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了半個世紀的手,走到九十或更久
來源:作者:劉燕蓉時間:2013-07-29熱度:0次
———記山西省地勘局213隊郭愛花家庭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
2013年6月24日,郭愛花攜溫馨和諧的十四口之家為在輪椅上癱瘓的老伴李俊山慶祝九十歲的生日,這一天,她和老伴已經相濡以沫度過了56年,雖然老伴已經無法言語、無法舉杯,但他的表情告訴大家:他是幸福的。在半個世紀之久平凡的生活中他們用彼此的雙手共同譜寫著一曲曲幸福和諧的家庭樂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真情相伴伴至今
郭愛花是省地勘局213隊退休職工,李俊山原是214地質隊離休老干部,受組織的照顧,來到二一三安度晚年,他是一個抗戰英雄,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放西藏,授過八枚獎章,是一名參加過無數場戰爭的幸存者,參加了舉世聞名的淮海戰役,巧過黃河,險渡長江,一直挺進向南,解放了華北,中原,南下廣州打到陽江,西南直至西藏。他歷經幾多磨難,寬容大度,待人誠實,淡泊名利。轉業到地質隊也是深入基層,關心群眾,足膝談心,深受群眾的好評。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李俊山在南京高級步校學習期間,領導讓老李抓緊機會解決個人問題,于是通過戰友老鄉的介紹,暑假回到山西靈石縣相親,命運和月下老人再一次開了一個玩笑,老李沒有看上戰友精心介紹的對象,而是看上前來陪同相親的小女子,年齡比他小14歲,這就是郭愛花同志,當時她才18歲,為了能有人資助她繼續求學,便稀里糊涂地嫁給了老李,圓了她的求學夢,以一個軍屬身份轉到南京市女子二中學習,畢業后考取江蘇省立第一師范,之后一直隨軍,走南闖北,勞苦功高,給老李家生下兩男兩女,現在大兒子在廣州工作,大女兒在深圳工作,身邊還有小女兒和小兒子,其樂融融。正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真情相伴伴至今”。
少年夫妻老來伴 相濡以沫到永遠
俗話說:樂中有憂,就在郭愛花一家人沉浸在天倫之樂中時,李俊山不幸在71歲時中風,腦部逐漸萎縮,行動甚是不便,雖幾次病重頻臨危險,但又意志頑強地活下來。家人到處求醫問藥,經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起初還能拄著拐棍到老干部活動室和同事們下棋,但不久病情又逐漸加重,于是郭愛花就成了老李的拐棍,數年如一日天天攙扶著老李,在小區里鍛煉,成了小區里一道溫馨的風景線。隨著病情的發展,到2000年,老李又坐上了輪椅,到2002年,老李生活已經不能自理。人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郭愛花的子女們都很孝順,無微不至地與母親一起照顧著癱瘓在床的父親。面對癱瘓的老伴,郭愛花有時感覺力不從心,子女們的孝順成為了郭愛花的精神支柱,使她支撐到了現在,生活中無微不至照顧著老伴兒,每天和子女們為老伴喂5次飯,喂一次水果。做飯的材料都是兒女們精心挑選回來的新鮮的菜。為了讓老李營養跟得上,子女們經常買新鮮的蝦、雞肉、香菇……小女兒到處打聽、了解吃什么對老爺子的身體好,二話不說就買回來,兒子有機會便去釣魚,為的就是能讓老爸吃上新鮮的魚肉。老李能在重病中度過近20年,這里既有老伴的精心照顧,又有四個兒女的孝順體貼,尤其是老伴二十年如一日在病榻前端水喂藥,傾注了極大的關懷和心血,夫妻恩愛,相濡以沫,多次得到領導和鄰居的贊許。郭愛花同志還多次被山西省地勘局評為“好老伴”。
如今現在:老李五臟六腑身無大礙,腦細胞逐漸萎縮,雖靠胃管維持生命,但心里依然充滿快樂和感激之情,郭愛花回想他的一生,感到最殘酷的就是淮海戰役,所在部隊1800多人打得只剩下600人,最艱苦的就是西藏平叛,高原反應、供給不足,土匪狡猾、頑固、困難無法想象。老李的一生、平凡而又奔波,大部分青春年華都在軍旅生涯中度過。不時的想起老伴兒所受過的嘉獎,每每提起便如數家珍:1937年~1945年,獨立自由獎章一枚;1945年—1950年,解放獎章一枚;1948年,淮海戰役勝利紀念章一枚;1949年,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章一枚;1949年,渡江勝利紀念章一枚;1950年,解放華北勝利紀念章一枚;1952年,解放西藏紀念章一枚;1954年,全國人民慰問人民解放軍代表團紀念章一枚……
和諧家庭是和諧社會重要組成部分,夫妻和諧是家庭和諧的堅實基礎,郭愛花家人與鄰里之間相互團結,互相關照,互相謙讓,關系融洽,他們還積極參與單位和社會的公益活動,在募捐中積極帶頭慷慨解囊,為社會獻愛心。四個兒女在郭愛花夫妻倆的熏陶與感染下,德才兼備,都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在郭愛花看來,有責任就意味著無怨無悔的付出,這才是家和萬事興的基礎。郭愛花的兒女們工作出色,孫子們品學兼優,一家老小在相互理解與關愛中,日子越過越甜蜜,真是一個讓大家羨慕、值得所有人去學習的美滿家庭。
采訪郭愛花臨近結束時,她說了一席話讓我感動了很久:“活在當下和諧的社會環境里,有團結互助的鄰居朋友,有孝順的兒孫,我感到特別幸福,我一定要繼續把老伴護理好,牽了五十六年的手,我們走到了九十,還要走到更久……”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