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地質調查院楊麗芝博士的故事

來源:作者:吳文峰時間:2014-09-24熱度:0

山野麗人行
——山東省地質調查院楊麗芝博士的故事

    題記:為國土資源部正在開展的“尋找最美地質隊員”而作


    有人說,地質事業是艱苦的事業,更是強者的事業。山東省地質調查院的女博士楊麗芝,選擇并從事地質工作至今快30年了。30年來,她跋山涉水、沐雨櫛風,足跡踏遍了山東的近百個縣市區,是目前全省為數不多、始終戰斗在野外第一線的女地質工作者。
    翻開她的履歷,我們看到了曲折與收獲;跟隨她去奔波,感受到了艱辛與快樂;聽她說話,品味到了直爽與活潑;走近她的心靈,我們則體會到堅強和執著……

(一)辣妹子,懷揣夢想走齊魯

楊麗芝出生在素有江南水鄉美稱的洞庭湖畔。1984年考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專攻水文地質專業。1988年6月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主動要求分配到山東。現任山東省地質調查院水環所副所長,研究員。

楊麗芝的家在岳陽市沅江縣南湖村,一聽名字就是水鄉澤國。18歲參加高考,總分高出錄取分數線50多。沒有接受班主任讓她報西安交大的建議,一口氣填報了三個與地質有關的院校。最后被武漢地質學院錄取。究其緣由,原是在她七八歲的時候,村里曾住過一支石油勘探隊,其中幾個人就住在她家。看他們早出晚歸,很自由,很浪漫。他們教她唱《我為祖國獻石油》,她記住了“錦繡河山美如畫,……昆侖山下送晚霞”等。家鄉沒有山,只有縱橫的河汊。
 “我喜歡踏遍青山人未老、頭戴鋁盔走天涯的感覺。就是現在,一聽到‘我為祖國獻石油’,都感到熱血沸騰!”楊麗芝說。
 大學第一堂課,請學長來做“我為祖國地質事業獻青春” 的演講。和聽到“我為祖國獻石油”一樣,楊麗芝豪情萬丈,當場暗下決心,要好好學習,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地質事業。
1986年暑假,地礦部團委和新疆地勘局聯合組織全國地質“四大院校”開展“走新疆”活動。楊麗芝踴躍報名,和5名校友坐火車前往。在新疆待了兩周(當時4校共15名)。當時,主辦方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同學們畢業后到新疆工作。第一次看到了沙漠和戈壁灘,更加感受到了祖國陸域的遼闊及荒蕪,楊麗芝怦然心動!
1987年秋天,楊麗芝山西陽泉進行畢業實習。這時,武漢地質學院正式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地質院校,名至實歸。而此時的陽泉,這個古代因泉眼眾多、泉水涌漾,初稱“漾泉”的地方,卻因為地下水的過度開采,早已名不副實。泉水,地球母親給人類最豐沛的乳汁。從小看慣了瀟湘大地的湖光水色,楊麗芝作為一個水文地質工作者,要到崇山峻嶺、到干旱少雨的地方去找水保泉。可惜,1988年,新疆地勘局不招大學生。地質隊員四海為家,不能去沙漠瀚海,就到離大海近一點的地方吧!楊麗芝選擇到大隊部在泉城濟南的“山東省八〇一水文地質大隊”工作。
1988年6月28日,楊麗芝從湖北武漢登上了開往山東濟南的列車。沒有回并不遙遠的故鄉看看,甚至沒來得和爹娘說一聲,就一腳踏上了齊魯大地。報到的第二天,她就坐長途車,從濟南到了淄博馬尚鎮的野外基地,竟沒來得及看一眼聞名于世的趵突泉。短暫的停留之后,她又馬上被派往“淄博市灃水南部地段供水水文地質勘察”項目組,進行水源地抽水試驗,天天騎著自行車,早出晚歸。
當時,為了弄清楚地下水的富集情況,要定時定點對田間、村莊內的一些已有水井進行觀測,除水溫、水位等參數,有時還要取水樣進行化驗。七、八人一個小分隊,暫住在鄉鎮的小旅館或工區內村民家里。自行車是必備,車把上掛著儀器、繩索,后座上掛著塑料桶。這樣的“裝備”,在山間小路上騎行,場景可以想象。關鍵是楊麗芝過去沒騎過自行車,她活學活用,不知摔了多少跤。直到年底,項目提交報告,她才從張店乘火車先到岳陽,后坐船駛進煙波浩渺的洞庭湖,再取道回家。
1989年,楊麗芝參加了“淄博市張店西部地區供水水文地質勘察”。此時,作為成主力隊員,她天天騎著自行車下去,調查、看鉆、取樣、測水位、抽水試驗等。當年4月,為了借助農民澆麥子的時機做民井抽水試驗,她每天天不亮就騎車數公里甚至十幾公里趕到機井旁,先測量一個靜水位,然后等著農民來開機抽水,測量抽水后不同時段的動水位,直到水位穩定。一般做完一個抽水試驗3-5小時,回到駐地差不多能趕上吃午飯,早飯基本就免了。有一次,楊麗芝和一個新來的小伙子合騎一輛自行車出發,半路上車胎被扎,她支起車子,拿出常備的補胎用品等,在手電光下補好,繼續前行。這個項目從設計到野外實施,再到室內整理資料,編寫報告,楊麗芝自始至終積極參與,學會了一整套項目流程和技術方法。為接下來的“帶隊伍”打下了基礎。
1990年3月,楊麗芝被任命為“山東省臨朐縣老龍灣泉域供水水文地質勘察”項目負責人。這可是“八〇一”隊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事情。一個剛剛轉正半年的女大學生,帶著一個老同志三個年輕人,既要“查明老龍灣泉域范圍”,又要“建立地下水資源管理模型”,山川縱橫,點多面廣,成圖面積達1760平方公里。不光地形復雜,還要處理好各種社會關系,她操著一口半生不熟的普通話,長著一個粉面桃腮的學生臉,一看就是外地人,能行嗎?對此,好多人都不看好。
老龍灣,古稱“薰冶湖”,由地下泉水匯流地表而成,因傳說灣內有泉眼直通東海并有神龍潛居其中而得名,泉多、水清、四季恒溫。水面面積近3萬平方米。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寫道“薰冶水已成名跡”,《臨朐八大景詩》贊其曰“冶源煙靄三冬暖”。其最大泉源薰冶泉又名“鑄劍池”相傳因春秋時期歐冶子在此鑄“龍泉寶劍”用此水淬火而得名。不巧的是,當年,4月下旬,老龍灣就逐漸干涸了。
當時,還是計劃經濟時期。當負責人,就意味著操心費力多干活。有人勸楊麗芝:“這項目離隊部遠、環境艱苦,別人都不愿意干,你也別干了”。楊麗芝卻認為,這是領導的信任,也是難得的鍛煉機會,雖說沒有經驗,但有信心。信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勇氣。簡單的準備之后,楊麗芝和她的隊友們走進臨朐,一住就是兩年。
兩年里,工作的艱苦不必細說。生活上,他們住過雞棚,租過民房,在工廠的食堂搭過火,也到兩公里外的飯店去買過議價饅頭(因為當時還用糧票,但飯店不執行),但最常吃的是“煸鍋面條”。中午回不來,多數在村鎮的小賣部買點餅干充饑。晚上或早上,無肉、無菜、無調料的日子,就用楊麗芝從老家帶來的紅辣椒熗鍋,放水燒開,“煮出的面條,比現在的香辣方便面好吃多了,有的能吃好幾碗!”事后,有人稱楊麗芝為“辣妹子”。
艱苦的生活條件、飽滿的工作熱情,也深深地感動了當地知情的領導。一天,時任冶源鎮黨委孫書記有事找楊麗芝咨詢,從下午等到天黑,還沒見他們回來,感慨地說:“這些人這樣干法,我真感到像疼自己孩子一樣心疼”。臨朐縣政協吳主席聽說后,曾四次專程驅車到項目組駐地看望,但有三次都撲了空。最后一次,特意選了一個下雨天,才算如愿。吳主席知道楊麗芝是南方人,還特意送上50斤大米表示慰問。
兩年中,楊麗芝經歷了各種艱苦考驗,踏遍了臨朐的山山水水,掌握了臨朐老龍灣泉域的水文地質條件,查清了泉水的成因,找到了富水地段,為老龍灣保泉供水提供了依據。楊麗芝的工作態度和技術方法,深深打動了隊上前來指導工作的領導,曾有一位勘察處的負責人回到大隊部,和另一位負責人說“我發現了個人才”。據說那神情,就像當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似的。
項目快結束的時候,楊麗芝做了新娘。丈夫是大學同學。婚禮極其簡單,只是把簡陋的住處布置成“洞房”,和項目組的同志吃了頓飯。到以后山東省地礦局組織審查該成果報告時,懷孕八個月的楊麗芝挺著大肚子上臺做匯報,解答專家提問。晚上回到家一看,腳腫得像包子。1993年7月,楊麗芝到臨朐給縣政府匯報老龍灣項目成果,當時孩子還沒滿百日。
1994年2月,楊麗芝又參加“山東省新泰市羊流宮里樓德水源地詳查”項目,作為項目技術骨干,工作一直持續到1998年底。
以上兩個項目,分別獲得地礦部找礦四、三等獎。 
后來,楊麗芝又分別主持了“濟南市城區環境地質調查評價”、“濰坊市城區地下水環境地質調查”、“山東省費縣姚和—古城水源地勘探”、“山東省廣饒縣深層地下水調查”、“山東省蓬萊市泊子宋家水源地勘探”、“黃河三角洲地熱資源普查”、“濟南市西北部地區地熱資源調查”等項目的實施,獨立完成《山東省寧津縣地質災害調查項目及成果報告》及《濟南市西北部地區地熱資源調查報告》的編寫,是《山東省費縣姚和—古城水源地勘探報告》主要編寫人。
這個時期,楊麗芝先后擔任八〇一隊地熱勘查院院長及環境所主任。她常常既當指揮員又是戰斗員。那段時間,地質行業不景氣,好多人都改行調走了,包括他的丈夫胡乃松,也自學做了律師。留下的,多是自己到社會上找活干、掙飯吃。楊麗芝的真誠和學養,打動過好多人。她以堅強的意志和信心,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大學畢業十年聚會,全班6個女同學,只有楊麗芝和另一位還在堅持“跑野外”。很快,她獲得了高級工程師資格。 

(二)女漢子,地調戰線挑大梁
楊麗芝大學畢業26年來,一直活躍在野外生產和科研第一線。作為大型地質項目負責人,長期從事地下水資源與水土污染調查、地質災害調查與環境保護、地熱資源調查與成因研究,特別在地下水污染調查研究,城市三維可視化地質模型建設等方面成果卓著。近十年中,先后獲得地質工程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

2000年,隨著山東省國土資源廳的組建,承擔著“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任務的山東省地調院應運而生,并面向全國“招兵買馬”。當時,已在重要技術崗位工作多年的楊麗芝,看到招聘公告,抱定“到更廣闊的的地質領域一試身手”的信心報了名,就像當年填報高考志愿。通過嚴格的筆試、體檢、面試后,以水文環境專業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山東省地調院。
“招聘水工環專業技術人員的試題是我出的,綜合性難度很高、要求非常嚴格。說心里話,有點難為人。因為我們招的是來了就能扛大梁的,既要有理論,還有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拉出去就能沖鋒陷陣。等到考完試,看卷子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學生,答題很準,和我心目中的標準答案非常接近。后來公布成績,發現是楊麗芝。她,無論是理論水平還是工作經驗,都令人佩服。”今年7月剛剛擔任山東省地質調查院院長的李壯,回憶起當年招聘到楊麗芝的細節,還是非常興奮。
2002年2月,楊麗芝來到山東地調院。剛一上班,就參加了全國大調查項目“華北平原(山東部分)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當時春節剛過,春寒料峭。她打電話給回湖南老家過年的父母馬上回來,照看家和孩子。那年,她從春忙到冬,10個多月,跑遍了黃河兩岸、魯北平原上大大小小上千個村莊的水井。作為成果報告主要編寫人,提交的報告,獲得了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3年1月至2005年底,楊麗芝擔任大調查項目“華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續利用調查評價”山東部分項目負責人,成果報告第一編寫人。該項目獲得國土部科技成果壹等獎。
2006年到2009年,楊麗芝擔任大調查項目“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 山東部分項目負責人。該項目2009年獲得中國地質學會“十大科技成果獎”。
不難看出,從“八〇一”到地調院,八年的時間里,人到中年的楊麗芝一直在“華北平原——山東部分”廣闊的國土上奔波。經濟欠發達卻又發展飛速、礦產資源貧乏石油資源卻很豐富的魯北平原成了她的主戰場。37個縣市、300多個鄉鎮、4000多個村子,楊麗芝差不多都跑遍了,這里的每一條河流,每一座水庫,每一眼水井,每一個水源地,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垃圾場,每一條排污溝,每一臺采油機都留下了她的足跡。春天,平原上的風很大,一下車揚沙就往鼻子嘴巴脖子里鉆;夏天天氣又悶又熱,身上的衣服干了濕,濕了干,一天下來又硬又厚。冬天,寒風刺骨,下車時凍得直打哆嗦,調查一個水井、一個排污溝或者一個垃圾場后,又往往是汗流浹背。搞污染調查時,一方面受到廣大群眾的擁戴,一方面又受到部分企業的排斥,尤其是調查企業排污及污水處理時,個別企業不僅隱瞞事實,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如撕毀調查人員記錄本,搶走照相機和GPS等。“我們到的時候,大多排污口都有專人看守,要想調查排污情況,須得和他們斗智斗勇。在聊城調查一個造紙廠排污口時,附近的村民就告誡我們,輕則攔截,重則一頓毒打”,楊麗芝說。“俗話說千密總有一疏,經過長時間的考察,終于找到他們的疏忽處,不僅成功地摸清排污口詳情,排到清晰的照片,還取到一個污水樣品。”
以下是記者根據敘說還原的一個場景:
2004年冬天,項目組在聊城東昌府沙鎮李堂村做抽水試驗。為了掌握地下水的準確信息,抽水試驗需連續三天三夜不停地抽水,每半小時觀測一次抽水流量、水溫與水位。當時,租住在老鄉的家里。冬夜里,房東看到楊麗芝他們進進出出這樣辛苦,主動做飯給他們吃。 
“閨女啊,干你們這一行的真不容易。快吃點掛面暖和暖和吧!好好的孩子,怎么干了這么個不要命的活路?”
“好啊,謝謝您大娘,我們已經習慣了。咱干的這個活路,就是為了大家今后有一條好活路!”
“奧,大道理俺也不懂。反正感覺井水啊沒有小時候清了、甜了,過去,中午上坡回來,大熱天提一桶井水,直接咕咚咕咚喝一瓢,也不鬧肚子。還有,手碰破了,流血了,抓一把土按上,啥事都沒有,現在你再試試?”
“您說的很對,現在打農藥、上化肥,土壤被污染,有的地方建工廠,排放的污水也往地下滲漏,我們就是來查這個的……”
“奧,那感情好啊……快吃吧,別涼了,吃飽了好看書、畫地圖。”

數年下來,哪里地下水資源豐富?還有開采潛力;哪里地下水開采過度?產生了降落漏斗,甚至引發地面沉降。哪里地下水質量好?可以放心飲用;哪里水質較差?可灌溉但不宜飲用;哪里地下水受到了污染?失去了利用價值;哪里又新上馬了一個企業,不徹底的污水處理方式,可能污染周圍的地下水;那條輸油管線漏過油……,這一切,楊麗芝都調查得清清楚楚。愛之深,恨之切。因為多了解,所以更痛心。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帶來不可逆轉的環境污染,面對一些河流不再清澈、田地不長莊稼,村莊被垃圾包圍、村民癌癥頻繁的場景,常讓楊麗芝痛心疾首,寢食難安。2008年8月的一天深夜,她觸景生情,寫了一篇博文《為大地母親哭泣》發到網上,她希望更多的人來關注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她總是希望地方政府會覺醒,逐步關停并轉掉那些技術含量低污染重的企業。每一次全國水文環境界頂尖專家云集的成果審查會、技術交流會及水文地質年會上,楊麗芝都會把她看到的現狀和她的想法大聲講出來。

2011年(農歷辛卯年)新春伊始,山東省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國土資源部和山東省政府全國國土資源系統抗旱找水打井行動,正月十三(2月15日)在沂南縣桃花埠舉行了隆重的啟動儀式。時任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時任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參加。之前的正月初七(2月9日),接到命令的楊麗芝等,連夜編制了《山東省地下水資源富集程度分區圖》和《山東省受旱區地下水開采條件分區圖》。由于春節剛過,大多數職工還沒有回來,人手少,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一點多。天亮后,他就和緊急趕回的隊友們出野外了。事后,有專家說:“這兩張‘聯絡圖’為指導山東的找水打井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年春天,作為找水最給力的水文地質專家,楊麗芝和她的團隊轉輾在沂蒙革命老區、魯西南菏澤,濰坊昌邑、諸城,日照等縣市的缺水地區,短短三個月內,共施工水井222眼。從勘探井位、鉆探施工,到成井抽水,交付當地使用,一系列程序化作業,楊麗芝記不清有多少次的跋山涉水、多少次的席地而食、多少次的沐風櫛雨、多少次的燈下苦研。是精湛的找水定井技術,過硬的勘探施工質量,周密的組織部署,敢于打硬仗打勝仗的精神,保證了222眼抗旱水井眼眼出水,保證了當地百姓的生活用水,并部分解決了農田灌溉用水。
在“紅嫂的故鄉”沂南縣依汶鎮松林村施工的第一眼水井出水時,村里的老百姓們全都來了,像當年擁戴子弟兵一樣,把滿心的歡喜寫在笑靨如花的臉上。83歲的王學美老大娘,挎著籃子走過來,抓起花生和蘋果使勁往楊麗芝的手里塞。精彩的瞬間被記者的相機定格,印在當年出版的《眾志成城、鏖戰旱魔——全國國土資源系統抗旱找水打井行動(山東卷)》上。后來,這個細節在2012年4月18日的《大眾日報》頭版頭條《辛卯找水打井圖》中重現:“……正月二十(2月22日)沂南縣依汶鎮松林村的幾個白發大娘給找水專家唱起了《沂蒙山小調》,其中,省地調院找水專家、黑發紅衣的楊麗芝博士,擁著白發黑衣的王學美大娘,像和諧的婆媳,又像母女,她們笑得真開心……。”

    2012年7月31日,就濟南城市三維可視化模型和軌道交通適宜性專題成果,楊麗芝向省國土資源廳及濟南市政府匯報。這是她2009年10月以來,擔任負責人的山東省重點項目“濟南城市地質調查”過程中取得的成果之一。該項目以城市三維可視化地質結構模型建立、保泉供水、地下軌道交通建設適宜性、地球化學背景及地質環境質量為主要任務。對此,濟南市政府高度重視,市長王敏提筆在提送的材料上批示:“這份地質勘查報告很有價值,十分重要,對下一步我市建設發展和日常管理具有較高參考意義。”并請市有關領導及規劃、城建、國土、市政、水利、園林等部門參閱。
8月16日,濟南市政府就濟南城市地質調查召開專門會議,聽取楊麗芝代表地調院所做的關于濟南地下軌道交通適宜性、保泉供水、地下水污染等專題的匯報。參加會議的有國土資源局、發改委、水務局、供水公司、規劃局、園林局(保泉辦)、人防辦、工程局、環保局、地理信息中心等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與會者對該成果給予高度肯定。接下來,濟南園林局保泉辦、環保局等部門,多次到地調院探討保泉供水及地下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合作,發改委在軌道交通線路論證,尤其是目前正在勘探施工的三條線路確定時多次征求意見,并為其提供地質結構方面的資料。這預示著這項成果將為濟南城市供水安全、市民生活質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之前,楊麗芝還承擔了國家973課題“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環模式與水資源演變機理”研究,作為該項目主要研究人員之一和成果報告主要編寫人之一,她曾到天津等地開展工作。

 
2013年7月,楊麗芝開著自己新買不久的“寶馬牌”汽車,在全省開展天然溫泉調查。他和同事朱恒華,利用10天的時間,從魯南到膠東,跑遍了古代就已開發的18個溫泉“湯”。每天五六百公里,問詢、測量、取樣,馬不停蹄、風風火火。隨后,很快寫出了這些古溫泉的報告,被收錄進正在出版的《中國溫泉志》中。
近幾年,比男人還堅強的女人,在網絡上被稱為“女漢子”。山東省地調院女同志不多,大家公認楊麗芝是條“女漢子”。
“她工作扎實不張揚、服從安排不計較、喜歡挑戰愛學習,性格豪爽但很低調,可以說比我們山東人還實在。工作能取得這樣大的成就,與父母及家人的支持是分不開的!”李壯院長這樣認為。

(三)麗伢子,堅持學習不停步
   
這些年,楊麗芝多次被評為優秀職工、優秀專業技術工作者、優秀中層干部,學習標兵。1991年獲得共青團山東省地質礦產局委員會“新長征突擊手”稱號;2012年被山東省國土資源廳表彰為“藏書讀書模范家庭”和“文明和諧家庭”。2012年獲得第六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2013年獲得“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按照楊麗芝老家的風俗,男孩小的時候往往被冠以“妹子”,女孩被稱為“伢子”。楊麗芝是父母永遠掛牽的“麗伢子”。
想當年,楊麗芝的大兒子貝貝出生前夕,丈夫重病在身。她只好打電報把湖南老家的父母喊來,伺候自己生孩子、坐月子。孩子三個多月的時候,她重回臨朐,向縣政府匯報老龍灣項目的成果,未滿周歲,她到新泰從事水源地勘查,一走一個月,都是母親來幫她帶孩子。
“一個月后風塵仆仆地回來,第一件事就想抱抱孩子。沒想到孩子,一邊搖頭晃腦哇哇大哭,一邊用小手去推我的臉。最后竟揚起小手扇了我臉一巴掌,當時我的淚就下來了……”20年以后,楊麗芝說起當時,有些興奮的臉上還是掩飾不住無奈與悲涼。
作為女兒,楊麗芝對父母懷著深深的感激。“從孩子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陪伴,到進幼兒園、上小學的接送,甚至開家長會,大都是姥姥姥爺在扮演父母的角色。父母從南方到北方生活,克服了水土不服、語言障礙和飲食習慣,從黑發熬成了白頭,日漸衰老的身體和漸行漸遠的健康是女兒心頭的痛,總說是等退休后天天陪著父母,好好孝敬父母,可就怕子欲養而親不待啊。”這是楊麗芝在日記中寫下的一段文字。有一年,楊麗芝出差去北京,時逢母親節。她思緒萬千,打開電腦寫到:“……那個春天,媽媽和爸爸從南方老家,千里迢迢來伺候我坐月子。月子后爸爸回家,媽媽留了下來,當然她不是留下來享福的,她是要留下來為她的姑娘遮風擋雨的。這一留留到今天,替她的姑娘當家庭主婦:洗衣做飯買菜打掃衛生;替她的姑娘當母親:知冷知熱洗澡喂飯接送孩子上學。我一個人的母親節,我沒有在家陪媽媽,跑到北京來了。八九點鐘的時候,我盯著太陽看了好幾分鐘。在媽媽的心中,她的姑娘就是那八九點鐘的太陽,在我的心中,媽媽就是那永不落的太陽吧!”這段文字,至今還在她的電腦里存著,題目叫《一個人的母親節》。
作為母親,楊麗芝一直感覺愧疚于孩子。但他的言行舉止影響了貝貝。
2011年,貝貝山東實驗中學畢業,高考考出623分的好成績,填報志愿的時候,主動提出來“想到媽媽的學校去學媽媽的專業”,楊麗芝沒有反對,只是會心的笑了笑,他感覺兒子真的長大了。“當年,上個山東大學之類的一本沒問題,既然他自己喜歡讀這個專業,我不可能反對。這也算是子承父業、子承母業吧。”當時因為去新疆開會,楊麗芝沒撈著送孩子入學。第二年10月,全國水文地質年會在武漢召開,因為有論文提交并在會上發言交流,她應邀參加。提前半天她來到母校,敲開了兒子教室的門。當時,班里正在舉行一場有關環境保護的辯論會。作為班長的兒子,看到突然空降的媽媽,喜出望外。他把楊麗芝領上講臺,向同學們介紹“這是我們大師姐,大家歡迎!”當時同學們異口同聲“師姐好!”把楊麗芝幸福的一塌糊涂。

有細心人發現,楊麗芝參加工作近30年,穿衣打扮幾乎沒有多大變化。褲子幾乎百分之百是牛仔褲,上衣大都是T恤(套頭的那種)、運動衣(帶拉鏈的那種),似乎從沒正兒八經穿過一件襯衣或者西服。她從內心里喜歡這種簡約、活潑的裝束。正是這種打扮,讓她顯得青春勃發、充滿陽光。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在校讀研的大學生。
楊麗芝是一個追求上進的人。2006年春天,“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項目任務下達時,她剛剛參加完中國地質科學院博士研究生的入學考試。錄取通知書送到的時候,她正在野外昏天黑地地搞調查。為了能開學后安心上課,她想趕在9月份入學之前,把當年任務中的污染源調查和機民井調查基本搞完,把污染樣品采集井位和采樣計劃大致確定下來,因此,那幾個月里她沒有回一次家,除非下大雨的時間在旅館里整理資料,只要車能跑,她和她的團隊堅持野外調查不間斷。入學后,她巧妙的安排必修和選修課程的時間,盡量把課程集中排在兩三天,一周剩下的幾天時間,她坐北京坐火車到單位或直接回野外。那半年里,在學校,她三點一線,足不出校門,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在野外,她馬不停蹄,調查、采樣都不耽誤。2009年是項目實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她博士畢業的年份,她沒有請一天假來寫畢業論文,反而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于項目之中,只是電腦不離身。白天在野外搞調查,晚上在旅館昏暗的燈光下寫論文。趕上思路暢通的時候,根本停不下來,往往熬到子夜時分。第二天照樣是早早起床,只是眼睛紅紅的,把年輕的同事們叫起來,開始一天的野外工作。當她七月份畢業,她從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手里接過博士學位證書時,百感交集,熱淚盈眶。這是她繼3年前拿到山東科技大學碩士學位后,登上的又一個臺階。為了這個臺階,他數次以媽媽要寫論文為由,拒絕了小兒子小寶要她玩一會兒的要求。以至于一次她回家剛打開電腦,小寶跑過來大聲質問“你那破論文什么時候寫完?”楊麗芝聽后,無語凝咽。
楊麗芝不光看重論文,還用更多寫報告。她撰寫的《華北平原(山東部分)地下水資源與環境調查評價》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華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續利用調查評價》獲得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壹等獎。《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項目,獲得2009年度中國地質學會“十大科技成果獎”。除完成了《濟南泉水》、《區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續性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等四部專著,她還發表了《魯北平原地下水劣變特征與可持續利用對策研究》、《魯北平原地下水資源功能衰退與可持續利用研究》、《利用平原水庫實現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調蓄的研究》、《德州深層地下水位漏斗形成主導因素識別與可恢復性研究》、《勝利油田北部采油區淺層地下水有機污染特征研究》、《重大工程建設對濟南泉水影響研究》等60多篇核心論文。她偶爾寫下的詩歌,也是文采斐然。一首《花的心事》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春風起/從夢里驚醒/躍上枝頭/把花期燦爛成美麗……
這幾年,楊麗芝多次到北京、西安、臺灣等地,參加大型國際水文地質環境方面的交流會議,每次都登臺發言,進行學術交流。
楊麗芝再忙,從1997年開始,除了單位組織的獻血活動外,在她每年生日的當天,她都要去獻一次血。每次多是400cc。受她的影響,大兒子貝貝考完大學的當天,自動去獻血,此后每半年獻一次。不光獻血,單位組織的慈善捐助活動,楊麗芝總是踴躍參加。此外,還多次把孩子們穿過或沒穿過的衣服,洗得干干凈凈疊得整整齊齊,給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寄去。湖南老家湖區道路建設一直是老大難問題,2011年全國公路“村村通”的時候,村里計劃修建高標準水泥村道,自籌資金不夠。楊麗芝知道后,當即給村里捐了三萬塊錢。后來村里安裝路燈、統一修建垃圾池等公益活動時,她又多次捐款。

2014年7月15日,楊麗芝到沂蒙山區檢查全省1:5萬水文地質普查工作,記者隨行前往。在臨沂市蘭山區朱嶺莊的鉆機旁,楊麗芝一絲不茍的查看巖心并用舌頭舔了一下的動作,被記者拍到了。事后記者悄悄地問她:為什么用舌頭添?不嫌臟嗎?是獨創的嗎?楊麗芝笑笑,大聲說:教科書上沒有,聽老師傅們說過,舔一舔可以分根據礦物顆粒的大小、粘稠度及味道,確定是不是含水層……。實踐出真知,那天,幾個在場的大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都說楊麗芝平易近人,經常手把手地教我們。
這天下午,順路來到費縣太白莊。春天,山東地調院用20天時間找到并打出的甜水井,就是楊麗芝和他的團隊勘測的。這個村莊比較古老,但由于村民養鴨養雞,地表水污染嚴重。“第一書記”幫扶進行中低產田改造,建了300畝蔬菜大棚,自籌資金打了50多眼井卻極不理想,他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打電話給山東省地調院。院里派出精兵強將,很快解決了這一難題。看到記者一行站在村外的水井旁,73歲的孫世林老人跑過來,直說:“活了這么大歲數,再也沒有比這更好喝的水了!”楊麗芝看著激動的老人,臉上寫滿笑意。

楊麗芝自我認為:一個好人、一個好公民,一個好員工,一個好女人。但不是一個好女兒、好妻子、好母親。這是她在參加一個培訓班報名時填寫的“自我評價”。說自己是好人,因為“正直、善良、友好、愛人”;說自己是好公民,因為“遵紀、守法、見義、勇為”;說自己是好員工,因為“愛崗、敬業、勤奮、能干”;說自己是好女人,楊麗芝給出的結論是“俗而不媚、凡而不群”。而被自己否定的那些,全因為自己“孝而不順”、“賢而不惠”、“教而無方”等。

地質行業個大煉爐,融入多少責任心、多少聰明才智、多少汗水和勤奮,就能練出多少收獲、多少成果、多少希望。這也是楊麗芝的的切身體會。近三十年來,她從一個青澀懵懂的大學生,成長為一個優秀的研究員、一個專業技術能手和學科帶頭人,獲得過多項獎勵和榮譽。記者試著問她,這是你想要的回報嗎?她拉下臉來說:“當然不是!我要的回報是,合理開發利用的資源,沒有地質災害、沒有地方病、沒有癌癥村的生存環境,沒有霧霾的天空,干凈的水資源和土壤,安全的糧食”這就是楊麗芝,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
李壯院長說:“從專業貢獻及付出的程度上來說,我認為楊麗芝和國土測繪院的楊艷萍同志都屬于‘女強人’,他們都始終戰斗在在野外一線,他們都是現代楊門女將、巾幗英雄!楊艷萍是最美外業院女院長,楊麗芝就是最美女地質隊員!” (編輯:作家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影视官网|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在线| 老司机天堂影院|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在线播放无码后入内射少妇|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9丨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 男人进去女人爽免费视频国产 |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豆奶视频大全免费下载| 欧美又粗又长又爽做受|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avtt天堂网手机资源| 极品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黄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色综合久久天天影视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第四页|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影音先锋女人aa鲁色资源|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欧美另类videos黑人极品|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亚洲天堂水蜜桃| 黄色网页免费观看| 手机在线免费视频|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337p色噜噜|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日本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呻吟| GOGOGO高清在线观看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