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永駐心間責任重于泰山
來源:作者:徐萬凱時間:2012-09-28熱度:0次
前不久,有人通過對最美司機吳斌的事跡在報上撰文認為拯救社會道德,從喚醒職業道德開始,這是很有道理的。現代社會分工有序,相互聯系,任何人的工作都可能觸及社會和旁人,任何人在社會中都不能置身事外,如果人們按社會的分工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社會道德就壞不到那里去。當我們看到吳斌在被鐵塊擊中后,忍受著肝臟幾乎粉碎性破裂的劇痛,在一分多鐘的時間里換擋、減速、停車、拉手剎、打雙閃、開門讓大家下車。在這一組簡單的職業操守中,我們不僅僅看到的是強烈的職業責任,同時感受到了一種對社會、對生命大愛的心靈震撼。由此我想,拯救社會道德,喚醒職業道德還需從呼喚愛開始。
“愛”是人的本性,也具有強烈的社會性,是一切倫理道德的基礎,也是我國歷史上儒家的治國理念。《論語》記載,“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這與我們現在提倡的“和諧”社會,是一脈相承的。只要人們心中充滿愛,愛親人、愛祖國、愛人民,就有可能把職業道德作為一種本能的責任,社會道德就不會失范。對此,中央電視臺不久前進行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活動就是最好的注釋。十大最美鄉村教師以默默無聞的職業堅守,對鄉村教育的事業赤膽忠誠,擎起了鄉村未來的希望。他(她)是“老師”,又是接送孩子的“背夫、船夫”,更是呵護孩子們日常生活的“保姆”。心里如果沒有對學生的愛,對鄉村教育的愛,怎么會有這種感人的職業道德呢?。愛心、信念、責任、奉獻,就是這樣以最美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
試想,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或者被被自私、懦弱、貪婪所包圍,甚至奉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哪里還有職業道德所言呢?由此出現的的士司機為賺錢拒載,商人唯利是圖造假貨,建房的圖省錢建豆腐渣工程,官員為升官不擇手段等等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們在傷害別人,傷害社會的同時,也在傷害自己,做“毒饅頭”的可以不吃自己做的饅頭,但你有可能吃到不法商人做的毒膠囊。因此,面對一些人的愛心泯滅、道德淪喪,最美司機、最美鄉村教師心中的大愛才如此震撼著我們的心。我們不要求每一個人對工作都像最美司機、最美鄉村教師那樣高尚,但我們可以從愛出發,做好工作分內的事。
作為一個煤田地質工作者,當我和我的同事們站在大山的鉆機架旁,放眼遠方,心中難道不是充滿對那片美麗河山的熱愛?不是充滿對建設祖國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心中的那份工作責任就會感到像大山一樣厚重。
讓愛永駐心間,責任重于泰山!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