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向李白學習》這個標題時,我在思考,向李白學習點什么?記得李白有一首詩叫做《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月下獨酌,本來是很寂寞的事情,但是,詩人自有排解寂寞的辦法,詩人是浪漫主義的高手,善于運用豐富的想像來解決問題,寂寞獨飲的時候,詩人就把月亮拉來作伴,還把自己的身影也拉來,生拼硬湊一桌人,湊合成了三個人喝酒,喝酒的酒伴這就有了,可是,喝酒的心情不爽,咋辦?詩人也有辦法,這周圍不全是花嘛?詩人就從周圍的“花”去體味“春光”的魅力,邊“酌”邊弄出些助興的歌來舞來。這樣喝酒就熱鬧了,飲者歌,月欣賞,飲者舞,影陪伴,有花有春相伴,有月有影作陪,有歌有舞助興,月下獨酌就不再是“獨酌”,而是許多人就著月色,賞著春光,載歌載舞地宴飲。
李白在詩中把寂寞清冷的獨酌場面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于自我排遣寂寞孤獨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能夠曠達不羈、憂中尋樂,能夠時時在我們的心碑上刻上一個大大的“樂”字,讓孤獨愁苦遠你而去。
這是我們最應該學習李白的東西,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我們也是常常被孤獨寂寞包圍呀。
我最欣賞李白的詩《宣州謝眺樓別校書叔云》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這首詩寫于李白離開長安后十年的時候。
離開長安的十年間,詩人經(jīng)歷了人生太多的榮辱和悲歡,卻仍然不能忘懷那十年前在長安做天子侍讀時呼風喚雨的得意,雖然它早已是過眼的煙云。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一句,是千古名句,語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諧統(tǒng)一,是詩中最精彩的一句,詩中深深地流露出了詩人的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得不到調(diào)和的矛盾痛苦心情,詩人希望抽刀斷水,斬斷愁緒,但是縈繞在心間的愁緒卻像流水一般地糾纏著詩人,讓詩人無法擺脫。所以詩人只能舉杯銷愁,在日漸增長的愁意中不能自拔。
這些不是我們要學的,我們要學的就是詩人最終斬斷這些愁緒的辦法——“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愁緒難解的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以退為進,心中仍懷“壯思”,“青天攬月”之志不滅,以散發(fā)弄舟的貧民之身再圖進取又如何?
在李白的詩中,送別詩的比重很大,具有代表性的送別詩就有:《五古•廣陵贈別》《 樂府•長相思》《五律•贈孟浩然》《五律•渡荊門送別》《五律•送友人下蜀》《七絕•客中行》等。這些送別詩中最為人們熟悉的是《七絕•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七絕•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平生用大量的詩歌,表達了對朋友的深情厚誼,李白一生好于交友,對朋友真情摯意,堪為交友的楷模。喝酒贈詩是朋友間增進情誼的好辦法,從李白的《將進酒》可見一斑: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中國有句老話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珍惜友情,珍惜朋友,我們要像李白一樣,時時記在心間。
最近,歌手李曉杰有一首歌《朋友的酒》,唱得悱惻動人,不知朋友們有沒有聽過?
愛家鄉(xiāng)、愛國家是李白永恒的心曲,對家鄉(xiāng)恒久的思念,對國家恒久的愛戀,李白的這些心曲都流露在了詩人的詩句中。我們在《登金陵鳳凰臺》、《客中行》、《靜夜思》、《塞下曲》、《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白鳩辭》、《白馬篇》、《長相思》、《 春思》、《 春夜洛城笛》、《獨漉篇》、《 關山月》、《胡無人》、《結客少年場行》、《臨江王節(jié)士歌》等諸多的詩中,都可以看到詩人愛家愛國的心路歷程,詩人一生足跡遍布神州,長期的客居生活,詩人心中那份對家國的思念之情尤其強烈,訴諸筆端是詩人宣泄情緒的主要方式。
《靜夜思》是這類詩歌的代表。《靜夜思》是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nèi)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味。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愛國愛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種美德李白具有,我們更應當具有。位卑未敢忘國憂,人行千里,家國為天,這一傳統(tǒng),一生一世,千秋萬世,永不能忘。
李白的身上讓我們心儀的東西太多了,因而我們該學習他的東西也太多太多了!
我們當從他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中學習他對理想和抱負矢志不移、歷久彌堅的堅持;
我們當從他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夢吟天姆吟留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中學習詩人積極浪漫主義的情懷和非凡脫俗的想象能力。
我們當從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中學習他對平生信念、人格的堅守對權貴的不屑與鄙棄。
我們應從他的詩句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中學習李白高度自信、奮發(fā)進取的精神風貌和樂觀昂揚的信心以及一往無前的氣魄。
……
李白詩歌傳世900多首,其內(nèi)容相當豐富多彩。
李白一生關心國事,希望為國立功,不滿黑暗現(xiàn)實。他的《古風》59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對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敗,廣泛地進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賢能之士沒有出路的悲憤心情。言多諷興,氣骨高舉。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業(yè),為國效勞,但他并不艷羨榮華富貴,而是認為“鐘鼓饌玉不足貴”(《將進酒》)。在建樹功業(yè)以后,他以戰(zhàn)國時代高士魯仲連為榜樣,不受爵祿,飄然引退。其思想明顯地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其堅守情操,不慕榮華的氣節(jié),當為萬世楷模。
李白的不少詩篇,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他的一部分樂府詩,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著重寫思婦憶念征人,還寫了商婦、棄婦和宮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丁都護歌》、《秋浦歌》“爐火照天地”,分別描繪了農(nóng)民、船夫、礦工的生活,表現(xiàn)了對勞動人民的關懷。人立一世,當以蒼生為念,我們應當學習李白心系民生的情懷。
鐘情山水、寓情于景,是他的詩歌的另一大特點。他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秋登宣城謝脁北樓》、《獨坐敬亭山》、《清溪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這類詩篇,正像他若干歌詠大鵬鳥的作品那樣,表現(xiàn)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從側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莊子化鯤鵬,李白歌“鵬鳥”,我輩豈為“蓬間雀”!
志當存高遠,欲上青天攬明月,是莊子、李白引領著我們?nèi)プ龅摹?BR> 他有橫絕千古的藝術才華,他有瀟灑放達的絕代風流,他有嘯傲天地的撼人氣魄。他就是李白——燦若星辰的中國詩人群體中極具個性的一個。
千百年來,他以其獨特的人格力量和個性魅力讓后世傾慕不已,崇拜不已。
李白,一位有著真性情的大方之家,一位世代景仰的謙謙君子,值得我們世世代代崇拜和學習。
上一篇: 分手,請趁早
下一篇: 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