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育得翰墨香
來源:作者:王國良時間:2012-04-27熱度:0次
丹 心 育 得 翰 墨 香
王國良
2012年的二月二號,新年的濃郁氣氛還在延續,我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弄明白之后,才知道,是北方文藝出版社的編輯鄭含宇打來的電話,她在電話里簡要的說明了她的意思,她說:“王老師(我的qq名是“王老師”她就這樣稱呼我),我們看到了您寫的東西,我本人很感興趣,我們出版社也很有興趣,您有和我們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意向嗎?”
因為這個事情有些突然,電話里說的事,我也弄不清真假,就有些遲疑。鄭編輯明白我的顧慮,就在qq里發來了她的電話、她的照片、她的身份證號,北方文藝出版社的郵箱、工作電話,查詢平臺等信息,讓我查詢。
我通過查證,沒有問題。我就和北方文藝出版社談合作事宜。鄭編輯告訴我,她們是在《天涯論壇》上看到我寫的小說的。
哦,我想起來了,我曾經把我寫的拙作《大風起兮》的第一、二兩章貼在了《天涯連載》上,我的初衷是想看看讀者對這個東西的看法和態度,有沒有人會讀,實在是沒別的想法的,時間過了一個多月,我也忘了,根本就不記得了,有沒有人會看,我也沒有去關心它。我沒有想到的是,還真有人讀了,而且還是出版社的編輯,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編輯告訴我,說她在《天涯連載上》看到了我的小說的開頭部分,她覺得文筆還不錯,寫的是歷史的東西,沒有一定的底子或者是研究是寫不出來的,她本人覺得小說既有史料價值,也有文學價值,就向主編推薦,主編看了,也覺得還不錯,就囑咐鄭含宇編輯一定要找到我,和我談談出版的事宜。
編輯征詢我的意見,告訴我現在出版東西有數字出版和紙媒出版兩種形式,說現在出版讀物80%是數字出版,20%是紙媒出版,說現在人們讀書多半是通過網絡媒體進行的,你要出紙媒的也行,你自己選擇,我就選擇了數字出版。2月28號,我和北方文藝出版社簽訂了出版協議。現在小說已經在電信和亞馬遜網上線了,后面會陸續在騰訊、百度、聯通、移動網絡上線。
出版社要出版的是我寫的一個長篇歷史章回小說,小說名字叫做《大風起兮》。“大風起兮”這個書名來自劉邦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我覺得,劉邦作為一位農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幫哥們弟兄們,能夠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陣陣旋風,攪起了一股股漫天的歷史塵沙,將喧赫一時的大秦帝國刮得片甲不存,開創了堪與古羅馬帝國相媲美的歷時四百年的大漢基業,很不簡單。而“大風起兮”恰好反映了這段歷史風云和那個動蕩的歷史生活的情形,很貼切。我覺得這個書名,劉邦好像早就為后人定好了似的。
小說一共有70個章回,近40萬字的篇幅。
小說《大風起兮》寫的是大漢皇帝劉邦開國的歷史過程,小說從劉邦出生前寫到他死后,歷時幾十年。在書中,筆者力求還原這段歷史真實,不讓這段歷史在人們記憶的長河中飄走。
我寫小說的初衷是這樣的:
第一個方面,我覺得大漢朝在中國歷史上太重要了,因為它開創了華夏400年的大漢基業,是繼秦統一后的真正華夏一統的大帝國,它的繁盛和歷史貢獻蓋過了任何朝代,是雄峙于東方,和當時的西方古羅馬帝國東西并行相媲美的大帝國,正因為這個原因,漢代在世界史上是中國歷史最閃亮、最輝煌的部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華夏兒女叫做“漢人”,我們的民族叫做“漢族”,我們的母語叫做“漢語”。可惜的是,大漢的這個歷史功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我們的文學作品,我們的影視作品,很少寫到大漢朝的開國歷史,影視作品《漢武大帝》寫的是漢朝最得意的時期。這么重要的朝代它的建立沒有刻入歷史的豐碑,這是不公平的,我們作為大漢民族的子孫就沒有理由忽視我們曾經的輝煌,我自知人微言輕,筆法淺陋,見識有限,但是我還是想自不量力去做點努力,寫一寫大漢開國的人和事,不管成與不成,我盡了力,就無悔了。
第二個方面,我們的媒體(包括書籍、影視作品)涉及劉邦的很少,就是有作品,作者似乎也沒有用心去研究他,寫出來的東西有失公允,不合史實的太多。我看過一些涉及劉邦的書,看過之后,心懷不平,這些書文筆功夫倒是不錯,就是書中的內容叫人看了頗有微詞,要么寫一些道聽途說的一些東西,不公正的直面歷史,要么就是不公正評價,有歪曲歷史之嫌疑。
總而言之,這些書中,都認為劉邦是流氓,是草根,人品低下。有一本書寫劉邦,書名稱其為“漢高祖”,這不錯,但是,書頁上卻赫然加上評價的兩行字:“實事求是說帝王”、“流氓戰勝了英雄”。這兩行字一加,就叫人看了不舒服,你這是“實事求是”嗎?劉邦是流氓嗎?憑什么說他是流氓?英雄是誰?當然指的是項羽啰,或許還有其他諸侯吧,按照是非公論,英雄是正義的吧,流氓總是非正義或者是邪惡的吧,按照書者的邏輯,流氓戰勝了英雄,從而開創了我們引以為豪的大帝國,那就是說是邪惡戰勝了正義的結果。好,我們叫漢人,我們稱漢族,還洋洋自得自豪,原來我們的大漢是邪惡的結晶,我們引以為豪的開國鼻祖是這么個東西!這不是笑話嗎?作者或許認為善惡的較量惡者勝,這只是一個偶然,言下之意是劉邦人品、智慧都不咋的,他戰勝了強大的英雄項羽只是個意外,我認為,這種想法同樣站不住腳。偶然的意外能夠成就歷史的必然?劉邦就靠流氓手段、流氓智慧就能夠改變歷史,就能夠風行天下,就能夠戰勝正義,戰勝英雄,戰勝人才濟濟的大秦,戰勝智囊成群的諸侯?還能夠戰勝天理,收得天下的民心,進而開創了大漢帝國?這種理論是自己給我們自己臉上抹黑,是在給世界寫笑話!
問題在哪里?我認為,是作者沒有一顆善待歷史,常游書海的丹心。
只要你真的懷著一顆善待歷史的心去細細研判、考量這段歷史,你就會發現項羽是英雄,劉邦也不是流氓,他的人品,他的智慧靈光是很叫人嘆服的。我不知人們是如何給劉邦扣上“流氓”的帽子的,我多年對劉邦和大漢開國歷史的探討,沒有發現他的“流氓行為”呀?他沒有“耍流氓”啊!正史,野史,外史,稗史上面都沒有說什么,難道就是因為他小時候不愛讀書?不愛讀書的人多著呢,這也不是流氓行為呀,是因為他出身草根,是農民?農民做皇帝的也多,為何單單和我們最值得驕傲的老祖宗過不去?還是因為他少年的時候在街上玩玩鬧鬧,吃吃喝喝?他又沒有不給錢,他又沒有殺過人沒有放過火,沒有調戲強奸行為,我們就說他是流氓,他不夠格呀。其實,只要我們懷著一顆善待歷史的丹心去探尋劉邦的人生軌跡,你絕對會知道劉邦他很冤,他沒有得到歷史公正的評價。他為什么得不到歷史的公正評價,這是中國幾千年儒學正統文化影響的結果,導致我們的歷史觀有了偏差。是劉邦首開了尊儒重道的先河,讓劉邦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全力倡導的尊儒重道的風氣首先坑了的就是他自己。
對劉邦不公正的評價像是歷史的礫石,沉甸甸的擱在了我的心上。我于是萌生了一個想法,我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寫點東西,為劉邦鳴不平。
我在書中力求還原這段歷史,力求寫出一位真實版的劉邦。
2010年是我寫作的積累之年。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我就在原有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充分的探討研讀,記下研讀筆記。這一年,我上一天班就休息一天,休息的時候我就去圖書館,或者是在網上查讀文獻資料,我每天背著一個包,包里裝上筆、信紙、吃的、喝的,在書海里一呆一整天,手不釋卷,足不離戶,讀呀,記呀,寫呀,很辛苦,最苦的就是有時候頭天上的是晚班,第二天在圖書館里人就很困。很困怎么辦?我就堅持,天太熱的時候,很難熬,我還是堅持,一年下來,我記了四十七本信紙的筆記,(可惜筆記被不知情者當廢紙買了,很可惜),當時我抱著這一大疊的筆記,坐在書房里摩挲的時候,當我覺得我的腦袋里裝滿了許多東西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我一年來所有的辛苦一下子就不知不覺了,有的只是充溢在心間的自豪和成就感。
2011年我就開始寫作,歷史的東西真的不容易寫,歷史的真實,容不得你演義瞎發揮,天下行家多,亮眼的人也多,你得力求準確,時間、人物、事件、相互之間的關系,評述,樣樣不能有差錯,矛盾的是,要想在實際寫作中不出差錯卻是很難做到的。為了盡可能的少出差錯,在寫作中,我首先將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一個歷史事件大事年表,再在每一個大事年表下面用水系表梳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人物之間的關系,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它的歷史意義,等等。年表和水系表排好后,再考慮寫作的目的和寫作的重點,這樣寫起來才有章可循,才靠譜。可是,帶來的弊端就是,這是一個很浩繁的事,花去了我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年表和水系表相當于是寫作的提綱。
在按照提綱動手寫的時候,我得考慮怎么組織語言,歷史的東西肯定有歷史的語言,但是,讀者是現代人,所以,所采用的語言還得符合現代人的語言習慣,他們要讀得懂才行,現代與歷史性的結合是較好的語言方式。
另外的難題就是,在寫作的時候,我還不會電腦,所以,稿子是用筆書寫的,滿滿寫了50本信紙,花去了我一年多的時間。
由于不是專職寫作,我就只能夠利用上班的空閑來寫,經常是夜以繼日,通宵達旦,經常弄得我非常困乏。一年下來,人都瘦掉了二十來斤,我強忍著疲乏,丹心耿耿,心中信念之火不滅,沒有放棄。
寫作的時候,速度非常慢,因為要寫寫查查,查查寫寫,來不得半點馬虎,有時走到半道上或者是在外面什么地方,突然想起了什么東西,或者是在媒體或書上看到了什么重要的相關的東西,怕一晃就忘記了,趕緊奔回家寫下來,或者是趕緊想辦法記下來,生怕有所遺漏。同事笑我:“將來東西到沒有寫出什么東西來,人倒是搞成了神經病。”
湖北這個鬼地方,不南不北的,冬天冷卻不像北方有暖氣,干冷干冷的冬天,人手腳發僵,不好寫作,夏天熱又少用空調,汗流浹背的,也不好寫作。但是,條件再不好,當初夸下的海口收不回,得堅持呀,要不就食言而肥,半途而廢,叫人笑話不說,自己也心有不甘哪。
一晃寒暑易節,一年過去了,好不容易書稿完成了。
可是,對使用電腦寫作的人來說,書稿完成,寫作就基本完成了,但是,書稿完成對我來說,卻只是完成了寫作工作的很小的一個部分,因為我不會電腦,現在要把寫的東西輸進電腦是很困難的。弟弟給我出主意:“大哥,你要想很快完工,就將稿子分開來,讓許多人幫你輸進電腦,就行了。”
主意當然可行,可是我不同意,因為學會使用電腦是自己非要做的事,不能夠永遠不會呀。我立即去買了筆記本電腦,自己學著慢慢打字,好在我過去教語文,拼音知識還是過硬的,我就從零開始,我想正好利用輸入書稿的機會,訓練提高我的打字能力和使用電腦的能力。天道酬勤,我雖然起初輸入漢字很慢,但是,后來就慢慢快起來了,一年后,稿子輸進了電腦,我終于也有了自己的電子版,附帶的成果就是,我的電腦水平也大為提升了,真是一石二鳥,雙豐收哇!
修改文稿也是個艱苦的過程,要糾錯別字,要通語句,要比照歷史,要講文采,要前后照應,要上下勾連,要過渡順暢,要有史家筆法,說起來就得半天,修改是艱苦的過程,還需要耐心和細心,修改起來實在是很難面面俱到、至臻至美,到現在為止,自己回頭再讀,仍然發現許多問題和不足,自己仍然不滿意,唉!學無止境,寫亦無止境。
要想做到十全十美,基本上是不可能,因為我的能力太有限了。稿子我修改了三輪,古人以三為多,我卻覺得遠遠不夠。
用了三年的辛苦,換來了一部非常不完美的作品,現在,居然有人看,就是對我最大的安慰和鼓勵,我很滿足。
從自己不成熟的寫作經驗來看,我倒是有了自己的心得:第一,我們不論是丑小鴨還是白天鵝,我們得有一點追求,雖然有時追求之路不平坦,但是,在坎坷的路上走一下總比不涉足強,就是摔幾下也不要緊,否則,人生沒有意思。第二,我覺得文學上的追求,精神上的追求,是人生自信的途徑,不怕苦、不怕難,多在書房坐坐,多在格子上面爬一爬,總會勝過在賭桌上和飯局上的拼搏,我們保持一顆寧靜的丹心,就能夠寧靜致遠,久在書房,你不會聞不到翰墨馨香的。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