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日子有大“學問”
來源:作者:周行時間:2012-02-22熱度:0次
過日子有大“學問”
過日子有大學問,家庭生活的衣食住行,每天所需要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必須每樣俱備,缺一不可。會過日子的能將平淡的日子過出滋味來,過得有意義。窮日子也會過好,好日子會過得更好,一年一個樣。反之,不會過日子的,今 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有否隔夜糧,好日子也會變成苦日子,窮日子會過得更糟。
凡事急功近利,剛燒火就揭鍋,剛開花就摘果,憑感覺,心中無譜,寅吃卯糧。就像猴子摘桃一樣,抓住一個,又丟失一個事事沒有計劃,不會勤儉持家,更不會精打細算,缺少經營日子的能耐,不會營造過日常生活的和諧環境,有些時候表面看起來還很熱鬧,其實生活質量并不高。
隨著社會發展,時代的進步,人的精神面貌和物質生活的質量與時同步不斷提高,物價指數也水漲船高。尤其近年來,“漲價了?”“又漲價了”之聲不絕于耳。如今,物價上漲也幾乎成了老百姓經常念叨的事情,所有跟生活緊密相關的東西隨機都在漲價。但事物總是相對應的,潮起就會潮落,物價指數上漲,必然就會回落,這也是自然規律。對于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思想認識上的準備,我們應該具備認識到這一市場經濟價格行為的合理性,并不是“世界末日要來了”。物價是我們不可能控制的,我們能夠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心態。可以樂觀幽默地告訴自己,并非所有的東西都在漲價,例如電器產品等質量就越來越好,且價格更便宜。
一日與老友閑聊,說起物價問題,他搖搖頭調侃笑道:“世間萬物都漲價,惟獨文章不值錢。”此種說法雖然有失偏頗,但細細品味也不無道理。記得己丑年五月間,著名軍旅作家彭荊風老將軍在鉛山授課時開宗明義地說:“沒有文化的民族,是一個野蠻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將文化教育提升到高度來認識和評價,道出了文學乃是當代中國發展趨勢。2011年10月18日,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因此闡明了當前文化發展在全國社會中的重要性。
在現實生活中,過日子同樣也是一門學問。值得關注的是我們過日子別老想去“鉆空子”。盡量不要在漲價時囤積商品,隨著時間一長,就會有所變數,囤積反倒變成了浪費,造成經濟損失。要有過日子要靠自己、自己的日子自己過的意識,光有良好愿望是不夠的,要有過日子的本領,尤其是當家作主的人,做到能把家人“攏”在一起和睦相處,齊心協力去一點一滴為家庭生活積累打好基礎,對生活的關心程度不同,從中得到的樂趣亦不同。譬如治家統籌兼顧,綜合考慮,廢物利用,并學習理財,學會理財,到善于理財。集思廣益,節儉持家量入為出,細水長流,提倡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有得放矢和有所作為地擴大自己的人際關系圈,家庭和睦,心情悅愉,家和萬事興,日子才能過得紅紅火火。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