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仰望星空

來源:作者:魯楠時間:2014-10-27熱度:0

                                            
                                   我們仰望星空
                                   

    今天,我們在廣袤的大地上追尋您的足跡,在浩瀚的星空里遙望您的身影,是因為新時期地質事業的發展需要您的精神傳承。
                                          —---題記

    有這樣一組數字,承載著夢想和希望。
    1949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量僅0.237億噸標準煤,能源產品主要是少量的煤炭和石油,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占全部能源消費95%以上。煤炭產量0.32億噸,原油產量12萬噸,煉油加工能力17萬噸,加工原油11.6萬噸,90%以上石油產品依靠進口。
    2010年,我國原煤產量約32億噸,占世界煤炭總產量的45%,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是1949年的100倍。石油原油產量穩定在1.9億噸左右,居世界第五,是1949年的158倍。其中海上原油年產量超過4000萬噸。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5億噸/年,千萬噸級煉廠達到18座。
    100倍、158倍,60年巨大的發展和變化,凝聚著能源戰線廣大勞動者的心血和汗水,也凝聚著我們一代又一代地質人的追求和夢想。此時,我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位地質先行者, 他是我國地質力學的奠基者,是新中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摘掉了中國貧油論的帽子,他把一生都獻給了心愛的科學事業,獻給了親愛的祖國和人民。
    他,就是享譽全球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李四光。 
    一位大地的兒子!我們地質人共同的驕傲!

    當我們徜徉在歷史的長河,踏著您閃光的足跡。仿佛看到了您自強不息的身影,仿佛聽到了一顆大地之子赤誠之心的跳動。每一次的跳動,都展示了您不同尋常的人生力度和為實現崇高理想進行的無私無畏的拼搏;每一次的跳動,都是忠于祖國忠于黨獻身地質事業的真情訴說;每一次的跳動,都是一位偉大的地質工作者將地質精神生生不息的傳播。
    我們沿著您的腳印,讀您歷經滄桑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
                                            
                                  選擇地質
     
    湖北省武漢市的東南方,緊靠長江北岸的黃岡市有一個名叫下張家灣的小村莊,注定要在人們的記憶中銘刻。1889年10月26日,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就誕生在這個山洼洼里,起名仲揆。
    這是一個貧寒的家庭,姊妹眾多,還有一個年老臥病在床的爺爺,全要靠一位窮教書的爸爸養活。小小的李四光養成了勤勞的習慣,幫媽媽打柴,舂米、推磨、掃地、提水、放羊、割草、樣樣都干。這培養了他吃苦耐勞,埋頭苦干,勤于實踐,不屈不撓的性格。
    1902年冬,李四光以優異成績考入武昌第二高等小學堂,在這里,他像海綿一樣如饑似渴地吸取著各種知識,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當時社會的不公,直到1904 年7 月,才被選派去日本公費留學。
    人生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李四光選擇了到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學習造船技術。
    因為他認識到,一個國家沒有堅船利炮,就要受人欺負。 
    14歲的李四光,帶著美好的理想和偉大的抱負,開始了7年留學日本的生活。
    辛亥革命后,李四光回到思念已久的故鄉。但發展實業、造福人民、建設新湖北的宏偉計劃難以施展,他陷入彷徨之中?憤然辭去了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部長之職,產生了再讀幾年書,走科學救國的道路的想法。他覺得,造船離不開鋼鐵,鋼鐵離不開采礦。于是,李四光第二次離開祖國,遠渡重洋,選擇了在采礦方面較為著名的英國的伯明翰大學。
    經過一年的采礦專業學習,李四光漸漸意識到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科學落后,如果自己不能找礦,只能給洋人當礦工。只有懂得地質才能找到礦藏,才能實業救國。他再次做出抉擇,轉到地質系,在英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包爾頓教授的指導下學習地質學。
    李四光的每次選擇都是人生的一次穿越。他選擇了地質,則選擇了用地質穿越人生。
    花開花落,李四光在英國度過了6年多艱難困苦的留學時光。1918年6月,李四光憑借用英文寫成了一篇長達387頁的論文——《中國之地質》,通過了論文答辯,被伯明翰大學授予自然科學碩士學位。
    成功之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者的淚泉。

                                 厚積薄發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1920年,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李四光一行終于踏上了回國的路程。
    李四光到北大地質系后,主講巖石學和高等巖石學兩門課程,他以嚴謹的冶學作風贏得了學生的尊重。他經常帶學 生到野外進行實地教學,邊看邊講。一個山頭、一個溝谷、一堆石子、一排裂縫,他都不放過。  
    在教學的同時,他對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他一生中在地質學方面的主要貢獻,如古生物蜒的鑒定方法、中國第四紀冰川的發現和地質力學的創立,都是在這期間開始的。在研究過程中,他從不為已有的觀點和學說所束縛,而是按照自然規律,去尋找尚未被人們認識和掌握的真理,他不斷提出創造性的見解,向舊觀點提出挑戰。
    德國冰川權威李希霍芬斷言:“中國南方太暖,北方太干,第四紀中國無冰川發生。”
    早在20年代,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李四光到過太行山麓、大同盆地、上廬山、黃山,先后發現第四紀冰川的遺跡。1933年,他在中國地質學會第十次年會上,滿懷信心的宣布:“長江流域第四紀確有冰川存在……”,李四光的新發現震驚了世界。
    打破了“中國不存在第四紀冰川”的“洋神話”。 
    1936年,李四光又到黃山考察,寫了“安徽黃山之第四紀冰川現象”的論文,此文和幾幅冰川現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學者的注意,德國地質學教授費斯曼到黃山看罷贊嘆道:“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發現。”
    李四光十多年的艱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國科學家的公開承認。  
    李四光關于冰川的多年研究,在1937年完稿的《冰期之廬山》中得到全面闡述。
    1935年12月,李四光應邀到英國去講學,踏上了赴歐洲的旅途。 
    輪船在無邊無際的海上航行,隨著船身的起伏,李四光的思緒也在逐浪翻滾。
    為了更好地完成講學任務,李四光在船上又反復審查和修改了自己的講學稿。他要求自己的講稿應是一份具有中國風格的地質學講義。李四光的這些基本觀點,一直貫穿于他隨后根據講稿整理出版的《中國地質學》一書中。這本書是他在講學結束以后,應英國地質界朋友的請求,又在英國用了一年的時間修改完成的。 
    1946年秋,李四光啟程前往英國,參加1948年8月在英國首都倫敦召開的第18屆國際地質學會。
    1949年10月1日,李四光在英倫海峽之濱得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喜訊,特別興奮。立即準備起程回國,為了擺脫國民黨駐英大使館的阻撓,在海上輾轉漂泊了數月。
    1950年4月6日,李四光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踏上了祖國春光明媚的大地,聽到了魂牽夢繞熟悉的鄉音,這是多么令人激動和難忘的時刻啊!
    他禁不住在心里大聲地說:“母親,您的兒子回來了!”
    到達北京一個多星期后,周恩來總理在百忙之中前來看望他們,令李四光夫婦十分激動。他說:“今天是中國未有的大時代,一切人都要努力,不能落伍。”
    在黨和人民的關懷下,60歲的李四光開始了人生最有意義的生活。
    正是他多年腳踏實際、扎實積累,才有后來厚積薄發精彩紛呈的地質事業的春天。
                                              
                                矢志創新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人民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一直到我不能做的時候”。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地質工作幾乎是一片空白。就連日常生活用品都深深的打上了“洋”字的烙印。
    一切都百廢待興,百業待舉。但人們已經明顯感覺到了春天的氣息,聽到了春天的腳步聲。
    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設祖國的大業之中,揭開了李四光科學事業嶄新的篇章。
   他一到北京,立即開始籌辦組織全國地質工作者的事宜。要干的地質工作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召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擴大會議,進行大專院校的一部分地質院系調整工作,一項項工作接踵而至。  
    工業化建設離不開地質先行,離不開資源保障。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開端的日子里,毛主席、周總理就詢問過已是地質部部長的李四光:中國天然石油這方面遠景怎么樣? 
    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是國民經濟和工業現代化的重要物質基礎,就像人體的血液一樣。
    192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布萊克維爾德根據美孚公司施工的鉆孔武斷的斷言“中國是缺乏石油資源的國家。”
    面對西方國家的預言,李四光并沒有盲從。他根據自己多年對地質構造的潛心研究,1953年大膽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沉降帶有“可能揭露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沉積物”。這個沉積物就是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論”的觀點。
    有時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解決問題是一種能力,而提出新的問題,需要創造力,需要勇攀高峰的勇氣和智慧。
    1955年年初,地質普查隊伍開往第一線,無數地質人懷揣翻山越嶺的激昂和幕天席地的豪邁,奔向與世隔絕的崇山峻嶺、荒無人煙的大漠戈壁,用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找礦成果,詮釋自己的忠誠,彰顯自身的價值。在幾年的時間里,就找到了幾百個可能的儲油構造。1958年6月,喜訊傳來:規模大、產量高的大慶油田被探明。
    我們地質人能在一塊石頭上看出曾經的美麗,能從山谷的風中聽出醉人的交響,能在璀璨的星空里找到心靈的慰藉。
    生活中,人人都是攀登者,有的人看到高山會望而卻步,有的人會勇往直前攀登不止。
    李四光是一位矢志創新的科學高峰的攀登者。
    1959年,李四光已經70歲高齡。
    這年,他開始了他的重要著作《地質力學概論》的寫作。歷時三載,李四光終于完成了這部重要著作。這是地質力學研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收獲是對耕耘的最好注釋。
   多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地震預報,但都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答案。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1969年,80歲高齡的李四光擔任國家地震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決心利用邢臺地震的機會,把中國的地震預報工作推進一大步。
    他經常帶病跋山涉水,深入北京郊區各區縣,調查地震地質現象,視察地震地質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在地震預報這項事關億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工作上。
    在他逝世的前一天,他還懇切地對醫生說:“只要再給我半年的時間,地震預報的探索工作,就會看到結果的。” 他對攻克“地震預報”這一難關始終充滿了信心。
    智者不惑,勇者無畏。壯哉!我們的地質先行者李四光!

                                 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無論路有多長,世界總在您的雙腳之間。沐浴在新社會陽光下的李四光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反而加快了地質工作的步伐。因為在祖國的大地上,他找到了曾經失落的夢想。 
    李四光畢生致力于地球科學事業。他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學識淵博,注重實踐,悉心鉆研,勇于創新,寫下了數百萬言140余篇(部)科學論著,為發展地球科學和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環境治理等方面,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    
    看,那一串串閃耀地質之光的碩果。這是葉對根的深情,是大地的兒子對母親的回報。 
    他既找到了油,又找到鈾,為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貢獻。 
    他創建的地質力學,提出構造體系新概念,為研究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地質工作開辟了新途徑。
    他關于古生物蜓科化石分類標準與鑒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為微體古生物研究開拓了新道路。
    他建立的中國第四紀冰川學,為第四紀地質研究,特別是地層劃分、氣候演變、環境治理和資源勘查等開拓了新思路。
    常年緊張的工作,使李四光勞累過度,健康每況日下。有一陣腎病加重,小便帶血,背部生疔。李四光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住進了醫院。他整個左腎被切掉了。醫生建議他出院后必須注意休息,絕對不能勞累。可是李四光一出院就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他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這是多么頑強的意志,多么韌拔的氣節。
    李四光在76歲高齡時就得知自己患了絕癥。面對死亡,他毫無懼色,他心里裝的是自己熱愛的祖國。為了在地質事業上有新的突破,他幾乎是在和死神賽跑,把一天的時間當兩天用,正是由于他把自己的理想、事業融入生命之中,才能平靜樂觀地對待疾病,以至又活了整整6個冬春。
    許多時候,精神的富足比物質的富足更重要。精神的富足在于找到并堅守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在于為實現理想與追求而不懈的努力與奉獻。在李四光生命的最后幾年,他的身體已不允許他再繼續工作了。但他仍然堅守領導和科研工作的崗位,商量工作,探討問題。直到他逝世的前幾天,還在同基層干部談話。 
    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是它的篇幅多長,而是它的精彩華章。

                                 地質之魂

    有人說,有著五千燦爛文化的東方生活著一群具有民族靈魂的人。
    李四光就是這群人的杰出代表。
    “山兮復何在,石跡耿千秋”是李四光畢生地質科學研究的真實寫照。
    光陰似流水,李四光離開我們已經整整40多年了,但他的精神依然在激勵和昭示著后人。
    踏遍青山勤耕耘 地質精神代代傳。幾十年來,一代代的地質人秉承李四光等地質先輩的光榮傳統,堅守精神高地,滿懷光榮與夢想,發揚“三光榮”精神,薪火傳遞,默默無聞、耐住寂寞、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無怨無悔、勇于擔當、探索創新、無私奉獻,在共和國建設的每個時期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是一個光榮的集體,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地質領軍人物。
    地洼學說之父陳國達,創建多旋回構造運動說的黃汲清,魂歸羅布泊的彭加木……
    第一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1989)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者張宗祜、劉光鼎、肖序常、陸忠驥……
    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一段段地質發展的輝煌史。
    星空浩瀚,當我們仰首面對天空,可以看到有一顆遠比其他更加醒目和耀眼的星 那就是“李四光星”。 
    這光芒瑰麗奪目、歷久彌新。
    一位哲人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
    讓我們再次仰望,那燦爛的星空。

 
(編輯:作家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在线视频播放|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 |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最近中文字幕视频高清| 国产熟人AV一二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免费电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人人澡人人澡人人澡|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羞羞色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不卡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 车上做好紧我太爽了再快点|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你的腿再打开一点就能吃到了| jizzjizz成熟丰满舒服| 沉伦柳淑云漫画3d| 国产精品成人va| 亲密爱人免费完整在线观看| 99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国语free性xxxxxhd| 免费视频你懂的| 中国大陆高清aⅴ毛片|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日本三级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在线婷婷| 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re免费99re在线视频手机版|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久久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