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需要安靜
來源:作者:文山平時間:2013-04-14熱度:0次
文學需要安靜
陜西/郭軍平
文學不是名利場,文學需要安靜。
這是我在莫言獲諾獎之后的第一個反應。對于中國作家莫言獲得中國首個諾獎,我真誠地表示祝賀。莫言的作品我讀得不多,熟悉的就是他的被搬上銀幕的《紅高粱》,印象中《紅高粱》好像是一部中篇小說。莫言的作品語言給我的感覺是沖擊力強,比較粗獷,豪悍,不是一般書齋化的語言。他的語言有一種曠野中的野高粱的味道,潑辣而迷人,生活味濃是形成莫言語言特點的主要原因。這在作家獲獎之后的感言中有對扎根在家鄉,又從家鄉濃郁的風土人情里所獲得的創作靈感的感謝的內容中可以看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家莫言的成功再一次證明了這一條千古不變的真理。
在作家莫言獲獎后,輿論界各大媒體紛紛報道,短時間內在全國迅速形成了一股“莫言熱”。對于“莫言熱”我不置可否,但是相對于純文學相對疲軟的今天,“莫言熱”還是能夠推動中國當代文學的快速發展,引起人們對于冷寂的文學領域的關注,繼而掀起一場空前的“文學熱”。這對于今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巨大的推動意義。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莫言獲獎的確是鼓舞人心,振奮人心的。
在作家莫言獲得諾獎之后,各類批評的聲音不絕于耳,有高度贊頌的,也有深挖墻角的,還有羨慕追趨的,也有極具嫉妒的。人們的這一種反應本該正常,因為至今無論是自然科學領域,還是人文科學領域,中國還沒有一個諾獎。今天莫言打破了這個沉默,死寂,這在中國大地上無疑于似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一樣,產生了強烈的轟動效應,不過這個原子彈是精神的原子彈,這一種震撼無疑是能夠引起人們的強烈的心理反彈的。在我看來,輿論界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是對于這一重大消息的強烈反應,不應產生奇怪,確屬正常中的正常。
其實不管外界怎么樣評價莫言獲獎,無論是官方意見,還是民間意見,我個人覺得既不能過于拔高評價,也不能亂潑冷水。對于文學創作還是科學發明其實都需要一顆安靜的心靈,過分的矚目于諾獎的名與利其實都是對于文學或者科學的褻瀆,那也是行外人對行內人的極大的不理解。
我在一段新聞報道中看到,就在作家莫言獲獎之前,莫言還正在老家趕集。瞧,人家作家莫言多么悠閑,多么淡定。而我們的很多媒體在莫言能否評上諾獎這個問題上卻是大加評論,有看熱鬧的,有說風涼話的,也有抱以期待之心的。其實,我估計人家作家莫言對于能不能獲獎,都沒有放在心上。無論獲不獲獎,在莫言的文學創作上,現在就擺放著那么多的作品,就那些作品已足以讓他欣慰,也足以證明他這一生是無悔的,是飽滿的。評獎不評獎其實并不能帶來多大的幸福。
幸福的意義本來就來自于一個人的內心,而這個幸福過程,我想大多數體現在作家有了靈感后進入創作的順利的過程中。而當作品面世以后,人們怎么評價就是他們的事情了,對于莫言而言,無需爭辯,也無需自吹自擂。幸福的是自己創造出了一批又一批鮮活活的文學生命。倘若受到了讀者的青睞,那自然就是另外一種收獲了。而評獎,不論怎么樣的獎也只能是進一步證明他的作品的意義,肯定他的勞動成果,促使他進一步為偉大的文學事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倘若是外行人認為的名和利,那其實是不利于心靈的安靜和創作的。有些行外人太多的關注獎項,關注獎項的意義,關注獎項的金額,寄予以這樣的誘惑來刺激人們投入創作,其實這是一種誤導。文學創作的意義并不在于獲取什么什么獎項,獲取多少金錢,而在于是否能以一顆安靜的心深入生活,深入人性,進一步寫出偉大的作品,寫出讓更多的讀者喜歡的作品。
因此,諾獎需淡定,文學不是名利場,文學需要安靜。就中國自古到今的文學而言,并不是拿到了諾獎的文學就是代表中國文學到了最高峰或者是說莫言的文學成就就超過了先秦諸子,唐詩宋詞,李杜大家,或者是唐宋八大家,曹雪芹,魯迅,巴金,矛盾等,要說哪一個文學能夠登上文學大家的高峰,這恐怕在每一個讀者的心中吧。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