我后能夠清醒的意識到,我們同時失去了什么?前幾日,電視曝光的某地“新農(nóng)村建設(shè)”的場景,與我之前到過一地的境況完全一致,一些被人民賦予了權(quán)力的人正在用冷冰冰的高樓來蠶食農(nóng)村,“被上樓”的村民生產(chǎn)生活無以為繼,多年積蓄也被掏空殆盡,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卻被毫不吝嗇地騰挪給無情于這片土地的人。我很憤怒,為這片土地上的人,更為我即將失去的故鄉(xiāng)記憶。
窗外,天空渾沌依舊。十八大報告中“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讓我印象深刻,雖然這些我們原本就曾擁有,但我依然更加期待發(fā)展起來的“美好中國”。
(山東地礦一院)
4——山東地礦一院成立職工攝協(xié)
本報訊 近日,山東省第一地質(zhì)礦產(chǎn)勘查院職工攝影協(xié)會正式成立,并首次開展集體攝影采風活動。
成立儀式在出發(fā)采風的客車上舉行,先后通過了協(xié)會章程、組織機構(gòu)領(lǐng)導成員,以互動形式開展攝影基礎(chǔ)知識培訓。采風活動地點在濟南紅葉谷郁金香花卉展區(qū),活動結(jié)束后每人提供2幅以上花卉攝影作品。
據(jù)了解,該協(xié)會宗旨和職能是,弘揚地礦文化,普及攝影知識,提高攝影水平,培育職工高尚情操;通過鏡頭反映祖國建設(shè)成就和地礦事業(yè)發(fā)展的新氣象,描繪祖國秀麗風光,展示地礦職工的精神風貌,舉辦職工攝影作品展和攝影比賽,不斷提升會員的攝影技術(shù)和藝術(shù)水平,為《院報》提供稿源,并向上級和社會媒體推薦作品。目前擁有會員30多人,其中省級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1人、市(廳)級會員8人,今后將隨著活動開展繼續(xù)吸收會員。 (馮春)
5——麥苗青青
(外一首)
□云亮
目光又一次撫摸青青的麥田
剛下過一場小雨
麥苗的情緒空前高漲
陽光,藍天,白云
麥苗所處的環(huán)境
令人想起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麥苗在成長
麥苗纖纖的身影
像弱不禁風的女子
此刻,
我注視她白皙的腳踝
和延伸著誘惑的腰肢
倒退一千年
這樣的腰肢和腳踝
早已深陷進蓄滿幽怨的宮廷
連成一片的麥苗
是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村婦挎著籃子走過田埂
臉上的笑容久久不散
站在地頭
我在想,是什么力量
喚出村婦這般燦爛的表情
守望麥田
守望麥田。麥浪在風的指引下
忽左忽右向你奔來
你的視野里波瀾起伏
麥苗旺盛的初夏
陽光在麥田里燃燒
它要驅(qū)走麥田里的寒冷
它要將麥田冶煉成一片金黃
麥棵拄著節(jié)氣一天天長高
春天和農(nóng)人的勞動使它茁壯
麥棵憋足氣力
要把農(nóng)人傾注進麥田里的情感
和春天的喜悅表達出來
在一個晶亮的早晨
鄭重其事地舉起了麥穗
麥穗在舒展
麥穗在飽滿
麥穗探出長長的麥芒
描繪著農(nóng)人迎接豐收的欣奮
守望麥田,筆直的麥壟
把我和埋頭勞作的農(nóng)人
緊緊連在一起
有一刻,我突然發(fā)現(xiàn)
麥浪是從農(nóng)人身上向我奔來的
濟南市林業(yè)局
6——鳶都杯國土人的故事
敢拔刺頭DE“黑哥”
□王文元
“黑哥”名叫王永學,是墾利縣國土資源局墾利街道國土資源所的一名干了近三十年的“老土地”,由于常年奔波在田間地頭,、臉曬的黑,因此撈了這么個外號。
“黑哥”在當?shù)乜墒侵耸浚值?2個行政村,他騎著自行車或者摩托車無論去哪里,一進村準有人老遠打招呼:“嘿,“黑哥”來了”。人們愿意和他打交道,源于他的平易近人,辦事公道。
挖了責任田就必須還原
2010年春天,王永學和王加亮等三人在土地執(zhí)法巡查時,發(fā)現(xiàn)永興村有一農(nóng)民從自家責任田里挖土填房臺,他們立即上前制止。此后幾天,“黑哥”天天上門來做工作,告訴他“挖了責任田,就必須給還原”,直到這戶人家拉土恢復土地原貌。這件事發(fā)現(xiàn)的及時,處理得當,在當?shù)赜绊懞艽螅袊临Y源局的領(lǐng)導親臨現(xiàn)場觀看。土地糾紛是農(nóng)民最敏感的事,2000年,墾利鎮(zhèn)閆家村與永安鎮(zhèn)一村因土地權(quán)屬問題發(fā)生糾紛,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決兩個村的土地糾紛問題,“黑哥”跑縣檔案局,局檔案室和街道辦檔案室查閱原始資料,走訪知情人,通過50多天的奔波努力,終于圓滿解決了兩個村的土地糾紛問題。
親兄弟不留情
“黑哥”常給同事們說“國土人的威信來自辦事公道”。墾利街道地處縣城,圍城村多,土地珍貴,搶占、圈占宅基地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他們發(fā)現(xiàn)一起嚴肅處理一起,絕不手軟,不留私情。“黑哥”常說的一句名言:“依法行政,腰桿就硬”。人們常見“黑哥”和他的同事們個個佩帶著“正人先律己,嚴者當自強”的胸卡,他們在時時警示著自己。2011年冬天,按著總體規(guī)劃,位于城中村的北十井村要整體搬遷,工作難度相當大。“黑哥”的弟弟剛蓋了3年的5間磚瓦房大院,舍不得搬,舍不得拆。“黑哥”立下軍令狀“自己的親屬決不能當釘子戶,做不下弟弟的工作,我愧對國土人”。弟弟白天忙,他就晚上靠上做工作,從國家的土地政策,有關(guān)法律法規(guī),到縣里的總體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兄弟手足之情,大道理小道理,整整半個月每天晚上他和弟弟啦到深夜,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終于讓弟弟想通了,及時拆遷,做出示范。確保了北十井村整體搬遷工作順利進行。
再硬的刺頭也要拔
前年,西雙河村一村民在集市上違章建房想搞建材生意,國土所工作人員送達停工通知書他不聽,后來他聽說新來的趙所長是他的高中同學,就想找趙所長給他手下留情,“黑哥”對趙所長說“這事交給我了”,“黑哥”來到這戶村民家推心置腹地對他說,“你要真是趙所長的同學,就要給他這當所長的亮腳步,若是全街道82個行政村每個村出來個像你這樣的,你說他這所長還能干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終于使這戶村民想通了,自動拆除了違章建筑。
去年春天,雙河鎮(zhèn)村一戶農(nóng)民違法占地建房,“黑哥”等人上門送達停工通知書,結(jié)果被圍攻,遭謾罵,他們臨危不懼,講道理,講法律,對方根本聽不進去,他們只好打手機上報縣局和街道辦事處,最后縣局法律監(jiān)察股執(zhí)法中隊和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及時趕到,最終組織人員對違法建筑進行強制拆除。
去年以來,墾利所通過土地動態(tài)執(zhí)法巡查共查處各類違法用地51宗,現(xiàn)已依法拆除30宗,現(xiàn)場制止3宗。目前共下達土地違法停工(停建)通知書46份,補辦農(nóng)民建房手續(xù)5宗,補辦畜牧養(yǎng)殖手續(xù)5宗。先后接待來訪群眾70人次,處理各類土地糾紛13起,糾紛和來信來訪處結(jié)率達到100%,做到了無一人越級上訪。
“黑哥”和他的同事們時刻牢記“墾護國土、利益百姓”的宗旨,不怕多跑腿,不怕磨破嘴,不怕圍攻,不怕謾罵,堅守“守土有責”的職責。“黑哥”很樸實,“黑哥”很敬業(yè),這就是我認識的“黑哥”。 (墾利縣國土資源局)
上一篇: 應(yīng)嚴管干部“火箭式”提拔
下一篇: 門與墻·人與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