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魯迅,了解魯迅——平民作家(二)
來源:作者:侯川時間:2012-02-29熱度:0次
魯迅先生《談金圣嘆》一文,對金圣嘆其人并不看好,然而談“金圣嘆”只是一個引子,由此引起的下文所論及的“反貪官”思想,才是本文的重中之重。
“百姓固然怕‘流寇’,也很怕‘流官’。記得民元革命以后,我在故鄉(xiāng),不知怎的縣知事常常掉換了。每一掉換,農(nóng)民們便愁苦著相告道:‘怎么好呢?又換了一只空肚鴨來了!’他們雖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難填’的古訓(xùn),卻很明白‘成則為王,敗則為賊’的成語,賊者,流著之王,王者,不流之賊也,要說得簡單一點,那就是‘坐寇’。”魯迅先生的筆下,“流寇”“流官”“坐寇”“王者”,皆貪得無厭、侵害百姓之盜賊也。他們哪怕以“王”以“官”的形象出現(xiàn),其貪盜之毒,絲毫不遜于“賊”“寇”也。
“中國百姓一向自稱‘蟻民’,現(xiàn)在為便于譬喻起見,姑升為牛罷,鐵騎一過,茹毛飲血,蹄骨狼藉,倘可避免,他們自然是總想避免的,但如果肯放任他們自嚙野草,茍延殘喘,擠出乳來將這些‘坐寇’喂得飽飽的,后來能夠比較的不復(fù)狼吞虎咽,則他們就以為如天之福。所區(qū)別的只在‘流’與‘坐’,卻并不在‘寇’與‘王’。”我的理解是,“流寇”很兇殘,“坐寇”更狡猾,而“王者”即為“坐寇”,他們的本質(zhì),乃同一貨色。
“……聽說四川有一首民謠,大略是‘賊來如梳,兵來如篦,官來如剃’的意思。汽車飛艇,價值既遠(yuǎn)過于大轎馬車,租界和外國銀行,也就是海通以來新添的物事,不但剃盡毛發(fā),就是刮盡筋肉,也永遠(yuǎn)添不滿的。正無怪小百姓將‘坐寇’之可怕,放在‘流寇’之上了。”當(dāng)今之貪官,正是魯迅筆下之“坐寇”也,其變相貪賄,猛于虎也。而先生對于“租界和外國銀行”(或曰“金融寡頭”,筆者)的貪婪本質(zhì)的認(rèn)識,也可謂是洞見分毫,這種看法就是在今天也不過分的。
注:本文據(jù)《魯迅文選》(甘肅人民出版社,1976年6月第1版)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