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副處級以上才算官。因為那是要報經省組織部門批準的。而且高層平時工作的重點也是副處級以上的。副處級以下只是個“芝麻綠豆官”。雖然縣級下面的什么什么局也叫局長,聽起來很爽,但那頂多也就是個科級小官。雖同是一個級別的官,但在中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部門當官的含金量卻大不相同。在國營企業和政府部門,同樣級別的官所獲實惠大不一樣。國營企業如果是非壟斷型的,由于自負盈虧,生存壓力大,如果效益不好即使當個大官也活得喪氣,還不如到政府部門當個小“蘿卜頭”。當然,在壟斷的國營企業里當官卻是無所用心而能獲得高額回報的。中石油就是典型。政府部門中,地方政府部門實權最大。其中縣級地方政府是實權最大的基層單位,號稱“縣太爺”。它們是一方“土皇帝”,掌握著人事、財政、公安、稅務、國土等等的權力。但在中國有個奇特現象------中國特色------政府部門中黨委是幕后指揮,決定著一切(即黨的四項基本原則之一“堅持黨的領導”)。因此,真正的實權掌握在該級別的黨委書記手中。縣委書記才是真正的“土皇帝”。因為若他(或她)看誰不順眼,可以動用警力去抓你。哪怕你是住在北京大宅的記者。遼寧省西豐縣委書記張志國可謂狗膽包天。
在中國,政治統治實施主要是通過鏈條傳動由中央大齒輪帶動省中齒輪、省中齒輪帶動地級市小齒輪、地級市小齒輪再帶動縣小小齒輪的單鏈條管理。即中央對下面每一級黨委,每一級黨委又對下一級實行環環相扣的領導。其他什么紀委、人大、政協、公檢法司均在該級黨委的領導之下。因此,每一個環節的鏈條的生產質量決定了其政務的執行水平和執行效果。
但鏈條的生產控制方式決定了鏈條的生產質量。目前雖然也強調民意,搞搞測評、談話,但往往是作秀或被利用。主宰的還是上級齒輪環節。
當今做官雖然也一直強調從毛澤東時代就宣揚的“為人民服務”,但處級、廳級、省部級等等的住房標準、用車、工資、醫療福利及退休后待遇已經使一些講實際的“聰明人”明白過來,因而千方百計去鉆營。因為當官既帶來名譽又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因此,買官賣官應運而生。畢竟不是非常時期,人人同仇敵愾,目標一致;要錢多了也沒用。和平建設總非一時之功。居住環境、小孩教育或留學、醫療、退休后生活等都是困頓人們的實際問題,都需要太多的金錢。因為,人是感情動物。長期的經濟投資、交往、與領導共愛好、桑拿、做雙飛就必然產生親近感,就有機會獲得提拔。因為,競爭并非充分的,百姓是沒有決定權的。而領導也希望通過提拔自己的人培植建立自己的權力基礎。這樣一來,實際上是上一級領導者的素質決定了下一級領導者的素質。或者說,只要想辦法搞定上一級領導就可以實現個人的“飛黃騰達”。當然也有憑自己“年輕化、知識化”被結合上位的以及憑自己的品德、才華上去的。但這些人已幾成瀕臨物種,亟需立法保護。而鉆營者也深深懂得民意是很難伺候的,封鎖民情,隔離群眾,讓領導者滿意、舒服就是坐上或坐穩交椅的關鍵。當然,鉆營也是要付出巨大的人格成本代價。要能裝孫子,裝窮,裝謙卑,裝俯首貼耳;要會挑撥離間競爭對手的關系;要領導說黑即黑說白即白(保持一致);甚至代領導受過。李登輝如是。鄧小平曾擔心說,如果將來共產黨出問題它不是來自外部強大的勢力而是來自黨內自身的瓦解。毛澤東似乎也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但毛澤東似乎從未打算徹底從內部抓起。因為總有一群人躬身圍在前面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何等之威嚴!
好在當今中國再也不是封閉落后的計劃經濟時代。社會的高速發展為人們提供了更多選擇。官場,再不是個人唯一發展之路。因此,那些正直的、不肯卑躬屈膝、不屑一顧官場鉆營者的人可以走技術、經營管理、自創事業之路。這既保持了自己的做人品格,也同樣為自己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而那些買官賣官、浮在上面、不學無術的官迷們終會惶惶不可終日。因為他們從未干過實事,也不知哪一天被某案件牽連被一鍋端。
2012-9-4于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