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句詩結束自己的講話。語出王冕的<<墨梅>>,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習總書記以詩言志,彰顯的是大國大黨的自信,表達的是從容清醒的定力,傳遞的是埋頭苦干的意志。詩意的表達,讓人們看到一個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氣度、一個走過近百年的政黨面對未來的胸襟。
今天的中國,有理由自信。每5年改革發展就邁上一個大臺階,這樣的成績,就是最深厚的底氣。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占世界1/5人口的中國,擺脫了“被開除球籍”的危險,重新回到“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橋、中國車、中國路,墨子“傳信”、北斗組網、超算“發威”、“天眼”探空……新變化新成就值得濃墨重彩地宣揚。
《贊比亞時報》副主編杰克遜·米瓦形容十九大這么說:“中國共產黨就好像打開了自己家的臥室,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前來參觀,用實際行動將自己公開透明的形象展現給世界,表達出與世界共享發展成果的開放和自信。”今天,我們擁有講不完的中國故事、挖不盡的新聞富礦,有足夠的自信、底氣和實力,來分享我們的經驗和智慧,來接受媒體的聚焦和監督。
盛贊和美譽固然可以鼓舞信心、重塑形象,但也不能照單全收,更不是多多益善。百句不切實際的贊美,不如一句不留顏面的批評。即使是由衷地稱頌,如果聽得多了,也容易讓人盲目樂觀、忘乎所以,看不到差距所在,聽不得逆耳之言。經得住批評是個考驗,經得住表揚有時是個更大的考驗。更何況這當中有別有用心的忽悠、暗藏套路的捧殺,目的是要給中國強加這樣那樣的“責任”、背上這樣那樣的包袱。這讓我想起魯迅先生在《罵殺與捧殺》這篇文章里的一句話:“現在被罵殺的少,被捧殺的卻多”“所以我的經驗是:毀或無妨,譽倒可怕。”
不要人夸顏色好,說到底是要保持定力,不為不切實際的夸贊迷惑,也不為不符實際的批評困擾。越是順風順水,越需要保持平常心和包容心,少聽溢美之詞,多聽有益建議。別人以偏概全時,對自己要有客觀認知;別人抹黑詆毀時,也要能保持警覺、不畏亮劍。只要我們自己頭腦清醒,站穩腳跟,自信而不自矜,自豪而不自滿,就能做到“打不倒、苦不倒、難不倒、罵不倒、夸不倒”。
我們有本事干好“中國事情”,也要有信心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一個更加客觀、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更要眼光長遠,看到我們國家發展成就這么大、發展勢頭這么好,在世界上做了這么多好事,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心自會有公論、歷史自會給判斷。
上一篇: 羅榮桓將軍在青島紗廠
下一篇: 大地情懷----記我的父親任右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