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父親在野外隊,我們兄妹三人隨著母親住在城里上學。那個年代,家家的經濟情況都很緊張。我是家里的老小,每月的“奢侈品”除了父親帶來的動物餅干,就是每月一期的《兒童文學》了。
父親,是下狠心才給我們訂的-----那時的《兒童文學》只賣六毛多一本,卻也是家里三四天的飯錢。我很清楚,父親甚至交錢時還有些猶豫,他也是在用心里的秤砣掂量到底是孩子們未來那浩瀚的前途重一些,還是家庭負擔更把他勒得緊一些。父親選擇了前者,因為他的明智。父親希望這每月的六毛錢能讓我們三兄妹學到更多,每月的兒童文學拿到家里來,兄妹三人總是搶著看,那幾天下學也總比平時要早些回家,為的是先睹為快。當我第一個跑回家后,一個人歡天喜地地拿上那本外觀不怎么漂亮、紙張不怎么光猾,對我來說卻是“奢侈品”的《兒童文學》,然后像出了籠的小鳥一般跑到房間里,獨自看起來,不管身邊怎么吵鬧、怎么煩燥,我就把自己沉浸在屬于我的小空間里,仿佛世界只存在我一人,還有木桌前的《兒童文學》。
保存好《兒童文學》,也成了我們兄妹童年時代的一件大事。哥會把每一本看了數次的《兒童文學》用兩塊十分光滑的大石頭壓著,這樣壓一天,使我們的寶貝書邊邊角角的折痕被壓平,看起來像新的一樣。然后,找來紙箱,整齊的放好并在箱上寫好訂閱年份,就這樣保存起來。
受影響最濃,哥最喜歡寫作,《兒童文學》上學的知識、字詞、美句與寫作手法,被哥用厚本子記錄下,遇到非常喜歡的文章,哥會讀給我們聽,這也為我后來的愛好奠定了基礎。
許多年后,父親帶回來一本《少年文藝》,我愣了,盯著父親的眼睛,讓我讀懂了,我要接受它。我從沒想過要做少年啊,我只憧憬在我歡樂的童年里過著一個兒童應有的生活?。?BR> 盡管后來發現,《少年文藝》對我的啟迪也很大,但我卻不能忘懷我曾經和狂熱,曾經那么癡愛的《兒童文學》。
翻看著今天剛到的為女兒訂閱的《兒童文學》,我深嘆一口氣,在這日益昌盛的高速信息時代,有多少忙碌于學習、工作的人們,也會像我這樣,忙里偷閑,坐在窗邊,揉著書面腳,饒有興趣地翻著《兒童文學》或回憶、或遐想,沉浸在自己的空間里呢?
上一篇: 阿喀琉斯之踵
下一篇: 勤政廉政是從孔子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