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者之歌
來源:作者:聶孝明時間:2013-05-21熱度:0次
1995年末,黑龍江有色地質勘探公司707隊子弟校,在經歷了17年的風風雨雨后,畫上了句號。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是“待業”、“轉崗”……他們在經過短暫的徘徊、觀望、思索、陣痛之后,開始尋找一條新的創業之路。
他的事業像滾雪球一樣
和707隊子弟校,共存17年的張正華老師,首先創出一條新路。開始聯銷“煤氣”事業。他從大慶購來大罐煤氣,存放到煤氣站,很快綏化市內食雜店、飯店、都成了他灌煤氣的網點。
開始他用人力車送,網點也只有幾家,現在他用農用車送,自己干不過來還顧來個幫手,他既是駕駛員又是廠長兼出納。煤氣網點擴展到了郊區。
有一次,在郊區送氣途中,輪胎壞了,在尋找大石頭墊車轱轆時,車上裝的煤氣罐竟丟了3個…….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事業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壯大,經濟效益較在崗時成倍增長。
一枝紅杏出墻來
朝鮮族女教師李春愛,分到707隊子弟校,始終是骨干教師,曾經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下崗后,她沒有消極等待,制作各種各樣的朝鮮咸菜,推銷給各個食雜店、飯店。她制作的咸菜色香味俱佳,價格合理收到了綏化人們的歡迎。
從來足不出戶沉默寡言的她像變了個人似的,出現在綏化的大街小巷。在馬路上、經常能看到她娉婷的身影,匆匆的足跡。她的收入要比在崗時,多一倍。
她又圓了教師夢
邵金榮老師大學畢業分到707隊子弟校不幾年,子弟校就趕上解體。待崗編余之后,她沒有割舍自己摯愛的“職業”,在自己家里開辦了一個初、高級中學數語外補習班。
大學本科畢業的愛人,工作之余也幫她為學生補課。一座樓房不夠,借錢有買了一套住房當做課堂,為補課的學生打開方便之門。
兩人只要有空,不分節假日、不分早晚;大有“口干舌燥”之感。有人問他們:“不累嗎?”“為了事業、為了生活,再累也值”。他們的收入也很可觀,但價值無法估量。
夫唱婦隨同奏幸福歌
宋春燕是鐵力教師學校畢業的高材生,編余后和他愛人在綏化市北五路,開設了一個“亨達汽車電器修理”。小兩口兢兢業業不分中午早晚,啥時來車啥時修,為過往車輛排憂解難,有時忙的不能按時吃飯,“工作”干得有聲有色、紅紅火火。不但自己增加了收入,也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經歷了17年的腦力勞動后,李春巖老先生退休后不服老,五十有五而志于體力勞動-------蹬三輪。
有人說:“你弟弟在冶金修配廠當廠長,求他為你找個打更的活干,‘頤養天年’豈不美哉!”他卻說:“那掙得太少!還板個死身子 。蹬三輪瀟瀟灑灑走天下,活動筋骨不說,天天見錢,月月保工資”。
去年他記了一筆賬,年終扣除一切費用,還竟剩7000元!
后記:以上諸位教師,都是筆者的同事,他們深深懂得: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只有轉變觀念,主動出擊尋找新路,并不怕艱苦,努力工作,才能在艱苦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些老師是生活的強者,時代的顫音,他們用自己的行為,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人生之歌”!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