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蕩還田記
來源:作者:許立春時間:2012-10-24熱度:0次
去年的今日,唐豫河灘上的蘆葦花漫天飄揚,蘆葦花站在在蘆桿上東倒西歪的,真讓人擔心蘆葦花在蘆桿上跌下來,河灘地凄涼一片。冬日的時候,留守的老人顫顫巍巍地收割了七零八落的蘆葦,有的簇擁在路旁任由寒風輕輕地吹拂,有的被老人送進了爐灶,幾把火灰飛煙滅。一年經年,蘆葦花花開花落,40幾畝的河灘地就這么毫無收獲。
去年冬天,江蘇省響水縣小尖國土所要上報土地復墾項目,眼睛放大鏡似的在現狀圖上尋找也沒找到合適的地方。偶爾一天下村,我們發現了飄逸的蘆花,不覺來了靈感:這片蘆葦地不是土地整理的好地方嗎!
征求小尖鎮沙莊村當地百姓的意見,在家住迷惑的老人一言不發,甚至有幾位老人還留戀著那幾根蘆葦,不同意搞啥子復墾項目。經過調研發現,40多畝灘地被60多戶人家分著,每戶只幾分地,說到開墾,眾口不一,好像沒人珍惜這幾分地;灘頭上還有一塊墳塋地,零散地安葬著莊戶上已逝的老人,活著的老人也不愿意驚擾那安靜的靈魂,更也想著自己將來的歸宿地……
找出了癥結所在,國土所多次組織村干部開會統一思想,幫助群眾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墳地的問題,國土所協調了鎮民政辦,統一用村里的靈堂;邀請在外打工的思想比較激進青年人回來做思想工作;召集那些個別老頑固促膝談心,告訴他們復墾整理的好處。經過無數次的交流,絕大部分群眾同意搞項目,都在申請書上簽字畫押。
項目上報了并得到批準,今年春節后,復墾的機械進場了,沒想到又節外生枝,施工無法開展。遇到的問題是:公共設施占用農戶的土地相互不均等,受到損失的群眾自然不同意;墳地搬遷的費用誰來承擔等等……
逢山開路,遇水開河,國土所協調了無數個矛盾,甚至為之貼補了不少費用。項目到底完成了,蘆葦地變成了田成方路成行的優質水稻田。今天,秋日的黃昏下,成熟的水稻黃橙橙的一大片,個個低著頭,彎著腰,向農人們招手似的,望著著實喜人,一改往日的荒涼。推載著沉甸甸的水稻回家,那幾個老糊涂也笑瞇著眼,不再閑言碎語,有個老人還發自肺腑地說:“共產黨真好!”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