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她的城》
來源:作者:常霞時間:2012-04-28熱度:0次
從網上看到池莉的《她的城》,感受一下女文人的細膩溫婉,就買下了這本書,細細的品讀。
《她的城》描寫了三個女人的都市情感生活。三個女人:蜜姐,逢春,蜜姐的婆婆。她們都有過丈夫,應該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如今卻是都活在失去了丈夫的城里。故事中只真實出現的只有一個男人,便是和逢春邂逅的男人,這個男人和逢春的一見鐘情里折射出三個女人不同的情感生活。
蜜姐開著一家巴掌大地面的擦鞋店,逢春是這條街上的鄰居,來此打工,婆婆就生活在搽鞋店搖搖欲墜的閣樓上。一間小小的搽鞋店巴掌大,卻容納了三個女人的故事,故事開始膨脹,超出了搽鞋店的空間,充斥著真個耕辛里街道。
首先是蜜姐,她機警快樂的的主宰著這個擦鞋店,她的城,那個有男人的城已經破了,她的男人因為癌癥去世了,可她還活著,有意思的活著。其次是逢春,她因了丈夫的同性戀害怕委屈了年幼的兒子而出來擦鞋,一改原來幸福的模樣,和來此擦鞋的駱良驥一見鐘情。蜜姐的婆婆年輕喪夫,老來喪子,依然慈祥的活著。蜜姐的婆婆八十六歲,蜜姐四十多歲 ,逢春二十多歲。當逢春和駱良驥在擦鞋的空間擦出心潮澎湃的火花時,蜜姐就有了自己的主意:她要打碎逢春的甜蜜。蜜姐是過來人,一看便知不過是一場風花雪月,不可依靠。所以蜜姐竭力阻止涉世未深的逢春,逢春卻渴望著千朵玫瑰和轟轟烈烈呢,她們爭休不止,而婆婆則平和的化解了她們的紛爭。
受了委屈的女人都以為自己就是苦缸了,逢春覺得沒人比自己更不幸,可是當她看看蜜姐,蜜姐看看婆婆時,才明白原來痛苦不是只光顧了自己。蜜姐遭遇了“某人”轟轟烈烈般的所謂愛情,婆婆只當什么都沒有發生,丈夫去世后,婆婆勸她“趁著年輕,再往前走一步”時,婆婆的包容讓出軌的蜜姐羞愧,婆婆還把她當兒媳,婆婆老年喪子比自己更苦,默默的言行給了蜜姐當頭一棒。讓蜜姐為了失去兒子的婆婆和失去父親的兒子堅強的從荒誕的“城外”回到了應該屬于“城里”。蜜姐的婆婆在整個故事里只有兩句話:''蜜丫’,“把春扶上來”??墒且粋€堅強堅定、慈祥包容的老人還是完整的呈現在眼前,女人啊,就是一部苦難和包容?!白鲆粋€耕辛里的女人”包含了多少榮辱,多少滄桑!逢春如果不是那個超級帥哥周源出了問題才不會到蜜姐的擦鞋店打工,不和駱良驥擦出點火花還不知道生活還有很多故事她沒有經歷,或許以后還會有。但蜜姐給了逢春警鐘,婆婆給了兩個女人無聲的教導。
我喜歡這個叫蜜姐的女人,她小市民、小機巧、小曖昧、小情調、小快活的主宰著她的擦鞋店,生活把她打造成了‘阿慶嫂’,她經歷了甜蜜的婚姻,也遭遇了鮮花鋪滿的婚外情,男人因為癌癥離他而去,婆婆卻無聲的讓婚外情中的蜜姐回到了她的城。她已經看透了生活的真諦,任何困難到了她這里也只是“他媽的”,要“敞---的”。逢春遇到蜜姐是她的福氣, 年輕的經歷著的何嘗不是年老的已經看透的呢?是啊,經歷過才知道,不過,沒有經歷過的逢春可是不甘心啊,年輕的逢春到底走出了和駱良驥眼里的轟轟烈烈,看清了不是自己的歸宿! 其實,每一個女人,心底都有一座城池。何嘗不是呢?女人的心有多大多深,誰又摸的準呢?苦難生活有多深厚,女人的城就有多深多大。逢春是在渴望一座美好的城,又或者已在這座城里,背負生活的女人就像蜜姐在閣樓窗戶下種植的羊齒狀的蕨類植物,粗放潑辣,那里都肯生長,不帶自生自滅的活著。所以耕辛里有了婆婆、有了蜜姐、有了逢春,她們做了耕辛里的女人。 做“耕辛里的女人”沒有多么偉大,可是卻真真切切的不平凡。
生活因了女人不在簡單,有了女人的生活則變的厚重,每個女人亦都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城,你有,我有,她也有 。
整個故事好像十分瑣碎,好像點點滴滴,就像沙灘外斷斷續續的鵝卵石,一塊一塊不挨著,可遠遠望去,竟連接成一條蜿蜒的路,讀起來卻那么自然。作者曾解釋:在大城市,有文化時尚漂亮聰明的母親,在激烈變化趨炎附勢淡漠無情的城市生活中傷痕累累,卻依然戴著傷痕妙曼舞蹈。母性的寬宏溫厚,是這般本能、敏感、頑強和永恒,不由自主,綿延不絕,給子女,給他人,也會給女性自己,很美!我就寫這種美。
寫到這里我感到言語匱乏。
生活啊,你真是偉大,無聲的偉大!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