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
老兵王家福
王國甫
再見到自衛反擊戰一等功臣王家福時,是三十二年后,他已是胡茬斑白,滿臉滄桑。如不是報到當天下午他看到參加勞模先進療休人員名單上我的手機號,先在電話中聊了幾句當年一起在武漢地質學院學習過,幾乎都想不起他的相貌了。
他的相貌沒有問題。問題就在于沒有問題。因此,在1985年地質礦產部舉辦的武漢地質學院政治理論干部培訓班學習時,不管在一個教室里聽教授講“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哲學高論,還是在一個食堂里吃“菱角燒排骨”,在一個小會議室學原著、談體會、說抱負,東拉西扯,總之,不管我們曾經怎樣緊密相處,可能由于年齡的差距,哪怕在武漢嚴冬喝酒御寒,他們出去也從不帶我,更極少談及打戰的事,除了知道我們貴州省地礦局來的十個學員中,有一個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一等功臣,叫王家福,偶爾刮風下雨會腿腳不便外,并沒多少特殊記憶。
“下午吃飯,我們坐一起聊聊。”沒等我回應,對方已經掛斷電話,還是軍人的脾性。我極力啟動大腦記憶功能,人肉搜索王家福的相貌及其他。
“前幾年,我隨地礦局樂隊去過你們隊上,在正安的一個項目部演出,吹小號。”剛落座,王家福就拉近了我們的距離。細細回想,有一年,省地礦局組織的送文藝下基層到106地質隊實施的正安縣旦坪鋁土礦勘查項目部演出,簡易舞臺上瀟灑的小號手就是王家福。那時我負責活動的吃住行安排瑣碎事項,好像真沒能和局里下來的藝術家們說上幾句話。
人上了年紀總愛懷舊。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與參戰老兵聊天,話題自然就回歸到戰場上。
一
面對戰爭的慘烈,任何人掌握的詞語都是不夠用的。因為你無法用語言描繪戰前的沉寂,也無法轉告他人踏上這塊土地的恐慌,循著干枯的草踩上去,也許是生機也許是終結生命的地雷爆炸聲。
“對越自衛反擊戰從1979年2月17日凌晨打響。炮彈像雨點一樣打過來,敵人向我們的陣地多次反撲。到第二天下午4點,我們先后組織向敵方陣地發起12次沖鋒,終因敵軍暗堡多、火力非常猛烈,無名高地久攻不下。當我受命率尖刀班6點37分拿下無名高地時,轉身看,我的尖刀班弟兄們已經全部倒下了......”說到這里王家福已經淚不能忍,我給他遞過去一疊紙巾,點上一支煙。
“哥,別難過了,我提議咱們一起敬你犧牲的戰友們一杯。”全桌人高舉酒杯過頂,默默哀悼后,將滿杯酒灑向大地寄托我們的哀思。
“我代表犧牲的戰友們謝謝你們。”之后,我們又敬了王家福一杯、兩杯、三杯......
這一晚,王家福在泣不成聲斷斷續續給我們講當年戰斗經歷中,也許是思念之情,也許是我們的敬仰之意使然,他來者不拒頻頻舉杯,喝得酩酊大醉。
那是在新中國成立第五個年頭,王家福出生在四川省資中縣一個偏僻小鎮。父親王光祖是個石匠,在修建成昆鐵路的項目部做小工,后來鐵路部門擴招,父親成了一名鐵路工人。鐵二局轉戰修建川黔鐵路時,王家福隨著父親舉家來到貴州。父親靠鋼釬和鐵錘,靠鋼鐵一樣的意志,打出了貴州省交通戰線上省級勞動模范的榮譽,1958年在花溪賓館受到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父親在王家福幾個兄弟姐妹心中不僅是一座仰望的山峰,更是他們人生航行中的一座燈塔。
川黔鐵路完工后,修建單位解體,父親被分流安置到貴州省地礦局測繪院工作。王家福成了地礦子弟,他是在黔西縣的地質大院里長大的孩子。
王家福從小就十分崇拜英雄,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跡,牢牢印在了他的腦海里;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1972年初中畢業后,地礦系統內招,十八歲的他成為貴州省地礦局測繪院的一名測量技工。他熱愛高原的一山一石,敬畏測量區的一草一木;他把測量場地當戰場,把測量標桿當鋼槍,很快掌握了識圖測圖本領,這正是軍人上戰場必須的基本功。
圓夢的機會終于來了。1976年2月,當地武裝部到單位宣傳“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王家福毅然報名參軍。
“爸爸,我想去當兵。”王家福怯怯地向嚴父先斬后奏。
“只要你高興就去吧。但要記住,不管在那,大事做不了,就把小事做好。”沒想到父親如此理解兒子。
那時很多人當兵都是為了退伍后能有一份固定工作,但已經工作三年成了二級工的他,卻主動放棄每月六七十元的“高薪”,到部隊去領每月幾元的津貼。學習英雄,苦練本領,錘煉自我,報效祖國,王家福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入伍臨別的那一天,他對送行的親朋好友說:“我當兵的愿望實現了,你們就等著我的好消息吧!”
王家福到部隊后,發現當兵的大部分是從農村來的,文化普遍偏低,別說識圖測圖了,就連畫滿等高線的圖紙見未所見,聞未所聞。他三年測量技工工作經歷,掌握的識圖測圖本領正好派上用場。新兵連訓練時部隊首長發現他有這項特長,就讓他擔任測繪助教,協助教官傳授大家識圖測圖基本知識。一時間,水準面、坐標點、等高線等測繪常用術語,成了王家福與戰友們交流使用最為頻繁的詞匯。王家福教得耐心,戰友們學得認真,新兵訓練結束,他下到連隊后依然經常輔導戰友們識圖測圖知識,有時甚至還要給連、排、班長們上大課,儼然成了大家眼中的“測繪專家”。很快,他所在的連、排、班成為測繪先進集體。
要給別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他把大家對他的信賴看似鼙鼓催征,轉化為動力。訓練場上自加壓力,每一個動作都力求精準,力求完美,反復加時加練,每天最后離開訓練場的都是他。圖書室里如饑似渴,在測繪專業、時事政治、名人傳記、音樂藝術的知識海洋里奮力遨游,當管理員再三催促時間到,圖書室要關門了的時候,他總是腆著臉央求管理員,這本書我拿回去看行不行?不行!他才悻悻地離開。
言傳不如身教,說得好不如做得好。有次副指導員槍套沒扣好,手槍掉到了化糞池里,用棍子打撈好久,急得沒法。時任副班長的王家福見狀,毫不猶豫地跳進化糞池,用腳趟,用手撈,終于把手槍摸了上來。槍是戰士的生命,用自己的一身“臭”,換回“戰士的生命”,王家福覺得值得。又一次,戰友楊光友家中失火,導致原本就困難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本來就少言寡語的楊光友,由于思想包袱加重,常常暗地默默流淚。王家福開導戰友,面對災難和挫折,要有堅定的意志,要相信政府和組織。他又悄悄地把僅有的十幾塊錢寄到了戰友家中。正是王家福的言傳身教,他帶的班無一人思想拋過錨;訓練場上沒一人喊過苦,叫過累。
采訪手記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辛勤的汗水終將換來成功的喜悅。王家福的勤學苦練,成就了他政治思想的進步,各項軍事技術一路領先。1977年,他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8年,在參加昆明軍區第十四集團軍全軍大比武中,他站上了土工作業、器械、投彈、射擊、戰術等尖刀班五項全能冠軍的高高領獎臺。
1979年,那是一個用青春和熱血譜寫英雄的年代,那是一個令所有參戰老兵難以忘懷的年代。當人們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慶之中,可是誰又想到2月17日,這一個普通的日子,大多數國人尚不知道,官方媒體已不再提起,但它依然時刻牽動著參戰老兵的心,融進老兵的情感。2月,仿佛是一本筆記,它記下了參戰老兵靈與肉的每一個晝夜;2月,仿佛是一本像冊,留住了參戰老兵不褪色的身影,不磨滅的記念。
2月17日凌晨,在祖國南疆1300多公里的邊防線上,隆隆的炮彈劃過黎明前的黑暗,一場震驚世界的“對越自衛還擊戰”打響了。轟鳴的炮聲是復仇的怒吼,手中的鋼槍是衛國的誓言,沖鋒的腳步是報國的忠誠,血染的戰旗是勝利的召喚。年輕的軍人用熱血之軀鑄起南疆邊關長城。
是夜,時任步兵第十四集團軍四十師一一八團一連四班尖刀班班長的王家福,帶領全班戰士攻打越南老街橋頭堡無名高地,激烈的槍炮聲響遍山野云霄,他與戰友們抱著寧可前進一步死、絕不后退半步生的頑強,那怕只有一個人活著也要奪取高地的英勇,依托既得陣地,連續向敵發起十二次沖鋒,打退敵六次反撲。敵暗堡如麻,火力如雨,久攻不下。四班戰士傷亡慘重,副班長和幾個戰斗組長壯烈犧牲。看到自己的戰友在一瞬間一個個倒下,王家福心情非常悲痛,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為了按時完成連長交給的任務,盡量減少后續部隊的傷亡,他像一頭怒吼的雄獅站了起來,端著沖鋒槍,以壓倒一切的氣概,向敵戰壕猛撲過去。就在敵人愣住的瞬間,復仇的槍膛彈無虛發,一下子消滅了18個敵人;他左躲右閃,滾爬自如,一口氣炸毀了5個暗堡,奇取制高點,奇跡般奪取了無名高地。當他沖到最前面追趕逃竄之敵時,一名受傷詐死的敵兵向他連開數槍,頓時天暈地轉,大腿中彈站立不穩,但他沒有倒下,而是憤怒地將沖鋒槍刺刀插入敵胸膛,一梭子子彈打得敵兵血肉橫飛。
當后方部隊沖上無名高地時,已經沒有發現活著的戰士。正準備撤離時,突然發現一個“尸體”在動,接著聽到了呻吟聲。王家福也朦朧地睜開了眼睛。救護隊員立即進行了緊急包扎,要送王家福下山時,由于大腿受重傷流血過多,處于半昏迷狀態的他,毅然在憤怒地吼道:“不要管我!趕快去追逃竄的敵人”。
醒來的時候,他已躺在后方戰地醫院。醫生告訴他,坐骨神經被打斷了,你要有思想準備,可能要終身與拐杖、輪椅為伴。
鑒于王家福入伍以來的優異表現和本次戰斗中頑強勇猛,昆明軍區第十四集團軍授予他一等功臣。
二
受傷后,王家福在重慶第三軍醫大學附屬醫院療傷期間的一次偶然,成就了他的美好姻緣。
當時,一位與王家福同在一所醫院療傷的參戰士兵突然想跳樓自殺,幸被窗簾纏住,得救之后,究其再三,原因竟是老家的女朋友得知受傷致殘,提出分手,一時想不開所為。部隊為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一一詢問,登記療傷人員是否有女朋友等家庭情況。
當詢問到王家福時,他隨口應道:“我有女朋友,她叫劉波”。
“在哪里?”
“在貴州省地礦局113隊的大山里找礦。”
幾天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劉波來到了王家福的病床前。
這位眉清目秀,從未談過戀愛的劉波,哪是他女朋友呀。王家福也本是一個眼里有、心里有,嘴上沒有的人。劉波和王家福一樣都是貴州省地礦局測繪院的職工子弟,雖說是從小玩到大,但并不是青梅竹馬的那種。成年后,遇到地礦系統內部招工,王家福被招到測繪院,劉波則被招到貴州省地礦局113隊工作。參軍前,王家福只是心里對人家有點好感,一直沒有表白。到部隊后冒著膽子給劉波寫過一封信,不經意地說了下原來在測繪院工作時一個月工資能拿六七十元,現在每月只領六塊錢津貼等等到部隊后的情況。不久,就收到劉波給他寄來的15塊錢。王家福用這15塊錢請全班戰友去享受了一頓云南過橋米線的奢侈。還沒來得及給劉波回信挑明想建立男女朋友關系,就隨部隊上了前線。
當登記是否有女朋友時,聽到這個有,那個有,王家福一時虛榮心上來了,心想,應該那個就是的。隨口就報了一個劉波,僅僅就是說說而已。
豈料,電波從部隊到貴州省地礦局,從貴州省地礦局到113地質隊,從113隊再到劉波工作的赫章野外分隊。
地質隊領導跟劉波開玩笑,保密工作做得好耶,有個戰斗英雄、一等功臣的男朋友都不讓我們知道。快去部隊看看人家吧,他戰斗負傷了。
初聽王家福受傷,劉波十分驚訝;說自己是他女朋友,更是震驚。兩人沒談過戀愛呀,咋來男女朋友之說。兒時玩伴,他參軍后只來過一封信,也沒任何愛慕之情的只言片語。看他信中講原來在測繪院上班時每月拿六七十塊工資,到部隊后只拿到六塊錢津貼,估計眼下經濟較拮據,就給他寄了15塊錢去,怕他是誤會了吧。
去與不去?劉波很糾結。去吧,就實際上承認了自己是他女朋友,但真沒想過這事。不去吧,都是朋友,原來上學時遇到急難之事或者有壞孩子欺負她,往往都是王家福挺身而出的。現在他為保家衛國受了傷,立了功,需要有人安慰照顧,也需要有人分享他立功的喜悅,不去著實于心不忍。思前想后,兩天后劉波登上了開往重慶的列車。
部隊領導到車站接了劉波。去醫院的一路上,部隊領導從王家福入伍到上前線的表現贊不絕口,好話說了一籮筐,越聽劉波越覺得有這樣一個英雄的男朋友也挺自豪的。
“誰是你女朋友,凈打胡亂說。”一見面,劉波就佯怒,給王家福來了個下馬威。
“我,我,我......”看劉波真來了,王家福既驚喜又尷尬。
“算了,你值得我來看望。從今天開始我們建立男女朋友關系。你留在部隊我隨軍伺候你,你退伍回家我養你。”劉波打破尷尬又承認了女朋友身份。
伴隨著劉波的熱烈擁抱,激動的淚水模糊了王家福的雙眼,哭濕了劉波的肩頭。
三
精心照料加愛情的滋潤,王家福傷情日漸好轉。部隊首長找王家福談話,準備保送他去軍事院校學習軍事技術。而他覺得當兵就是要隨時準備打仗的,現在自己腿受了傷,既不能跑也不能跳,即使去軍事院校學軍事技術,不需要太棒的身體素質,但自己文化底子薄,怕學不好,終歸還是要拖部隊的后腿,給部隊增加負擔,婉言謝絕首長的好意,放棄了學習進修提干的機會。
半年后,還沒等傷痊愈,王家福怕家中年邁的父母擔憂,就強烈要求出院看望父母并決然轉業回到他入伍前的單位貴州省地礦局測繪院。因為他堅信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的。
臨行前,與住院的戰友一一告別,鼓勵大家要安心養傷,要樹立生活的勇氣,要身殘志堅。到犧牲戰友的墓前,一一祭奠告別,你們安心休息吧,以后我會經常來看望你們的。
部隊首長和戰友們依依惜別為他送行,臨別時齊刷刷的一片軍禮,是對英雄的崇高禮贊。測繪院張開雙臂擁抱歸來的游子。“院長同志!第十四集團軍四十師一一八團一連四班尖刀班班長、退伍老兵王家福向你報到!”王家福鏗鏘有力的報到聲,響徹整個站臺,引來眾人注目。“歡迎你歸隊,歡迎你歸隊!”院長走上前緊緊握住王家福的雙手,自發接站的幾十名干部職工一擁而上送上束束鮮花并夾道歡迎,那是對英雄的無聲頌歌。那一幕幕,王家福永遠無法忘記,他覺得這是大家對他的鼓勵和鞭策,更是新的期盼。
當我向他索看一等功臣勛章時,他飽含淚水哽咽道:“哪是我的勛章呀,是我替倒下的戰友們保管的。”
“貴州沿河的胡貴榮、河南的李欽生、廣西的韋加送......他們都英勇犧牲了,他們才是真的功臣”后面的名字被淚水模糊了,還有好多好多。
幾天后,王家福發了一張他去祭奠倒下戰友的照片給我,附圖說:我們班的戰友們在這里已經躺了38個年頭了,向他們哀悼的同時心里很難過,也很沉重......
歲月悠悠,光陰荏苒。當年龍騰虎躍的青年戰士,犧牲的已經長眠于南疆紅土,經過戰爭洗禮幸存下來的,如今也是蒼顏皓首,兩鬢已斑。盡管如此,他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拼搏過,我們奮斗過,我們奉獻過!我們曾經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部隊,奉獻給了軍營,奉獻給了中華民族的國防事業!我們無愧于養育我們的人民,無愧于我們偉大的祖國!雖然四十年過去了,回首往事,他們怎能忘記那如火如荼的崢嶸歲月,怎能忘記那煅石成金的革命熔爐?怎能忘記在部隊朝夕相處、苦樂與共的朝朝暮暮?
盡管他們已經退役,軍人的情懷卻永不褪色。他們像珍惜生命一樣,珍視軍旗下的歷史。2月17日,只有他們這些參戰幸存的老兵才知道這一天所深含的意義,即使有的人根本不知道這一天是什么日子,他們可以大聲的告訴你,這是他們參戰的日子,他們參戰老兵決不會忘記那流血的日日夜夜,因為這是他們的榮幸,這是他們為之而驕傲的一天,因為有了2月17日,他們才有了報效祖國,保衛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機會,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英勇奮戰、血染沙場,為國為民做出了巨大的奉獻,他們今生無悔,他們無愧于共和國的衛士,無愧于時代的中國軍人,他們鑄就了軍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旗幟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上有他們血染的風采。
王家福作為一名軍人,雖然早已離開了部隊,但戎裝生涯永遠是自己的精神支柱;他永遠不會忘卻自己是一名軍人,英雄情結永駐心間。雖然退伍了,但軍人氣魄、軍人本色早已深深烙在了靈魂。他永遠都記得在部隊常說的那句話:“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身殘志不減,再干一番成就。剛退伍時,因坐骨神經受傷,右腿肌肉已經開始萎縮,有輪椅他不敢久坐,有拐杖他不敢常拄,生怕真的離不開輪椅或拐杖,他不愿意成為單位和家人的負擔。
四
退伍回到測繪院后,王家福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以英雄自居,而是始終保持軍人作風;他不甘與輪椅伴終身,而是以頑強的毅力和決心,強忍傷痛,春采氣,夏練筋,秋增骨骼冬護皮,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堅持鍛煉意志,強身健體。兩年后,扔掉拐杖,離開輪椅,王家福奇跡般地站起來了。
團委干事,是王家福退伍回到測繪院后的第一個工作崗位,沒有專職團委書記,也沒有副書記和其他干事,團委就他一個人,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間,他主動與熟知的不熟知的青年交朋友,趁收隊之機,組織青年團員壘砌花園,栽種花草;拉石子、水泥,把隊區泥濘的爛路修成了足底按摩的養生路,美化了環境,改善了人居條件;清明節到烈士陵園祭奠革命先烈,組織樂隊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等。凡事他都以身作則,與大家干在一起,很快得到大家的認可,團委也成了青年人的主心骨。
五年后,單位派來了一個年輕人當專職團委副書記。在常人看來,王家福既是一等功臣,又在團委干了五年,論資排輩也該提拔提拔了。但王家福想,領導自有領導的考慮,要想當官當年留在部隊不回來早就提干了,他不后悔,無怨言,全力支持新領導的工作。在籌劃組織青年團員去百里杜鵑開展活動時,隊上汽油緊張沒法解決交通問題,他就找戰友借來汽油,一群年輕人坐在大卡車上,團旗迎風飄揚,一路高歌激昂。他定期給青年人推薦好歌曲,用鋼板刻蠟紙印歌譜送到野外。他把毛筆當鋼槍,拖著傷腿長期堅持幫宣傳科出墻報、板報,每次站著用毛筆一寫就是半天。
采訪手記
在貴州省地礦局測繪院采訪中,提起王家福個個豎起大拇哥。與他一起在院團委工作過的原團委副書記何毓敏告訴筆者:王家福理想信念堅定,人品高尚,傳承了父輩優良的品質;對工作有火一般的熱情,對同志像春天般溫暖;始終用政治紀律和工作紀律嚴格要求自己,身體力行,積極工作,默默奉獻。
專司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分隊指導員,是王家福從武漢地質學院政治理論干部培訓班學習結業回來后,角色轉換的第二個工作崗位。
在去武漢地院學習前,我們基本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政治理論培訓,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這些課程都是與大學生們一起上大課,一開始就像聽天書、坐飛機,幾乎聽不懂趕不上。就央求任課老師晚上開小灶,因材施教,組織討論會,交流學習心得,無論領會多少都踴躍發言,老師及時糾正錯誤的理解,肯定正確的認識。王家福是討論會上的活躍分子,頻頻發言,經常有獨到的見解,給老師和學員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任地礦部部長朱訓1985年12月9日到武漢地院視察工作時,還與全班學員進行了座談,了解基層地勘單位情況,鼓勵大家好好學習,把掌握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中,提高工作能力。
部長的殷切期盼和老師的諄諄教誨,學員們聞雞起舞,挑燈夜戰,大家的進步很快,到結業時,全班學員各科平均成績均在85分以上,王家福更是以各科平均92分的成績名列前茅,圓滿完成學業。
這下王家福學到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地勘行業也開始了改革起步,相繼推行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定、包、獎”、項目承包等改革措施的嘗試。加之國家計劃內地質項目逐年減少,地質工作進入低谷期的征兆已經漸顯。職工思想情緒起起伏伏,極不穩定。對于從未接觸過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王家福來說,僅靠武漢地院學到的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要掌握住職工思想脈絡的變化也絕非易事。
面對新的挑戰,王家福沒有退縮。他想,只要自己身先士卒,工作過得硬,一碗水端得平,就不怕大家不給他交流思想的機會。說真話,有了交流,工作就好開展了。他虛心向老政工請教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向技術人員請教業務知識,哪個測量組有困難,他就沉在那里協助解決實際問題。
受氣候和環境影響,在銅仁萬山汞礦測量時,腳生瘡的人較多,測量組人手緊張,王家福就到測量組頂上去,不顧傷痛和同事們一起爬山涉水,測水量山。完成測量任務后,他主動要求大家先回去休整,把儀器設備交由他守護,直到一個多星期后隊部派車來拉儀器設備,他才隨車轉移到下一個工作地點。
測量工作遇到有霧天氣,通視距離低于二三十米就無法正常開展。在銅仁市碧江區瓦屋鄉開展大地控制測量時,就因為這個原因,一度耽誤了許多時間,王家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為趕工期,王家福就和測量人員一起上山,遇到通視效果不好,當晚就住在山上,等第二天中午霧逐漸散開,通視條件出現后,一口氣把點上的工作做完,有時在山上一住就是三四天,完成既定任務下山時,餓困交加一點力氣都沒有了,回到駐地往往要睡上一兩天才能恢復。
如此這般沒有架子,身體力行,始終與一線職工戰斗在一起,很快贏得大家的信任,分隊職工十分佩服這位一等功臣。大家有啥想法、意見、建議都愿意給他說,他也多次順利調解了新老同志之間的矛盾,技術人員與非技術人員的矛盾,分隊職工空前團結,分隊黨支部連續兩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還發展了數名新黨員。
王家福說在測繪院公安科工作就像在部隊尖刀班一樣,偵破每個案子都像是攻山頭。剛到公安科不久接到分隊報案,從三都縣都江鎮向測區轉移測量儀器設備等物資時,一個裝有四臺計算器、一臺微型計算機和幾個人當月工資的箱子不翼而飛,沒有如期運抵測區。
案情就是命令。王家福和公安科副科長姚和平立即動身趕往現場,到三都縣都江鎮已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分,顧不上300多公里的舟車勞頓,他主動要求自己連夜前往測區開展摸排,姚和平留在鎮上與地方公安部門對接。漆黑的夜色、崎嶇的山路和一整天的餓困交加,沒能阻擋住王家福前行的腳步,三個半小時徒步攀爬到達測區。經了解,都江鎮到測區有十五公里路程,不通公路,只好請當地民工搬運,分隊派兩人一前一后負責押運,由于搬遷距離遠,民工體力不一,搬運隊伍稀稀拉拉排得很長,加之山路彎彎拐拐,實難監控。弄清狀況后,王家福請押運人員協助,將搬運民工找來一一排查。每個民工的敘述、語氣、表情他都認真地記錄在排查記錄本上,綜合還原每個場景細節。其中一個民工提供的信息引起了王家福的警覺,有一對李氏父子在鎮上搬東西時挑肥揀瘦磨磨蹭蹭,到目的地后,大家都在歇腳吃干糧時,父子兩人連招呼都沒有和鄉親們打,很快就離開了。押運人員細細回憶還真是這個情況,李氏父子舉止著實可疑,便將其初定為最大可能嫌疑人。目標鎖定后,王家福不顧一天的疲勞和饑餓,迎著黑夜健步如飛般地返回鎮上與姚和平匯合,向縣公安局刑偵隊、鎮派出所匯報摸排情況。在地方公安部門配合下,次日凌晨在李氏父子家中將兒子抓獲,后又到其親戚家將父親抓獲。經對李氏父子審訊得知,在搬運途中父子倆發現這個箱子比其它的箱子新,比其它箱子精致,估計里面東西價值不菲,在途徑一個岔路口時看四下無人,便拐進去找個地方挖個坑把箱子埋了起來,把其它東西搬到目的地領了工錢匆忙離去。
案情清楚時,東方已露出了魚肚白。王家福等一鼓作氣,押解李氏父子起獲贓物,所丟價值一萬多元的東西完璧歸趙。一天一夜的連軸轉艱辛,案件終于圓滿偵破,王家福臉上的喜悅不亞于自衛反擊戰攻下一個山頭。
協助偵破此案的三都縣公安局刑偵隊一位王家福的戰友說,還沒見過像他這樣從部隊到地方英雄氣概不減,永遠的拼命三郎。在當時,一萬多元可是相當于五六十個職工一個月的工資呀,那是多少個家庭的期盼。王家福咋會不興奮,不欣慰。
令王家福不能忘懷的還有參加黔西至清鎮沿線測量標志破壞偵破案。黔西至清鎮沿線測量標志是省測繪局開展國家級大地測量時設立的標志,測量標志被破壞將直接影響測量成果的質量和利用。當時,每個測量標志點都安設了“法律保護測量標示”的牌子,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謠傳,既然是國家安設的又受法律保護,標志點下埋設的東西肯定很值錢(其實就是一般的鐵器)。受利益驅使,一些不法之徒趁風高月黑夜肆意挖掘,短短一個月不到就被破壞了許多。接報后,地方公安部門授權測繪院公安科偵辦。接受任務后,王家福和科里公安干警前往了解排查幾十次,忍著夜寒侵襲和蚊蟲叮咬,蹲守十多個通宵,終于鎖定目標,抓獲犯罪嫌疑人,案件告破,有效地保護了國家級大地測量成果。
隊部從黔西搬到貴陽市新添寨初期,一些市井無懶欺生,經常到單位來尋釁滋事,王家福和他的同事們以大義凜然的氣勢,與地痞流氓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來一個抓一個,來兩個收拾一雙,威懾了一幫狂徒,再也不敢來惹是生非,隊部基地也清凈了。
采訪手記
與王家福一起在公安戰線工作過的同事告訴筆者,王家福在公安科工作時,雖然不是科里領導,但他時時處處高標準嚴要求,身先士卒參與破獲多個案件,每項工作都干得十分出色,多次榮獲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軍隊大學校,培養了王家福堅毅、勇敢、正直的軍人作風,培養了他的正義感,遇到不公平的事,就要站出來說上兩句。一次他在街上遇見城管執法有些粗暴,他立刻走過去對兩位年青的城管進行語重心長的教育,指出他們執法方式方法的不妥之處,兩位年青城管承認了自己的粗暴,并不好意思地向小商販進行了道歉。還有一次,他看到在大街上一男生暴打一女生,上前嚴令喝止。人家男生氣壯囂張地說:“老子打我老婆管你屁事。”被打翻在地的女生也連忙爬起來說:“他是我老公,我做錯了事的確該打。大哥,你就別管,讓他打死我算了。”他毫不膽怯地告誡男生,打人是侵犯人權,是違法行為,有啥事不能好好溝通,打罵只能增加怨恨,不能解決問題。在他的勸解下,兩口子相擁離去。
“管類似這種閑事,你嫂子好多次下最后通牒。再這樣下去,就給我分開單過。其實,我知道你嫂子是擔心萬一碰到不知趣的,怕我再受傷。但沒辦法,我已養成了習慣,看不慣就會沖上去。”王家福淡淡地告訴了我許多。試想,當今社會如果多幾個像王家福這種看不慣的英雄,公平正義能得到更大彰顯,該多好!
退休后,王家福仍然閑不住。主動到單位物業管理部門協助工作。當他看到隊區環境、綠化工作搞得不盡人意時,把掃把當鋼槍,以身作則,自己先干起來,帶頭打掃衛生,撿白色垃圾,栽樹種草。人不好管,就協助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細化工作責任區,明確工作范圍,加強檢查督促,嚴格考核兌現。有一次,2號樓下水道堵了,檢查發現是化糞池堵塞導致,讓人把水泥板搬開后,王家福下手把糞便掏開,下水道疏通了。臭了他一人,方便了整棟樓。在他的帶領下,隊區環境、綠化工作有了很大起色,干凈整潔、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隊容隊貌呈現在全隊職工面前。
采訪手記
“他是一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計報酬樂于奉獻,堅持正能量勇于擔當的人。”與王家福一起當過知青,退休后又長期合作在物業管理中心工作的部門負責人張伯黔,這樣評價王家福。
五
長眠南疆的戰友,是王家福永久的惦念。在清明節到來時,多次自費到南疆烈士陵園為戰友掃墓,悼念曾經并肩作戰的戰友。多次利用節假日自費到河南、湖南、廣西等地犧牲戰友的家中去看望他們的父母。
“孩子,你本來腿腳就不方便,還跑這么遠來看望我們,叫我們咋過得去呀。”在河南李欽生老家,犧牲戰友的父母感激地說。
“李欽生是我的戰友,是我的兄弟,他保家衛國犧牲了,我就是你們的兒子,理應盡點兒子的孝心。”臨走還將微薄的工資留下一部分,讓戰友的父母們安享晚年。
四川雅安發生7.0級強烈地震后,他邁著傷殘老兵的步伐走進新都居委會,掏出400元錢投進了捐款箱,并說:“軍民魚水情深,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請轉告雅安人民,參加自衛反擊戰的老兵惦記著他們。”一句樸實的話,感動了在場的人。四川汶川地震、2008年貴州凝凍災害、青海玉樹地震,他都積極捐款奉獻老兵的一片愛心。每逢過年過節,社區慰問貧困戶時,他也要力所能及地拿出一部分錢來參與慰問。
俗話說,家風正,育才俊。王家福的成長歷程和取得的成績,正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省級勞動模范的父親,對子女從小就加強教育,嚴格要求。王家福的弟弟王家峰受父親教育和哥哥影響,在王家福退伍后不久應征入伍,接過哥哥的鋼槍,在收復老山、者陰山戰斗中榮立一等功,當上戰斗英雄。王家峰退伍后,擔任貴陽市烏當區委常委、武裝部長,繼續為國防事業努力工作。一家三父子,一個省級勞模,兩個一等功臣,這在全國也算少見的。
如今,退休在家的王家福以文養心,視毛筆為鋼槍,苦練書法藝術,抒發軍人情懷,保持老兵本色。平時帶頭參加社區活動,為營造平安社區、和諧社區出主意想辦法,在他身上看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奉獻到老的真實寫照。
“當兵就是要準備打仗的,打仗是我們軍人應盡的職責。不能因為我們打過仗,保衛過邊疆,就給國家提這樣那樣的要求。我們要永遠牢記自己是共產黨員,是革命軍人,絕對不能做對不起黨和國家的任何事情。”王家福經常這樣坦蕩地與戰友們交流。在他的影響下,他新添寨片區的戰友們無一人參與任何非法活動,個個遵紀守法,都是默默奉獻的楷模。
采訪手記
臨近結束采訪時,貴州省地礦局測繪院黨委書記楊通廷告訴筆者,王家福服從組織安排,從不以英雄自居,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無論在什么崗位上都干得風生水起。這么多年從未向組織上提過任何要求,他孩子讀書畢業后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靠打臨工生活都沒向單位開過口,還是組織上聽說后,主動找他商量幫助解決的孩子就業問題。
崇尚英雄,熱愛英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堅強勇敢,正直善良,是中華兒女的優秀品德。老兵王家福,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詮釋,他那份感人至深的老兵平常心態和把小事做好的平凡舉動,鑄就了一個平凡老兵的不平凡人生,感動著周圍,溫暖著人們。
注:
作者單位:貴州省地礦局106地質大隊
聯系地址: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106地質大隊
郵 編:563000
聯系電話:13765927168 0851-28423459(辦)
上一篇: 大地情懷----記我的父親任右賢
下一篇: 旺蒼三線建設探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