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根據十八大精神,《人民日報》從2014年8月推出一個新欄目:“點贊中國”。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重塑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社會風氣。社會上很快興起了一個“為國家的發展點贊,為社會的進步點贊,為豐功偉績點贊,為凡人善舉點贊”的熱潮。有的為祖國點贊,有的為家鄉點贊;有的為英雄點贊,有的為好人點贊。
我一直有個心愿,就是想為在湖北地質找礦中屢建奇功的“神勘之隊”點個贊。
“神勘之隊”,是鄂東南地區的一些礦山企業送給湖北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的美譽。
在第一地質大隊的辦公樓前,有一塊十分醒目的銅金礦石石碑,上面刻著“神勘之隊”四個大字,這是湖北三鑫金銅礦業公司贈送的。
“神勘之隊”,是他們對地質一隊找礦工作的高度評價和肯定。
這塊石碑,是第一地質大隊一代又一代的地質人,用一組組找礦成果數字鑄就而成。
鄂東南地區自古以來素稱藏寶地,地下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等待著人們開發。
第一地質大隊從1957年建隊開始,就進軍鄂東南,從事地質找礦和地質科研工作。在五十多年的時間里,他們的足跡踏遍了鄂東南的山山水水:
從雞冠咀金礦勘探到桃花咀銅鐵礦詳查,從白云山到銀山多金屬礦普查,從美人尖金礦普查到陳效應泗銀礦預查。地質隊員們肩背地質包,手拿地質錘,長年累月穿越在崇山峻嶺之中,風餐露宿,篳路藍縷。
從海拔最低的大治湖到最高的太婆尖山峰;從著稱亞洲最大的露頭采坑——大冶鐵礦到青銅文化發源地——銅錄山銅鐵礦地下負350米生產巷道;從鄂州程潮鐵礦到陽新雞籠山金礦......。地質勘探者們登高山,攀懸崖,碎石坡多少數滑倒他們的身體,荊棘多少數劃破他們的皮膚。
幾代地質人懷著“找大礦、找好礦”的金色夢想, 歷盡艱辛五十載,為祖國的地質找礦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地質找礦方面取得了輝煌成果。
他們先后發現、探明、提交了大中小型礦床近70處,潛在經濟價值千億元以上,提交的銅、金、鍶礦儲量位居湖北省榜首。
雞冠嘴銅金礦深部找礦,新增銅、金金屬量的潛在經濟價值數百億元。
銅綠山礦田深部找礦項目的成功實施,新增銅金屬量資源量超過50萬噸、金金屬資源量50噸、鐵礦石量超過1500萬噸,相當于新增了1個大型銅礦、1個大型金礦和1個中型鐵礦,探明資源量的潛在經濟價值超過數百億元。
在他們的努力工作下,緩解了當地礦產資源緊張所帶來的壓力和矛盾,有效延長了礦山服務年限,穩定就業人員15000人,推動了長江中下游湖北段地質找礦工作的深入開展。
他們為國為民,造福一方,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從中受益的有:湖北三鑫金銅礦業公司、銅綠山銅鐵礦、赤馬山銅礦、銅山口銅礦等大中型礦山企業。
地質找礦是辛苦的。他們走過了多少艱難坎坷,嘗盡了多少辛酸苦辣。
鄂東南地區的金礦銀礦,是他們吃苦耐勞,腳踏實地找出來的;
鄂東南的金山銀山,是他們用血汗、用地質錘一下一下敲出來的。
一代又一代質樸勤勞的地質工作者,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鄂東南地區地質找礦事業。
人們不會忘記曾經在鄂東南地區工作過的老一代地質專家們:薛迪康、李松生、余元昌、張宏泰、程伯禹......;人們也不會忘記仍然戰斗在野外的新一代地質工作者們:金尚剛、鄧世品、徐榮華、魏克濤、徐瑋、柯于富......
他們在鄂東南這片古風悠長的土地上,書寫著社會發展的壯麗詩篇。
功績卓著的“神勘之隊”,在全國地質行業中享有盛名,曾多次獲得國家的崇高榮耀:2007年獲得“全國地質勘查行業先進集體”光榮稱號;2008年“銅綠山深部找礦”入選“全國十大地質找礦成果”……。
神勘之隊,我為你自豪!
神勘之隊,我為你點贊!
寫于2015年4月22日
(編輯:作家網)
上一篇: 岷江水系:造就既麗且崇的成都
下一篇: 國土人在洪水中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