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4日,臨汾市委對臨汾市近年以來表現突出的140名先進模范黨員進行表彰,臨汾市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科員董峰榜上有名。
一個普通的科員為什么能得到臨汾市委的的充分肯定?帶著疑問記者走進了董峰的辦公室,在臨汾市國土資源系統進行了深入采訪,一個默默無聞奉獻的“實在人”形象隨著采訪逐漸清晰。
不管啥事,他總是隨叫隨到
現年41歲的董峰,1990年參加國土資源工作,現是臨汾市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科員,主要負責全局的印章、考勤簽到、行政審批流轉登記以及機關的日常瑣事。
掌管著臨汾市國土資源局的公章,在別人的眼中,董峰可謂是手握“大權”。6月9日,記者隨手翻閱《臨汾市國土資源局印章使用登記薄》,看到5個記錄:
1、 復印件兩份,用于車輛上戶;
2、 臨汾市拉動內需重點項目用地手續辦理進度表;
3、 關于組織觀看影片《村支書鄭九萬》統計上報表;
4、 黨愛葉同志醫保報銷證明;
5、 關于召開執法監察例會的通知;
雖說, 5個記錄很少,卻可以看出董峰管理的公章有多重要,不僅單位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公文及各種材料需要使用公章,而且車輛上戶、各類證明材料都需要使用公章。難怪,在別人眼中,董峰手握“重權”。但是,在董峰看來,這更多的是責任。隨著國土資源的日益寶貴,國土資源局工作也越來越重要,各級領導對國土資源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涉及的面也越來越寬,所以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公文及各種材料也越來越多,加蓋公章的事情也越來越多,為此,公章的管理使用也成為原則性很強的工作,有時也是很緊急的工作。
2008年11月份的一個雙休日,董峰與家人到太原旅游。早上坐了四個小時火車,中午剛到太原火車站,單位一同事給他打來了電話,說有重要文件需要蓋章。接到電話后,他立即直奔長途汽車站坐大巴返回,回來已經是晚上7點多鐘,坐了一天車,就為了給別人蓋個章。
這樣的事情,不能說是天天都有,但可以說這項工作徹底把董峰給“綁”住了。自2006年7月24日董峰負責臨汾市國土資源局印章使用以來,他的工作就變得越來越沒了規律。剛開始,他還像往常一樣按時上、下班,可經常是剛回家準備吃飯,電話響了,馬上需要加蓋公章,他只有撂下碗筷立即騎上自行車趕回單位。后來為了不影響全局工作,他干脆每天上班比別人早,下班比別人晚。
2009年4月23日晚上8點多,董峰正在家中吃飯。電話響了,原來局里土地交易中心主任亢國鋒明天急著要在明天的《臨汾日報》發一個《國有土地所有權出讓公告》,得蓋一個章。董峰撂下撈在碗里的面條就要走。妻子一把拉住了他,要他吃了飯再走,回來不知什么時候了,面條這飯是不能放的。董峰卻說,面條不能吃了可以再做,可耽誤了亢國鋒主任明天的公告可是大事,騎上自行車一溜煙就跑了。
對工作、對同事,董峰隨叫隨到沒有怨言。對機關下屬不熟悉的人,董峰也是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從來不刁難對方,只要符合原則、符合規定,他都熱情服務,隨叫隨到。
臨汾市國土資源局城區所的辛志剛對董峰給自己蓋章的事逢人就提,2009年辛志剛在申報技師職稱,經栗綱局長同意申報后,需要在審批表上蓋一個單位的章。辛志剛不在臨汾市局機關上班,不認識董峰,開始想在上班時間來找董峰蓋章,但沒想到,申報時間要求得特急。2009年5月31日中午,辛志剛找到了臨汾市國土資源局人事科的杜輝,想讓杜輝幫忙。杜輝卻告訴他,蓋章的董峰挺好的,一個電話就過來了。辛志剛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撥通了董峰的電話說,栗綱局長同意了,自己要蓋個章,希望董峰下午早點過來,自己在單位等他。沒想到,電話那頭董峰說,等什么等,我這就過去。半個小時后,董峰就頂著烈日,騎著自行車趕了過來。
自己是全局上班時間最長的,但董峰卻沒有覺得自己吃虧。他長說的一句話就是:“業務科室的同志們很辛苦,我多守一會兒,確信大家都下班走了,我才能走,就是為了方便大家。”
董峰是個什么樣都是人?在臨汾市國土資源系統,大伙首先想到的第一個印象就是,董峰就像是擰緊了發條的鐘,啥時候都閑不下來。一年365天,只要你打電話,他就隨叫隨到。在董峰的心目中,就沒有上下班的概念,他的口頭禪是:“不管什么時候,只要涉及國土資源局的事情,我就不能推。”
2009年6月2日上午11時左右,董峰正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整理檔案資料,突然一個電話打了過來。“董主任,你快來,我被卡在電梯里了。”
“快!快!!快!!!有人被卡在電梯里了!”董峰一邊給機關后勤服務中心打電話,一邊拋下自己手中的東西,跑向了就近的三樓電梯口。經過近20多分鐘的忙碌,終于在一樓電梯出口處,扒開了電梯門。電梯里的被困的人叫王月平,她告訴記者,那天她從五樓自己辦公室出來到一樓去,沒想到乘電梯到了二樓時,電梯門開了一下,她正在納悶,怎么沒人上來時,電梯門就又關了。突然,電梯內一下子漆黑一片,電梯又一陣晃動。作為女同志,她一下子慌了神,大聲喊叫,但沒人應答。給誰打電話?王月平在腦海中一下子就閃出了董峰,給他打電話,他最靠得住。
其實,不僅僅是國土資源系統,國土資源系統外的人也持這樣的觀點。2009年6月10日晚上19點,臨汾市政府辦公室電話就打到了董峰的手機上。“董主任嗎,國土資源局為民辦實事的材料怎么沒有報上來呀?”董峰正在吃飯,一接電話,二話不說趕到辦公室開始落實。原來,今年臨汾市政府要各機關為民辦一件實事,臨汾市國土資源局已經寫好了材料,計劃在明天上報市政府。市政府秘書科人想今晚要,就打電話催要。可考慮到國土資源局人已經下了班,市政府秘書科的人就將電話打到了董峰的手機上。其實,這事情不是董峰的職責范圍,但董峰還是打電話聯系相關科室,直到將此項事情落實才回家吃飯。
“不是你的事情,你為什么要那么認真負責呢?”
對記者的疑問,董峰這樣回答:“我自己覺得吧,我是臨汾市國土資源局的一員,只要是與臨汾市國土資源局有關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沒有份內與份外的區分,也沒有上班下班的界限,只要我能辦到的,我就一定努力去辦。而且,我掌握著全局的行政審批流轉登記,單位發生的事情,我是最知根知底的,最了解情況。”
他是一個信得住的人
除了手握“大權”管公章外,董峰還負責臨汾市國土資源局行政審批流轉登記和考勤簽到,無一不是單位炙手可熱的“權力”。董峰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權利,用臨汾市國土資源局紀檢書記姚澤生的話說:董峰是最信得住的人。
董峰對自己手中的權力卻慎重使用。每一次公章的使用他都會嚴格審查,要求手續齊全,做詳細的簽字備案;在行政審批流轉登記記錄上,他對每一項往來業務,嚴格交接程序,兢兢業業,這些自不必說;單從一個極其微小的工作細節——考勤簽到這一項,就讓記者領教了這位看似斯文的書生也有他毫不徇私的一面。
2008年,臨汾市新任國土資源局局長栗綱上任,響亮地提出了重塑國土形象的口號。新組建的局黨組決定從“十一”假后實行簽到制度入手,加強機關制度建設。剛開始,簽到由局紀檢監察室負責,然而,一段時間后,局黨組發現,代簽現象使簽到制度形同虛設。甚至有時候,局紀檢書記親自負責簽到也不能做到沒有一個代簽的。
2009年2月16日,栗綱局長找董峰談話,把機關140余人的簽到工作交給他來負責,并要求決不允許再有一次代簽現象發生。
負責全局的簽到,這可是個惹人不討好的差事。想想看,紀檢書記也管不住的事情,一個科員能做到嗎?
“我的壓力可大了!”董峰告訴記者:“我給局長保證我能做到。但是那夜,我沒睡著,我滿腦子就想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杜絕代簽!”
第二天,臨汾市國土資源局所有人員都還和往常一樣,稀稀拉拉地上班來了,不同的是,在一樓大廳的簽到桌上由原來的好幾支筆變成了一支,董峰坐在一旁很認真地看著大家挨個兒寫名字。
為什么只準備一支筆?許多人不解地問。董峰說:“局長交代,要禁止代簽,放一只筆就是每次只能讓一個人簽名,如果幾支筆簽,我看不過來,一不留神就會有人代簽。”
一支筆就能不能做到不代簽?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多年形成的習慣不是一下就能改變了的。
“他在外面鎖車,馬上就到了,我給他簽個吧?”
“他有事情到市政府去了,9點肯定到單位,我給他簽個吧?”
……
一些同志總找些理由要代簽。一般的人董峰可以用手捂住簽到薄,但是有的人,例如局班子成員,董峰就不能捂住簽到薄了。
“怎么辦?我第一天晚上就想了一夜,想去了個辦法。實在拗不過代簽了名字的,自己就另外鋪一張紙,上面寫著‘代簽人員名單’,將代簽和被代簽人員的名字都記下來。”董峰告訴記者。
董峰的這一招可夠靈的,代簽人員萬沒想到,當天中午機關的大顯示屏上就有自己代簽的名字,其中居然有局領導的名字。
“局領導都上了‘黑名單’了,誰吃了豹子膽還敢代簽呀?”臨汾市國土資源局中心主任白學義告訴記者。
一天過去了,一周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臨汾市國土資源局代簽現象徹底沒了。然而,董峰也招來了一些不理解的聲音。有人說,犯得著這樣認真嗎?有人說,都一起工作十幾年了,一點情面都不給。還有人說,這種工作辛苦又得罪人,他是想在新局長面前表現......
這些風言風語不理解的聲音傳到董峰耳朵里,他也會有隱隱不快,直到2009年4月28日。那天,臨汾市國土局來了四位不速之客,他們提前沒有打招呼,也沒有直接到領導辦公室,直接在各樓層的辦公室檢查,最后來到辦公室時,大家才得知是臨汾市效能辦在明察暗訪工作紀律。效能辦的人在簽到簿上點了十個人的名字,要這些人馬上到局辦公室。也許是效能辦的人怕他們作弊,還讓每個人都在另外一張紙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又和簽到簿上的筆跡一一核對,最后都確定了是本人后,連聲稱贊:“國土資源局的工作紀律就是好!”
從此以后,同事們都認同了董峰的嚴格,并且積極地配合他的工作,董峰也再沒有因為工作有過不愉快,他覺得他的工作很重要也很必要,他說:“局長為全局負責,為大家負責,我們也得為局長負責、為我們自己負責!只要局長讓我干,我就得讓領導放心!”
只要工作需要,我干啥都行
“董主任,蓋個章。”在臨汾市國土資源局,人們都這么叫董峰。當然,這也包括局里的領導。其實,董峰并不是主任,僅僅是個主任科員。
董峰的科員生涯,說起來可是話長。 1990年,他畢業于太原理工大學后,分配到了當時剛組建的行署礦產資源管理局,在科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近10年。1999年,局領導讓董峰主持宣教科工作,2000年12月任副科長并繼續主持科室工作。就是從這時起,單位的人開始叫他“董主任”。
2002年,地礦局與土地局重新合并為國土資源局,由于職數限制,2002年6月,董峰改任副主任科員,在局辦公室協助主任工作,2008年12月任主任科員。算下來,在國土資源局工作的近20個年頭里,僅有18個月的主任崗位,其余的就都是科員身份。
“只要工作需要,我干啥都行。”這是董峰的一句口頭禪。與董峰處過事的人都說,董峰是工作上嚴格要求自己,責任心操的是辦公室主任的,生活上相當低調,待遇是科員的就行。
臨汾市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的李彩霞說:“我們儲備中心要發公告,一般是在前面的出讓方案中日期是空白的,只有等后面的擬出讓公告審核通過后,才填日期的。從文印室開始,到最后報刊發出公告,不知有多少好心的人告訴我,日期忘記填了,我都要認真給人家解釋一遍,但是在董主任這兒,董主任從來就沒問過我,為什么不填。有一次,我想這么認真的人怎么不提醒我日期忘記填了,就故意問他,我的日期忘記填了。沒想到,他說這是常識,只有從登報之日起,才填日期。這一句,說得我挺佩服人家,業務精通呀!”
參加國土資源工作以來,董峰一直比較注重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學習,逐漸成為了單位的多面手。電腦對董峰來講,是個新生事物,但是董峰卻是單位這一方面的行家。與他在一個辦公室工作的周海燕這樣說他:“我們的電腦都是站著的,董主任的電腦卻是臥著的。一個辦公室的主任,卻用了個單位最老的電腦,那個電腦,誰也開不了,董主任每天開電腦是用一個鑰匙、或者什么筆竿之類的東西鼓搗一下,才能打開。但我們的電腦,董主任卻了如指掌。”
董峰為什么能精通國土資源系統方方面面的業務知識,與他熟悉的都說,主要是他愛鉆研,善于改進。記者翻閱《臨汾市國土資源局印章使用登記薄》,日期顯示,從2006年7月24日他開始負責臨汾市國土資源局印章使用管理。剛開始,登記薄上是日期、事由、份數、承辦人、分管局長意見、簽章人;2006年12月15日,他接受的第二本《臨汾市國土資源局印章使用登記薄》上,就將簽章人改為了備注。為什么要改動,董峰說:“我負責管理。簽章人就是我自己,沒必要,我揣摩了幾個月,改為了備注。”雖說是一個小改動,卻說明他對工作干一行愛一行,愛鉆研,善于改進。
工作上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但是在生活上,董峰卻相等低調。與他在一個辦公室工作的周海燕告訴記者:“董主任身為主任,卻用的是單位最差的電腦,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不僅自己的辦公條件不要求高標準,就是給單位辦事,董峰也是能省就省,省到了一頁紙上。翻開最近的臨汾市國土資源局《行政審批事項科室流轉登記》,記者看到,封面的背后居然是一頁別人的學習心得,第二頁是臨汾市與太原市之間的火車時刻表。作為單位的《行政審批事項科室流轉登記》完全可以用好紙做封面,董峰自有自己的觀點,由于《行政審批事項科室流轉登記》每天要經過很多的人的手,不經意間就爛得不成人樣了,自己用廢紙做封面,可以經得住磨損,最后存檔時只用一頁好紙做封面就行了,還有自己無意中在文印室撿到的這張臨汾與太原之間的火車時刻表,還可為單位的人出差做個參考。
“家中的活兒再大,也是一家的事情,單位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情。”在處理單位與家庭的關系中,董峰堅持的就是這個原則。
同事們說:“他好像從未因為個人原因影響過工作,任何時候都堅守在辦公室,是一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陣地的人。”
2008年10月份,董峰在家中不慎被開水燒傷了,脖子、嘴燒傷了一大片。一般人是要請假休息的,但是董峰卻沒有請一天假,堅持上班。與他在一個辦公室工作的周海燕一開始不知道怎么回事,以為他是剛做了什么手術,后來才知道他是帶病堅持上班。周海燕不解地問:“董主任,你就假歇歇吧,病假也不是請不出來的?” 董峰卻說:“要保密,不要對任何人講,特別是領導講。”他原來是怕局領導“強制”讓他休息。
2009年3月份,董峰的父親在襄汾老家翻修房子。在農村,修房子可是個大事,董峰兄弟兩個,弟弟在北京工作,按常理,董峰離家最近,他應該請假回家幫助父親修房吧,但是在父親2個多月的修房中,包括新房子用人最多的打頂上梁那天, 他卻沒有請過一天假,更沒在工作時間回過一次家,只是托付自己的親戚朋友幫助父親修房子。
努力的工作,一般人都是想再上一個臺階什么的。董峰倒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勤的工作卻換來了自己科員生涯的原地踏步。
對這一點,董峰卻不在乎。他說:“主任僅僅是個稱呼而已,我不是主任,人們不都是稱呼我為主任嗎?只要能干好自己的工作,能被同志們認可,能讓領導放心,能多為單位做點貢獻,我這個‘假主任’愿意干科員干到退休。”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