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勘“人的“西部”夢
來源:作者:劉福宏時間:2013-05-26熱度:0次
“西勘“人的“西部”夢
西安地勘院將“地質立院、和諧發展、富民強院”作為共同愿景。“西勘”人自有“西勘”人的夢想,因為心中有夢,一座座礦山拔地而起,因為心中有夢,地質工作者才年復一年的在祖國大地上“尋寶”。正有這樣一群先行者,在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三個轉型”戰略目標的確立
2011年以來,面對宏觀經濟下行、該院在陜北煤炭勘查市場出現了下滑,院領導班子積極應對,從困難中看到了先機,及時調整產業方式,發出了向青海、新疆挺進的號召。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飛速發展,國家對能源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青海、新疆作為“國家資源戰略接續地”的定位日益凸現,長期的低迷預示著難得的發展機遇。青海、新疆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獨特的地質環境,提供了大型、超大型礦床孕育的背景和條件。由于多數區域海拔高,自然環境異常惡劣,再加上裝備、技術等原因,尚有很多地區都是地質調查空白區。特別是在全國深入推進地質大調查的背景下,國家政策導向和地勘市場需求有利于加快對地勘工作的開展,只有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才能不斷壯大自己,緊跟時代步伐。基于這種判斷和認識,西安地勘院提出了“從陜北到西北、從探到采、從打工到當家作主”三個轉型的戰略目標。集中全院優秀專業人員,依托多年地勘經驗和技術優勢,在原青海、新疆辦事處的基礎上,迅速組建青海、新疆礦業公司,由此,拉開了青海、新疆地質找礦的序幕。
“三個轉型”戰略目標,即一為區域轉型,把地質找礦的主戰場,從陜北轉移到西北領域;二為結構轉型,從“只探不采”的經營方式,轉變為走“探采一體化”的新路徑;三為產業轉型,從“為他人找礦、掙勘查費”的“打工經濟”,轉變為“自己找礦、自己開發”的新格局。如此新領域、新路徑、新格局,既可拓展生存新空間,又可有效延伸產業鏈,為西安地勘院可持續發展再度開啟一片新天地。
“三個轉型“的戰略目標,這是“西勘”人的夢想。“三個轉型”是“中國夢”在西安地勘院的具體實踐,是“西勘”人實現“中國夢”的“‘西部’夢”,是“西勘”人的共同期盼和為“中國夢”增添濃墨重彩的“西勘”華章。
新疆、青海公司的成立
為使“三個轉型”的戰略落到實處,實現“西勘”人的“西部”夢,2012年分別成立了新疆西勘礦業公司和青海西勘礦業公司。這兩個公司的成立是推進“三個轉型”的基礎,也是該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抓好新疆、青海項目建設。新疆、青海市場的開發,是實施“三個轉型”的戰場,特別是該院里把新疆做為轉型的主攻方向,沒有項目的支撐是無法展開和進攻,也就是說沒有大項目也就沒有大發展。今年年初該院對新疆公司提出要努力實現“1123工程”,即:爭取建成一個礦山,獲立一個基金項目,合作勘查開發兩個礦權,三個以上礦權轉入普詳查階段。這一系列項目的實施和落地意味著“三個轉型”的成敗。
一是切實加大工作力度。新疆、青海公司在2012年工作的基礎上,深入開展成礦預測研究,力爭發現一批有價值的新礦種,圍繞落實找礦行動計劃,抓好重點勘查項目實施,為建礦山、合作開發奠定堅實的基礎。特別是新疆公司今年該院決定把注冊資金增加到5000萬元,力爭打造成西安地勘院在西北地區的品牌企業。
二是切實保障項目順利實施。對所有重大項目,建立完善“一名院級領導、一套項目班子、一個實施方案、自始至終一抓到底”的“四個一”推進機制,和“定時間、定人員、定目標、定責任、定獎罰”的“五定”責任機制,組織精兵強將,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抓好重大項目實施。切實加強對重大項目的監督管理和指導協調,確保重大項目按期完成,努力把項目建成有實在效益、有帶動效應和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樣板工程。
二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加快地質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地勘工作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的根本保障。以院地礦研究所和產學研基地為基礎,新疆、青海科研項目為抓手,突出抓好重點礦種、重要成礦區帶和重大地質問題研究,通過強化對重點基礎性地質問題的深入研究,指導全院中深部地質找礦工作。要突出抓好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裝備的研究、引進和運用,完善地質找礦方法,創新勘查施工工藝,提高找礦效率,提升找礦效果。堅持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緊密結合地質勘查工作,有針對性地安排科研工作。要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好院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共建產學研基地這一平臺的引領作用,建立健全基層地質科技研究基地,形成“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科技研發體系。
“西部”夢的初步建立
從“三個轉型”戰略目標的確立,到新疆、青海公司的成立,標志著該院已成功進入新疆、青海地質勘查市場,樹立了“新疆(青海)西勘礦業”品牌,也奠定了在青海、新疆地區開展地質勘查工作的堅實基礎。
新疆、青海公司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均取得良好效果。兩個公司通過登記、購買、招拍掛等方式共獲得32個礦權,并對其中15個礦權進行了地質排查工作,有4個礦權找到了較好礦體。
特別是新疆公司今年主要完成對新疆若羌縣紅柳溝金銅礦、新疆和靜縣托色特鉛鋅礦普查、新疆烏恰縣喀什喀蘇銅礦、博樂市四臺金礦、察漢烏蘇金礦5個重點找礦區域的招商引資工作以及與地方部門的外聯工作,完成9-19個礦權收購工作。并開展新疆地區地質技術咨詢服務業務,全年計劃完成已有31個礦權的年檢工作,實現產值150萬元。
目前,野外工作人員在野外一線展開新一輪的地質勘查工作。成6個礦權的延續工作,正在準備31個分公司所屬礦權的開工報告。礦產勘查部在編人員16人,分成找礦排查組(11人)和異常查證組(5人)。找礦排查組今年主要完成16個礦區的排查工作,主要包括1:1萬填圖和1:2.5萬水系沉積物采樣300km²,樣品設計3500件;異常查證組主要完成10個礦區的異常排查工作,主要包括1:2000地化剖面30km,槽探4000m³。
現如今,西安地勘院正按照陜西省地礦總公司的統一部署,將以管理礦權為主的新疆公司,定位于“一企一品、一企一礦”,在已排查15個礦權、確定6個有價值礦產地的基礎上,力爭實現“探采一體化”的夢想,并逐一打造為“西勘品牌”。(劉福宏)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