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是水
來源:作者:朱玉富時間:2013-04-23熱度:0次
突然的,在QQ空間里逛的時間,就想寫一篇游記。
想想,有些玩笑自己。看到有精美的信紙可用,高興起來,選擇的那一款就是彼岸的天空。
然而事實上,我還不是黃金貴族,還無權使用。若想用,必得一月十幾元或二十幾元地定購的。沒成想,這人窮,到了網絡上也還是寸步難行啊。罷,我是買不起這虛擬的一張紙。
退回到普通頁面,回想第一次進入的不自量力,一笑。
是彼岸的觸動吧?人總是要放眼看的,無論是抬眉遠瞻,還是橫送秋水,都要放眼望的。不會有人閉了眼,把眼珠子在眶內轉動幾圈視為觀望吧。彼岸,就此仿佛無處不在了。近,或是遠。
那里的天空,是藍,還是灰,也許彩霞滿天。
那里,有一半水。名字里有水,田野里也還是水。我知道的一個叫淄河觀光旅游的唐人羅成曾生活在那里,并做了大量的關于水的詩作。這個許渾,被后人稱作“千首濕”。
彼岸,我的目光一直在跟隨,好像是。很久以來,從唐朝走進宋朝,從詩意走近俚曲戲,從神秘不解走向更神秘不解。那里有一團霧,我自然不是太陽,驅不走,不過,倒是想走進那團霧里,看一看,淄河的腳印,俚曲戲的面具。看一看,路邊一朵小花的芳姿,或者,百姓家里屋上的青瓦。
也許吧,一定會是青瓦吧。是宋朝的窯工燒制的么?還是清末?那個世居祖屋的人知道幾多呢?家具或許還是漆亮的,卻也沉沉的,像古室里光艷的壁畫,光艷的后面,是幾千年沉默的清麗。清麗,是可以長長地、穿越時光地存在著吧。
彼岸的人,說的話,很軟。努力說出的普通話,還是有著水的味道。聽彼岸人詠詩的時候,無需喝茶,因為不渴,因為那水汽的柔軟,有茶的氤氳在繚繞似的。若真來一杯也可,但定要在月下,定要看水中的那一輪。
會有渡船的一天吧,一如邊城,一如翠溪,有鶴發童顏的稍公,有豆蔻年華的姑娘,立在船上,兩手扶住橫拉在河面上的繩索,如彈箏的素手,一撥一撥,一捺一捺,船輕輕地蕩過河,并不慢。像時間的流動,難以知覺,卻白頭了,到岸了。
也許會從一座橋上走向彼岸,數著步子,數著青石板上磨亮的石筋,數著彼岸可能會出現詩人的時間,看橋下流水的清冷,落花的孤寂。也許會不舍得走近那里,只想著要遠遠地看那一團詩意的濕水。
遠遠地看,唐人宋人清人,看絲絲縷縷的炊煙,青青的,在綠色里越過,靠近水,再尋不見。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