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日快樂
昨天(1月23日)是本報創刊27周年紀念日。時光如電,感慨良多。口占藏頭打油詩一首,一并祝廣大讀者朋友生活快樂,幸福美滿!——編者
祝福齊魯眾讀者,
國強民富美生活。
土地肥沃糧棉豐,
資產雄厚基業闊。
源清流長財路廣,
導德齊禮安樂多。
報恩反始系桑梓,
創業垂統光日月。
刊心刻骨守廉政,
二話不說遠罪惡。
十拿九穩定期望,
七言八語論失得。
周而復始又一春,
年年幸福家和諧。
2——學習楊艷萍事跡專欄
百花盛開
作者——李青
楊艷萍早就是我敬仰和學習的榜樣。
報社記者來院里采訪楊艷萍的事跡,我提供了幾個有關她的小故事,記者聽后說事情雖小卻很感人,別人都沒有講到。我又向他推薦采訪了唐素萍,這之后,楊艷萍巨額捐助貧困大學生的事跡才被披露出來。楊艷萍干測繪38年,她的先進事跡,很多離退休的老同志以及和她相處多年的鄰居應該有更多的了解。正像董同玉院長在楊艷萍先進事跡報告會上講的那樣,楊艷萍還有很多不被人所知的感人故事,她的事跡還需要繼續發掘、挖掘。
在院黨委把楊艷萍作為全院先進典型和優秀代表進行宣傳并做出向楊艷萍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之前,楊艷萍同志的先進性、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已經在工作崗位上、在我院黨員干部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院黨委決定開展向楊艷平同志學習的活動,是水到渠成的一項正確決定。起到了花匠給含苞待放的花蕊噴水施肥的助力作用,再通過對先進事跡的對內對外的大力宣傳,讓鮮亮的花朵更加艷麗、更加芬芳。
當前,我院文化建設工作全面啟動,文化強院的號角已經奏響,我們全院干部職工只要能夠認真落實院黨委的指示精神,積極行動起來,文化的種子就會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假如把楊艷萍同志以及她的先進事跡比作我院文化百花園里的花朵,她就是色澤最鮮艷、最引人注目的牡丹花。我們為有這樣的花朵而感到光榮和自豪。同時我們亦能夠聞得著、看得見許許多多素顏的小花。雖然我們有的能叫的出名,有的叫不出名,但她們依然不聲不響的綻放著各自的美麗和清香。比如工作在生產一線的鄭偉安、朱豐琦、徐杰等同志就是這樣的小花,他們的業績、成績得到院黨委的表彰、獎勵和表揚,同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還親眼目睹了兩個溫暖、感人的小情景,一是工程院的張擁軍順手關掉辦公區走廊里的燈,這是我在她身后十幾米之外看到的,她的動作是那樣的迅速、敏捷、輕盈和自然,我加快步子向她趕去,想對她微笑、對她豎大拇指、拍拍她的肩膀…….可是,一切都來不及,她的身影迅速閃進洗手間,她關燈的動作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里。二是副院長孔兆慧撿拾垃圾,一次跟孔院長在一處景點,她不顧勞累,不在意身邊眾多陌生人的目光,認真的撿拾地面上的塑料袋、飲料瓶、冰糕棒等。
順手關燈、撿拾垃圾只不過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卻可以以小見大,可以見得她們高尚的公德意識和環保理念。這和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以及我院文化建設總要求相一致。
類似的小小善行、善舉在我們院隨處可見,有的是助人為樂,有的是加班加點的工作。這些都值得我們相互的發現、宣傳和學習。
讓我們以楊艷萍同志為榜樣,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十八大會議精神,兢兢業業的做好本職工作,為我院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為我院文化百花園的繁華似錦綻放生機和色彩。(山東省國土測繪院)
3——想念成都
作者——付函冰
一座城,一段求學路,留下了我四年的青春,留給了我美好的回憶,這個令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就叫成都。
成都,天府之國的“首都”,她有一個溫馨的美譽“休閑之都”,她被稱作“時尚之都”、“美食之都”,因其獨特的魅力,成為眾人向往的地方。
在成都有條商業街被稱為百年金街,這里總是人稠物穰,這里總是車水馬龍,隨時演繹傾世繁華,它就是成都地標性的商業街——春熙路。成都有“三美”,首屈一指是美女。若要領略川妹子的魅力,春熙路的過街天橋便是個好去處,在此盡情打望,衣著光鮮靚麗的川妹子,各個皮膚白皙、水嫩,美而不媚,艷而不俗,不施粉黛也能有傾城之色,如仙女兒一般令人眼花繚亂,靈動的演繹著這座城市的時尚、現代與活力。她們潑辣豪爽,骨子里透著“辣椒味兒”,會毫無顧忌的在大馬路上說說笑笑,在繁華與現代之中,這看似不雅的舉止,他們卻是享樂在其中。
是的,這就是成都,一座可以不必加以自我束縛的城市,似乎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才真正擁有了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瀟灑。道路兩邊太平洋、王府井等各大商場云集,各類品牌專賣店井然有序,更有年歲久遠的書店、首飾店、中華老字號名吃、西餐廳點綴其中,時尚現代中又不失百年金街古老的文化。
如若說春熙路上只感受到了城市的現代,那么另一條古老的商業街——錦里,則濃縮了蜀都在滄桑歲月中保存下來的那份獨有的韻味。在這里,仿古建筑鱗次櫛比,暗紅的色調、木質的門廊與衣著靚麗的行人交相呼應,無聲的述說著巴蜀之國厚重的歷史與勃勃的生機,而那些琳瑯滿目的老成都特色小吃,更是鑒證著這座美食之都絕非虛有其名。
在這里從來不缺藝術家的身影,那捏泥人兒、剪紙畫的民間藝人,身邊總不缺圍觀的人們;熙熙攘攘的巷子里,每一天里不同的面孔,那幾位為往來行人作畫的畫家,無疑成了巷子里固定的一點。當夜幕降臨,紅燈籠燃起光亮的時候,這里便搖身一變成了名符其實的酒吧一條街,相較其他,不同的,是這里的酒吧少了些浮躁與嘈雜,多了些書生般的儒雅、文靜之氣。工作之余,約上三五好友,選一個靠窗的位置,在如水般柔美的音樂中,靜坐閑聊,繁華背后那觸動人心靈的靜雅之氣便會感染你的全身。“錦上添花,里藏乾坤”,是對古巷錦里本身的詮釋,更是錦里古巷對于成都這座城的意義。
成都人性子總是不急不躁,慢條斯理,寧靜的清晨過后,在午間才開啟一天的忙碌。跟隨成都人的腳步,穿梭于城市間,做一口深呼吸,能嗅到的,除了麻辣火鍋濃郁的香氣,更有淡雅茶香點綴其中。“鬧市有茶樓,陋巷有茶攤”,多少年來,任歲月變遷、茶樓易主,永恒不變的是古香古色的藤椅、齊備的茶器和清新靜雅的環境。尋常時候,成都人總在茶館、茶餐廳里洽談工作、相親會友,點一壺香茗,來幾份小點心,休閑放松之余,或談妥一樁生意,或重溫朋友情誼,甚至覓得終身伴侶,在這里處處歡聲笑語,仿佛世外桃源一般自在安然,幸福就在其中。
白駒過隙,離開成都已有幾年,時常會十分想念,內心深處早已被這座城悠閑自在的生活狀態所浸沒。有個念頭一直未打消過,等閑下來了,便再回成都小住,重溫那份獨有的休閑、自在與恬靜。
成都,一個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山東地礦地熱開發投資有限公司)
4——太平雪
作者——王德亭
冬天里的第一場雪,第一場像樣的雪,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降臨了。
提到下雪,人們很容易與雪壓冬云、狂風亂舞,棉絮亂飛、天寒地坼等詞匯連在一起,“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的詩句也會順口溜出。當我發現夜色里一片茫然時,猛然記起,我的電動車還在車庫前。匆忙下樓,我的眼睛還不適應夜色,雪片紛紛上我臉來,化為溫潤的撫摸。車上已披上一件素衣。推到車庫里,揮著笤帚試圖拍打干凈座套上的積雪。用手拍上幾下,感覺出雪的粘糊與濕潤,不禁想起了魯迅先生的《雪》。過了好久,我仍然感受到雪的追隨。摸摸頭頂,頭發上居然結著水珠,仿佛秋日青草葉尖的露珠,既讓人在意她的清涼,又讓人留戀她的濕潤,感念她潤澤萬物的情懷。
這是一個被人們吵得紛紛攘攘的世界。世界末日,瑪雅文化里所謂的“世界末日”,只是讓人們的飯桌上多了一點談資。生活還在繼續。閉眼睜眼之間,又是新的一天了。窗外那片潔白的世界,讓人感覺活著是多么美好,無痛苦的活著,更是人生的大幸。這“世界末日”前夜的一場雪,仿佛是圣誕老人提前叩門,殷勤送來的禮物。那個銀裝素裹的世界,讓我咀嚼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涵義。我在筆記上匆匆記下這樣幾筆:“窗外的白是一種真白,不留空間的白。停車場上的小車還沉睡在雪國的夢里,渾然是一個原始的村落。車背上鋪了厚厚的積雪,小車仿佛酣睡在林海雪原里的一口口茅草屋,只是,無處分辨哪里是門,哪里是窗。”
小區旁的那片麥田,在我的文章里無數次描述過的那片田地,暫時被大雪掩埋。厚厚的積雪壓低了樹枝,讓人驀然覺出它們的臃腫,感到這個世界的擁擠。一場大雪,突然讓這個急切前行的世界放慢了腳步。路上的一輛輛小車,不再旁若無人,頤指氣使,一個個成了蠕動的爬蟲。其實,人們已經很難慢下來。可大自然自有主張,它在你追我趕的世界里使了一個手剎,幫人們尋找失落和思考。
大雪,除了使行人把自己包裹得更嚴實一些外,給城里人和鄉下人帶來的感受,質地是不一樣的。城里人主要會為出行煩惱。出租車一票難求,成了香餑餑。偏居一隅的生活小區,愛湊熱鬧的出租車,平時不會來找冷臉,下了大雪更不會貿然闖入。
大雪,給鄉村人帶來的,恐怕也不僅僅是安閑。出行的人,自然受到某種阻滯。種園的人,大雪之中,他們是往坡里跑的。他們惦記著自己的蔬菜大棚,怕被大雪壓塌,會在茫茫的夜色里,不斷的清理大棚上的積雪。他們像呵護自己的娃兒一樣呵護大棚里的綠色。那是他們的收成,也是他們的錢袋子。
大雪與鄉村,是一段天然的姻緣。大雪喚回了我這個城市邊緣人的童年記憶。童年里的雪很干凈,可以抓一把按到嘴里去。雪是可以當成白糖的。童年的我,身上沒有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裝,上身只穿了一件棉襖,冷風從袖口、脖領里灌進去,貼著皮膚暢游。我卻全然不顧,忘我的與伙伴們在雪地里瘋跑,抓一把雪,你拋到我的臉上,我送進你的衣領,在一驚一詫、大呼小叫里,受到大人的呵斥。童年,似乎還遠離羞恥,抑或沒有被虛偽的世界傳染。撒尿也不知道躲避人的眼睛。尿在潔白的世界里送出一條拋物線,落地有痕,成為紛雜的樹枝模樣,儼然一幅天然的素描,割開積雪的線條直接地面,與潔白的雪地判若兩物。這是我的少年畫作嗎?你還敢不悔少作,也不改少作嗎?可這不是惡作劇,也與美丑無涉。它還窖藏在童年的記憶里。
稍大一些,每逢到了年除夕,如果一場大雪叩拜了門戶,父親定然會在春節的早晨輕輕喚醒我們,領我們把小院里的積雪掃起來,歸攏到樹根下,讓它在每天的一凍一化里殺殺身子,結實一些。正月初五過后,會趕我們把積雪推到地里去——大地封凍,小車走在麥地里,像走在平道上,沒有阻擋。
大雪跟著年來。父親輕嘆一聲:“下了這場雪,天下太平了。”多少年后,父親的這聲幽嘆,伴著一場期待已久的大雪,在我耳畔響起,充滿了溫馨。讓我這個走到壯年邊上的男人,情不能已。我感悟到了貧窮歲月里的父親,對太平年景的憧憬,當然更有對一年收成的期許,以及對大雪這一上天垂賜的感恩。(淄博市國土資源局臨淄分局)
5——五斤鮮蛤蜊
作者——譚曉
臘八粥一喝,隨著一年中最后一個節氣大寒從日歷牌上勾去,人們便開始巴望盤算著一家人如何圍坐在一起過年時的情形了。
看著電視新聞里,行行色色的人們或提或扛,或背或擔前呼后擁地向汽車站、火車站奔去,不禁想起自己第一次回家過春節時的情形。
那年,走出軍校大門步入駐守在瀕臨海邊的一個小鎮部隊,佩戴“一毛一”肩章(少尉正排職軍銜的肩章為一杠一星,俗稱“一毛一”)的我剛領工資不久,剛領工資不久的我準備休探親假回家過春節,第一次休探親假回家過春節的我不知給家人帶些啥。
還是連隊的司務長大廣有主意,“排長,你就帶點這兒的海鮮回去,保準家人高興!”
是啊,我怎么沒想到呢,父母家人遠在江城,要說魚蝦河鱉這些江河里的物件倒真不少見,可這海里的東西卻鮮有所聞。對!就帶點海鮮回去,讓家人也嘗嘗海鮮是個啥滋味兒。
心動不如行動,當即與司務長直奔海鮮市場,巴魚、海蟹、黃花魚……可面對琳瑯滿目的各類海產品卻不知選什么好。到底多吃了部隊兩年白面饅頭,大廣司務長幫我拿定了主意,“帶幾斤鮮蛤蜊吧!這東西物美價廉,味道鮮美,存活時間長,有殼不怕擠壓,路上還好帶!”
他一口氣說了這么多優點,讓人不忍拒絕。于是,在大廣司務長的指點下,我要了五斤上好的鮮蛤蜊。為了便于攜帶,保證新鮮,他還替我買來一只小紅塑料桶,把五斤上好的鮮蛤蜊裝上后,又找店家要了半桶海水倒入桶中,說是這樣既看著喜慶,又能保證這些蛤蜊到家也是新鮮的!
如此這般,帶著這五斤用海水養護著的鮮蛤蜊,我小心翼翼地登上了返鄉的列車。那時安檢還不像現在這么嚴,只要你能拿得動,都能上車;那時的列車員不光只管在過道上來回喊“啤酒飲料礦泉水”,對解放軍還格外親。因為擔心桶里的海水會隨著擁擠的人流蕩漾出去,好心的列車員大姐專門為我找了一個通風的地方安置好這一小桶海水蛤蜊。剛開始還行,蛤蜊們還悠哉閑哉地呲著水,可車越往南開,溫度也越來越高,上來的人越來越多,車廂里的空氣越加不通暢,漸漸地,一個,兩個……,一個個蛤蜊開始伸出了“舌頭”。就這樣,整整五斤鮮活的蛤蜊到家后,損兵折將不到兩成!
“這是什么呀?”——蛤蜊,當然沒見過!張著口、伸出“舌頭”的蛤蜊更沒見過!
“味道怎么怪怪的?”——3000多里路、一天一夜密不透風的火車,味道不怪才怪呢!
弟妹們的疑問和好奇讓我很是沮喪。只是,戎馬倥傯走南闖北的父親一言不發地把那桶蛤蜊從我手中接過來,如我上火車一樣小心翼翼地拎進了櫥房,關著門淘洗、水漂、用酒殺毒,收拾了半天,晚飯的桌上,多了一道他新創的菜——泡椒爆炒海蛤蜊。
許是很長時間不吃辣椒的緣故吧,那天的晚飯,我吃得滿頭是汗、滿眼是淚。奇怪的是,父母的眼里也閃著淚花……
這之后的若干年里,火車由蒸汽頭變成“子彈頭”,由草綠色變成銀灰色,時速也從每小時七十多公里提升到一百多公里、二百多公里,回家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盡管每次回家前父母都要反復囑咐別帶東西,說現在物流很發達,什么都能買到。但我卻總要捎帶些時令特產回去,不為別的,只為那五斤鮮蛤蜊。(淄博市國土資源局)
6——懷稼軒
(外一首)
□李雯
習慣于黑暗的眼睛
忽然見到陽光
那陽光是明媚的
亦是耀眼的
耽溺于往事的回憶
固然現出裂痕
那回憶是舊的
裂痕是新的
高峽束縛你
危樓阻滯你
浮云籠罩你
你且做欲飛還斂的波浪
致梵高
你割下自己的耳朵
像割開顏料的瓶蓋
從你耳朵上
流下的鮮血
像紅色的顏料
流進你的畫中
沉醉于黃色的太陽之子
你的血液卻無辜地鮮紅
你曾以跪地脫衣的動作和
奧維爾七平方米左右的房間
給予我安慰
你還坦言
“為了一幅畫,
我值得再病一個月”
如今你雖不在人間
麥田和烏鴉仍在
你的脾氣仍在
你的《星空》仍高懸于
全世界睥睨的目光之上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7——冬天的大雁
□盧忠勝
臘月初九
一個飄雪的清晨
七時三十分
傳來親切而熟悉的聲音
我匆忙起身
隔窗找尋
喜見精彩一瞬
一排久仰、飛行的雁陣
向西偏北
它們高歌而進
可愛的大雁
為何推遲了行期
同伴體有不適
還是等待雛雁展翅
一起向遠方遷徙
還是……
大雁可知
在每個昊天云淡的秋日
在每個勃勃生機的春季
你們遠征高飛的群體
引起我無盡的遐思
寄托著我騰飛的希夷
對你們我永遠充滿無限的深情厚誼
沾化縣馮家鎮人民政府
8——秋日里的牽牛花
□秦麗月
冷靜虛幻
莖蔓攀伏在柵架上
撒落一束驚艷
此時沒有牽來一頭耕牛
卻牽動了一顆無意闖入的心
在這個秋日的陽光下
癡迷的站著不愿把目光移開
不愿轉身離去
真想順手舉起一盞玫色的酒杯
斟滿原野成熟的味道
為這收獲的季節干杯
聽不懂林間的鳥兒是如何議論
你的美貌
只知道在著收獲愛情的季節
連樹葉都以最美的姿態
尋找歸家的路
濰坊市國土資源局濰城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