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占補平衡意識爭當發展經濟先鋒
來源:作者:許立春時間:2012-05-29熱度:0次
今年以來,響水縣國土部門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為宗旨,深入貫徹落實土地基本國策,堅持統一規劃,因地制宜,科學高效的原則,走田、水、路、林、村綜合治理,橋、涵、閘、站、溝渠科學配套的路子,2011年共實施占補平衡項目庫項目31個,新增耕地面積1000畝,實現了全縣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為全縣工業城鎮項目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用地空間,為農業發展、農業增收、農村穩定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一、認真學習,不斷提高搞好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的重要性認識
近5年來,中央連續出臺了五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土地整理在兼顧提高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2008年國土資源部下發了【2008】176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的通知,更是將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擺上了更高的層次,土地整理復墾開發不僅能保持和堅持18億畝耕地的“生命線”,而且能成為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基本手段,推進開源節流的重要抓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平臺,即可保護耕地的資源可持續利用,又可促進新農村建設,對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等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學習,不僅能使我們提高對搞好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的認識,還為我們搞好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合理規劃,不斷提高搞好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的科學性
今年,根據響水縣2010——2020年發展總體規劃,結合城鄉統籌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以及全縣工業發展的實際,對土地整理開發工作進行合理的規劃,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鼓勵改變以往項目建設模式,積極穩妥的推進“村莊土地整理”,促進農業生產的規模經營集中,引導農民居住向中心村和小城鎮集中,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有計劃的推進鹽堿地,荒草地等未利用地整理開發。2012年,響水縣按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建則建的原則,積極挖掘土地整理的潛力,努力拓展土地利用的空間,不僅使占補平衡項目具有科學合理性,更使其有可操作實用性。
三、公開運作,不斷提高搞好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規范性
今年初,在全縣上報實施的31個占補平衡項目庫項目得到省、市確認后,國土部門立即對如何搞好項目庫項目實施工作進行了專題會辦研究,首先成立了由局長、分管副局長、紀委書記、財務、監察、規劃、復墾組成的項目庫項目實施領導小組,以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其次,建立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所用項目一律實行項目法人制、工程施工監理制、施工招標制、合同管理制、廉政監督制。每個項目的實施運作一律實行陽光操作,以增強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透明度,都是以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委托招標代理機構在響水縣招投標網、江蘇省建設工程網進行公開招標,然后按照招標程序,邀請縣紀委、公證處有關人員參加現場開標、評標,對中標單位在相關媒體進行公示,無問題后,由中標單位和復墾中心簽訂施工合同。對過去在項目庫項目施工中標準不高,信譽度差的施工單位一律列入黑名單,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施工隊的相互競爭,還可以提高項目施工的質量,防止了腐敗工程,豆腐渣工程。
四、強化管理,不斷提高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的嚴肅性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土地整理開發工作雖然僅僅是土地整理,水利配套等小型工程,但它卻充分顯示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工作的關心和重視,國土部門深知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黨在群眾中的形象,為此,對2012年實施的項目庫項目,除了嚴把入庫關,還嚴把施工過程中的質量關,對每一個項目都先前進行實地勘察,制定施工計劃和工程質量標準,在項目實施工程中,他們指派專人對施工進行全過程跟蹤、監督和管理,一把原材料進場關,杜絕不合格的原材料進入施工場地;二把工程質量關,在施工過程中,嚴格要求按操作規程和施工質量標準進行施工強化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三把資金管理關,施工結束后,由局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對工程逐個驗收,符合規劃設計要求和質量標準的,先行撥付工程款40%,省、市驗收合格后撥付30%工程款,剩余30%作為工程質量保證金,一年以后付清,對不符合項目要求和質量標準的,堅決不予付款,限期整改,直至合格為止。
五、立足本職,努力為當地百姓和經濟發展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歷年項目庫項目選址時,響水縣國土部門總是從解決農民實際問題著手選點,尋找農民當前迫切解決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設計,通過項目的實施,使項目區的低產“望天田”變成“旱能灌、澇能排、林成網、路相通”的高產高效農田,農民收入逐年增加,項目區農民人均畝增收450—500元,通過對邊角地、飛花地、未利用地、鹽堿地、荒草地等土地整理復墾開發,不需要老百姓出一分錢,老百姓在項目區做工,每月還可拿1500—2000元勞務費,增加了當地村民的收入,從而深得當地百姓的好評,通過土地整理復墾開發,不僅使當地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實惠,也為全縣突飛猛進的工業經濟發展帶來了可靠的用地保障,有力的促進了各項經濟的發展。
滄海可為桑田,沙漠能變綠洲。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今天不能利用的土地,明天還可能得到利用,今天不能開發整理成耕地的,明天可能得到開發整理,土地資源雖然有限,但國土人挖掘土地資源的空間還是巨大的。今后,響水國土人將圍繞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土地改革的有關精神,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有步驟的推進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積極拓展土地利用的空間,不斷探索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為全面加快響水縣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民早日達小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許立春
江蘇省響水縣國土資源局
郵編224611
電話13625135918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