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須眉 抗洪救災顯風采
來源:作者:于學忠時間:2012-10-21熱度:0次
巾幗不讓須眉 抗洪救災顯風采
——記蓋州市綜合執法局副局長、環衛處主任李杰抗洪救災先進事跡
今年8月3日,受臺風“達維”影響,一場兩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使我市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災害。面對突如其來的洪災,我市綜合執法局環衛處全體干部職工經受了嚴峻的考驗,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綜合執法局的統一部署,全員出動,積極投入到抗洪清淤工作中,全力以赴救助重災區被困群眾,不分晝夜清理災后形成的巨量淤泥垃圾,使蓋州城區街路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原貌。
“巾幗不讓須眉,抗洪救災顯風采”。作為我市綜合執法局副局長、環衛處主任李杰同志作為環衛處一班人的“班長”,她在抗洪救災中始終親臨一線,率先垂范,果斷決策,帶領環衛處全體干部職工克服困難,積極投入到抗洪清淤工作中,全力以赴救助重災區被困群眾,不分晝夜清理災后形成的大量淤泥垃圾,為抗洪救災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創先爭優,成為一名激流勇進的先鋒模范。在這場抗洪救災的戰斗中,李杰以巾幗不讓須眉之志,在大災大難面前毫不退縮,用女性柔弱的臂膀托起了黨和人民交付的重任,充分展示了巾幗英雄的颯爽英姿。
臨危不懼,靠前指揮
8月3日,我市普降大暴雨,晚上12點,雨越下越大,城區部分低洼地帶出現險情。我市綜合執法局副局長、環衛處主任李杰接到市政府指令,需要環衛處出動鏟車參加救援工作,她立即帶領清運主任和隊長,坐上鏟車,迅速趕往重災區,開始投入救援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很多地勢低洼地帶的水勢在不斷上漲,城區出現內澇險情,特別是東關下坎、西二線、紅花峪、鐵西一帶,很多百姓在房頂等待救援,需要轉移救助的群眾越來越多。李主任和分管清運的劉主任分別親自帶著鏟車,冒雨站在鏟車上指揮救援……
哪里有險情,就出現在哪里。特別是鏟車到東關下坎救援時,護城河水已漫過橋面,看不清哪是路哪是河,救援存在很大危險,其他車輛不敢前行,環衛處鏟車司機憑著日常清運垃圾熟悉路況,勇敢地沖了過去,一時間受困的群眾擠滿了鏟車,他們往返多次把所有被困群眾,送到安全地帶。
從3日晚上12點到4日晚上9點,李杰主任帶領應急救援的同志一直堅守在鏟車上,連續36個小時基本沒合過眼,沒顧上吃上一口飯,嗓子喊啞了,腳站腫了,但大家都沒有一句怨言。在這次搶險中,環衛處共安全轉移群眾400多人,很多被解救出來的被困群眾不知道她們是誰,不知道鏟車是哪里的,但都知道自己是被鏟車救出來的,時常都能夠看見有一位女同志站在鏟車上靠前指揮救援工作……在洪水災害危難時刻,不畏艱辛,心系群眾,始終站在抗洪搶險最前列,在自己的崗位上譜寫了環衛處干部職工盡心盡責,甘于奉獻的壯麗詩篇!
情系災民,干群同心
洪水無情人有情,在這場人與自然艱苦抗爭的斗爭中,李杰同志率領環衛處全體黨員干部帶頭戰斗在防洪抗災的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三個代表”,譜寫出一曲又一曲壯麗的樂章。
清運隊長李昌權,連續兩天在鏟車上參加搶險救援,多次到深水區救助被困群眾,背出老人,抱出孩子,救出孕婦。身上的衣服刮破了,手腳劃傷了,電話沖走了,他全然不顧。鏟車救援途經老政府路深水區,遠遠看到一對年輕夫婦舉著一個塑料盆,在洪水中大聲呼救著,盆里裝著一個幾個月大的孩子,看到這種情況他不顧個人安危,毫不猶豫地走進齊胸深的水中,艱難地把孩子接過,頂在頭上送到鏟車上,把他們一家三口轉移到安全地帶,在年輕夫婦激動的感謝聲中,匆忙離去,開始新的搜救。
鏟車司機班志允和劉源兩位同志,連續36個小時在鏟車上堅守崗位,顧不上吃飯和休息,在街上循回搜救被困人員。特別是班志允,自家住在重災區,洪水來臨時,他開著鏟車在東關一帶救助被困群眾,幾次路過家門,卻顧不上回家,顧不上妻子和親人。洪水退后,他回到家里看到的是倒塌的墻,坍塌的炕,所有的東西都泡在水里,妻子向他抱怨,怪他不顧家,他說:“我是鏟車司機,這時候那么多人等著我去救援,我哪能顧上你、顧上家呀”。
維修車間主任于光巖,母親身患重病,父母家被淹,洪水來臨時一直在單位堅守崗位,哪里需要就出現在哪里,既是維修工,又是臨時司機。特別是災后清淤期間,每天上百臺次清運垃的圾車輛源源不斷開往垃圾場,需要有人現場指揮車輛的運行,和傾倒垃圾的位置,于光巖每天頂著高溫酷暑,站在臭氣熏天的垃圾堆中指揮車輛,那種滋味可想而知,常人是難以忍受的,可他卻在那堅持了7天,每天晚上都要到后半夜才能睡覺。由于長時間在垃圾場工作,身體出現浮腫,發高燒不退,他吃點藥還一直堅守在那里。從垃圾場回來沒顧得上休息,又投入到災后沖刷路面的工作中,連續幾天晚上,他帶領兄弟單位派來的水車沖刷路面,每天工作到凌晨4點才回家……
誰說女子不如男,在這次抗洪救災中,李杰的實際行動就是我們最好的答案。
在“達維”這樣的自然災害面前,女同志不再是弱者,而是暴風疾雨中亮麗的鏗鏘玫瑰。
肩負重任,重建家園
8月5日,洪水漸漸退去,殘留的淤泥雜物堆積如山,比平常垃圾量要多出數十倍,嚴重影響群眾的正常出行和生產生活,清淤工作又成災后恢復蓋州市容市貌的首要任務。其中環衛工人90%家庭都住在低洼地帶,家里遭受不同程度的水災,不少家受災嚴重,很多人都跑到親戚家避難,衣食住行都成問題,但災后第二天,全體環衛處的工人,都自動帶著工具,來到自己的崗位。清掃隊長喬桂玲,家里在低洼區,丈夫去世多年,洪水來臨時,兒子在山區抗洪救災失去聯系 ,家里被淹嚴重,什么東西都沒能帶出來,她自己跑到妹妹家住著,第二天,水退后,她顧不上回去看看被淹的家,沒時間去聯系兒子,一個人默默承受一切,帶領清掃工早早來到街上投入清淤工作。
5日早上,有的低洼地段積水還未消退,李杰主任還未從連續兩天救援的疲倦中緩過神來,便又拖著疲憊的身體早早來到街面,帶領指揮環衛工人,開始清理清運街上又臟又厚的淤泥、和沿街門店不斷傾倒的垃圾雜物。她穿梭在泥濘的路上查看情況,站在泥水中指揮清運車輛,身上腳上濺滿了污泥,帶領大家一直干到天黑,連續十多天一直都這樣奔波忙碌著。熟悉的人看到她那么憔悴的樣子,問她連續這么多天這么累,還能堅持住嗎?她笑笑說:“累也得堅持,發水時情況危急,救人要緊,想多救幾個人;災后清淤任務緊急,想早點把垃圾清凈,沒時間休息”。在整個抗洪清淤中,李杰主任始終站在最前列,以身作則,果斷決策,帶領環衛工人圓滿完成抗洪清淤任務,演繹了一曲巾幗不讓須眉的贊歌,也將環衛工人不怕臟苦累的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
在李杰主任這種忘我精神的鼓舞帶動下,環衛處全體干部職工信心百倍,干勁十足,不等不靠,全身心投入到災后清淤工作中。清理干凈主干道又開始清理次干道,清理完大街又開始清理小巷。他們首先清理了紅旗大街、哈大路主干道的淤泥和沿街門店堆出的垃圾,緊接著開始清理西二線、種子公司路、向陽南路、鐵西路、四中路等重災區。街上的淤泥雜物還沒完全清凈,低洼地帶小區和街巷內的居民垃圾又陸續大量涌出。這些垃圾中大多是被褥衣物還有家具,用鍬裝不了,所有環衛工人就用手裝,用肩抗,垃圾雜物不斷堆出,環衛工人就一遍遍清理清運,連續十多天,每天從凌晨三點干到晚上九點……
災后天氣潮熱,各種垃圾污物混雜在一起,發出難聞的氣味,路人走過都捂著鼻子,而我們環衛工人卻每天要站在淤泥和垃圾堆中,一站就是10多個小時,污水濺濕了身上的衣服,兩只腳沾滿淤泥,看不出鞋的模樣,臉上泥水汗水流在一起,手上磨起了水泡,腿站腫了,腳泡爛了,但他們都全然不顧,不停地揮動著手中的掃帚鐵鍬,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早點把淤泥垃圾清凈,早點恢復潔凈路面。在重災區一些沒有勞動能力的家庭被淹后,不能自己清理淤泥,垃圾都腐爛了,發出難聞的氣味,他們就主動去幫助清理,而此時,環衛處很多環衛工人自家被淹,都沒時間去清理,卻沒有一個人請假回家的。有的居民區道路狹窄,清運車無法進去清垃圾,他們就用鍬和撮子,一點點運出來,用小獨輪車運到清運車上。整個城區哪里有垃圾雜物,哪里就有環衛工人忙碌的身影,每天中午站在路邊,吃點餅干、喝點礦泉水就是休息了。路過的市民看到所有的環衛工人這么辛苦的工作,自己掏錢買來面包、礦泉水送到他們手里,讓他們喝口水,歇歇再干,有的把表揚信送到單位,有人自發掛出了贊美環衛工人的橫幅。連續多日的清淤工作,環衛處全體干部職工真的很累,但看到市民對自己工作的理解和認可,他們很感動,看到經過環衛工人雙手清理出來的路面,他們內心很欣慰。
由于北海災后淤泥垃圾堆積嚴重,他們顧不上多日勞累,又組織環衛工人,去北海新區清理道路淤泥,一干就是10多天。在全處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各方的大力支持援助下,終于使街路基本恢復原貌。災后路面污染嚴重,路上塵土飛揚,影響市民出行,為了早日恢復道路的整潔,給百姓創造良好環境,他們又開始利用晚上時間加班加點沖刷路面。
“這期間,我們得到熊岳、鲅魚圈環衛處的大力支持和援助,派來灑水車配合我們的工作,連續幾天,從晚上九點干到凌晨5點,使災后路面煥然一新。從8月3號到25號,我們環衛處先后出車1000余臺次,人員3000余人次,清淤30000余立,相當于城區兩年的垃圾清運量。災后大量的垃圾全部傾倒在果園村垃圾場,使垃圾場成了一座座垃圾山,我們又安排人員車輛,不分晝夜地填埋碾壓不斷運來的垃圾,保障全市城區垃圾清運工作順利進行”。李杰如是說。
每天,每天,是他們推開夜色的朦朧,身披著滿天星星。走遍大街、走遍小巷……處處都有環衛工人那勤勞的身影。是他們“寧可一人臟換來萬人潔”,留下一片爽朗朗的笑聲。啊,環衛工人用晶瑩的汗水,擦亮了蓋州一個個燦爛的黎明……
每天,每天,是他們推開甜甜的睡夢,喚醒一盞盞路燈。走過千門、走過萬戶,灰塵掩不住環衛工人閃亮的心靈?!?.3”的陰影你們輕輕帶走,為和諧蓋州掃出一片藍藍天空。啊,環衛處工人用辛勤的雙手,寫滿吉祥挽住了爽爽的秋風。
李杰激動地說:“在整個清淤過程中,市領導給了我們莫大的關懷和支持。王慶珂書記、趙國棟市長、常務副市長宋勇,幫助我們從營口、鲅魚圈、熊岳調來了援助力量;綜合執法局全員出動,并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清淤,這一切都為我們加快完成災后清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持續弘揚抗洪救災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綜合執法局的領導下,再接再厲,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與全市人民一道,共建蓋州美好家園!”
沒有豪言,沒有壯語,他們汗水澆灌蓋州大地,他們是城市的美容師,日夜奮斗在環衛戰線。
大災面前彰顯黨員干部的英雄本色,李杰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在關鍵時刻能豁得出來,沖得上去的無畏精神,演繹了一曲巾幗不讓須眉的贊歌,也將環衛工人不怕臟苦累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戰洪魔,斗風雨,講責任,比奉獻,維護城市潔凈,迎來人民稱頌。沒有鮮花,沒有掌聲,心系人民,勇立新功,他們是城市的忠誠衛士,日夜堅守在城管戰線,講文明,樹形象,拼素質,勇攀登,維護城市市容,迎來人民尊重。
中國企業新聞通訊社特約記者(于學忠)報道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