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養護農田,提高農田有機含量
來源:作者:許立春時間:2012-03-06熱度:0次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新要求,是國土部門的一項新任務。目前,農民種植土地,過多地使用農藥化肥,采取掠奪性經營土地的方式,植物生長對化肥農藥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土地的有機質日趨減少,農田質量日趨下降,嚴重制約著高標準農田建設,所以,提高農田有機含量,科學養護農田是建設高標準農田的關鍵之舉,大力推廣勢在必行,特此建議以下幾點做法:
一、大力實施秸稈還田,嚴禁焚燒秸稈,把秸稈焚燒列入法律程序,強化秸稈焚燒的嚴肅性;大力普及和推廣秸稈還田的機械,財政實施經濟補貼政策,降低秸稈還田的經濟成本,讓農民有能力有條件實施秸稈還田,把禁止焚燒秸稈的被迫性轉化為農民的自覺性,保證秸稈焚燒禁而得止。
二、鼓勵農民積肥造肥,充分利用農村富余的中老年勞動力,大力采集野生綠色植物的葉子,秸稈;成立相應組織,建立農民積肥造肥合作社,合作社大力收購和儲備采集物,粉碎和發酵處理采集物,然后分散投入農田,或者直接把綠色采集物粉碎加工后投入水稻田腐爛。大力推廣和普及電氣化的除草農具,鼓勵農民機械除草,提升除草速度,讓綠色青稞腐爛在農田。
三、收集儲備人畜的糞便,減少不必要的流失。農民生活小區建設的時候,包括城市建設區,鼓勵他們把排泄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開處理,避免混合排污,充分回收利用有機排泄物,或者把排泄垃圾通過管道方式直接流向農田。政府增加公廁建設的投資,提高公廁分布的密度,保證排泄物的無益流失;政府適度增加環衛建設投資,努力積累有機排泄物。
四、水利部門多投入農村河塘整治建設,縮短整治建設周期。以前,不少農村河塘、河流長年得不到整治,樹葉、藻類綠色沉積物很多,有機物濃度很高,有的甚至腐爛發臭,而且河床淤塞嚴重。通過經常性的整治,把淤積的有機淤泥還入農田,把河塘的污染物凈化清理,這樣既優化了生態環境,暢通了河道,又回收利用了綠色有機肥。
五、鼓勵農民多使用有機復合肥,適度使用工業化肥。國家制定一定的補貼政策,用經濟杠桿適度調節肥料陳舊使用方式,調動農民使用有機肥的積極性。
六、農業科研部門在增加農田有機質問題上做好課題研究,讓農民學會科學種田,科學養護農田,充分發揮農田的生態效應。
以上措施的落實,既需要農民觀念的轉化,更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導,需要一定的經濟政策傾斜。真正把高標準農田建設好,還農田一份本真,需要舉全社會之力。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許立春
江蘇省響水縣國土資源局
郵編:224600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