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臺灣首富從節約獲得成功是盲人摸象
來源:作者:海上升時間:2013-03-13熱度:0次
從新華網看到一則消息:福建省省長蘇樹林給兩會代表講述了下面這個小故事:5年前,他赴臺灣參觀臺塑集團。在臺灣首富、臺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辦公室,他留意到王的辦公室桌上、會議室里的便箋紙是由一張普通A4紙折成1/4大小;會議室屋頂9組燈只安裝8只燈泡,中間那只空著;盥洗室的水龍頭,均裝有節流水嘴,水流很細,但足以洗干凈,一問,說是為了節約。
于是有媒體把這一“紙”一“燈”一“水”的細節,說成臺塑成功的法寶。真可謂盲人摸象!
王永慶從米店小老板到塑膠大王,臺灣首富,靠的是從小事做起,數十年堅毅、智慧和不畏挫敗,不懈累積。他一貫追崇“以精細化管理實現零缺陷工作”,創立并實施“壓力管理法”和“獎勵管理法”,終于獲得了成功。成功后,他反復對員工說的一句話是:“雖是一分錢的東西,也要撿起來加以利用,這不是小氣,而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警覺,一種良好的習慣。”他帶頭節約一紙一燈一水,只能說是一種美德,但絕不是成功的利器!
被公認為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也可以佐證我上述說法。Google走“奢侈”路線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功。Google的800名員工中有70多位擁有博士學位,除正常提供免費餐飲外,工作間布置難以置信的悠閑,電腦旁配躺椅和沙發,可以隨便休息,開會時可以玩桌球,甚至可以帶寵物!連Google的首席工程師都承認他們高智商的員工因之頗為自負。據說Google每日會收到1000多份簡歷要求加入這個團隊。
開源節流是一個家庭,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的生存之本,發展之基。浪費是最大的犯罪,這句話,到哪個時代都不過時!節約既省錢,又省資源,還保護環境,一舉多得。注重細節更沒有錯,但只憑一舉手一投足就評估一個人的素質,或通過公共廁所衛生狀況來確定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之類很容易一葉障目。總之,節儉只是美德,節儉持家行,靠節儉來獲得成功不靠譜。
事實上,當今中國,創業時人際交往中過于節儉,反而不易成功。有些事需要事無巨細,有些事需要不拘小節,所謂成功的路有千萬條,管理無對錯,適合就OK!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