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鉆塔上燃燒
來源:作者:夏林旺時間:2012-04-26熱度:0次
參加工作27年,就在鉆塔上守了27年。從普通鉆工到專啃硬骨頭的機長;從不認識鉆機的新手到“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從剛走出校園的壯小伙到女兒高考、兒子中考的學生家長。與今年47歲的隊“勞動模范”孫俊林閑聊時,我發現,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只是用濕漉漉的雙眼緊盯著天花板,隨著思緒的流動喃喃自語著27年來的艱苦與辛酸;就在這時,孫俊林的手機響了,是妻子從老家打來的。于是我進一步知道,參加工作27年來,作為一個兒子他沒能盡多少孝,如今,照料70多歲的父母的重任就交給了妻子;作為一個父親,他沒能給過孩子們多少關懷,如今,孩子們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依然只能從母親那里得到些許心靈的慰藉;作為一個丈夫,他只是把一個花似玉的少女交給了三尺講臺,多少年來任由粉筆沫漂白了她美麗的青春。而此刻的孫俊林卻是作為連續三年隊“勞動模范”、2011年“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局聞名的“鉆塔守護神”在接受我的采訪。于是,暗夜里,我仿佛看到在山東、在甘肅、在內蒙、在新疆、在近在咫尺又遠在天涯的靈丘腰站工地上,那高聳入云的鉆塔之巔,一團熊熊燃燒的青春之火正劃破暗夜的寒冷照亮每一個地質工作者內心的迷惑,溫暖每一個地質人對地質工作的信心;鉆塔下一個逐日夸父般信念執著的小伙子正隨著歲月的流逝發漸白、臉更黑卻風采依舊,雄心不老。汗水用27年的時間在他的額頭上沖出一道道溝壑,而他順手把這些五線譜勾勒成了生命中壯麗的樂章。
2010年,面對新購進的價值200多萬元的全液壓鉆機,很多人犯怵,但孫俊林只是認認真真地看了看之后對領導說:有難度,不是太大。于是,隊領導選中了孫俊林這個樸實的北方漢子。原因很簡單: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來他隨著鉆機的搬遷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卻就是沒有離開過鉆機,不僅吃苦耐勞,善于團結同志,更重要的是對工作認真,是連續十多年的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 就這樣,“青年文明號”全液壓鉆機機長的重擔歷史性地壓在了孫俊林肩上來面對一千七百六十米的海撥高度、七十二度的孔斜和破碎的地層。這之前,一家又一家施工單位滿懷信心而來,留下一片遺憾而去,隊領導才痛下決心增添了YDX-1800全液壓鉆機,打算自己啃下這塊硬骨頭。孫俊林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領著一個全體機組人員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團隊肩負起全隊職工沉甸甸的希望向著腰站這個高地出發了。
項目剛上馬時,正趕上下大雪,車上不去。孫俊林和他的伙伴們頂風冒雪,人拉肩扛,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才把“家”安了下來。可是到了半夜,剛搭好的帳篷就被大風卷跑了,過了一回天當被,地當床的生活。在鉆孔施工的二百多個日日夜夜里,孫俊林從來沒有在凌晨兩點以前合過眼,他說,深夜里更能聽清楚鉆機的語言。有好幾回鉆機聲音異常,不等工人們回來叫,他已經出現在鉆機跟前了。在腰站工地近7個月的時間里,孫俊林同志只是因為母親生病離開過兩天。從靈丘縣城坐車只要4塊半的路費,半個來小時就到了。但為了保證鉆孔的順利施工,為了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他默默地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這一年,他用堅強不屈的意志帶領一班年輕人打造了感人至深的“腰站精神”。
2011年4月7日上午,我來到大同北郊石墨礦鉆探施工現場。這里是山西局兩權價款項目施工工地。3月18日同時入場開工的鉆探單位有四家,孫俊林他們是其中之一。 設計孔深500米,鉆斜75°,共18個孔,能者多勞。到4月7日上午為止,YDX-1800機組的弟兄們在機長孫俊林的帶領下已經完成了一個孔的工作任務,只等地質人員一到就可以終孔了。單獨看這個結果,也許你沒有什么感嘆,再看看同時開機的另外三臺鉆機的進尺分別是:32米、130米、170米,加起來是332米,你就會明白217隊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激流勇進的奧妙所在! 對此,我只想套用一句很流行的歌詞說出它的意義:你打或者不打,鉆孔就在那放著,我的鉆機不停不歇。市場競爭中憑什么勝出?質量與效率缺一不可!這一年,孫俊林帶領他的機組人員以月臺效超過900米的施工記錄為217隊經濟發展再立新功,他的機臺被授予先進和諧文明機臺、局設備管理先進機臺、他個人再一次被評為勞動模范,接過了山西省直工委頒發的五一勞動獎章。
2011年6月23日晚8點30分,217隊二樓會議室燈火通明。隊長、黨委書記熊忠召集所有在隊隊領導、地勘公司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緊急召開關于靈丘腰站鐵礦普查項目的實施動員會。熊忠隊長簡要介紹了6月15日向大同市市長耿彥波匯報工作的結果并指出該項目是大同市的招商引資項目,項目的實施對大同市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經濟意義。鐵礦的儲量不僅影響著全國四大鋼鐵基地之一的太鋼的重要走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十二五”規劃再建一個新山西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鑒于其極其重要的經濟意義,省、廳、局各級領導責成相關專家緊鑼密鼓地完成了對我隊2010年年底提交的報告的審批,將原定2012年開工的腰站鐵礦普查項目提前了一年。上級領導強調,本次工作務時間緊、任務重,意義大,影響遠,要求高,要全力以赴確保完成任務。217隊又一次肩負起了重要使命。8月14日孫俊林撤出工作效率突飛猛進的北郊施工工地負重再一次向腰站沖鋒。
這一次,孫俊林不再是孤軍奮戰了。因為工程的重要性,同時開進腰站工地的施工單位有六家,工作上有了學習榜樣也有了比較對象。一家號稱施工技工技術一流的鉆機分別在鉆到50米和70米時報廢了兩個孔以后不得不對孫俊林發出由衷的贊嘆。設計孔深1300米,孔斜75 度。5名正式職工、3名剛報到的委培生、再加上當地的11名民工,這就是孫俊林的作戰隊伍和啃硬骨頭的本錢。去年臘月,當別的鉆機已經實在堅持不下去而放假回家了以后,孫俊林和他的伙伴們仍然堅持比別人家多干了一星期,直到狂風再一次把帳蓬吹倒,十幾個人擠在僅剩的一頂帳蓬中坐到天明才踏上了收隊的路,而這時他們的孔已經打到了900多米。
今年3月初,當塞北的寒風稍有點減弱的跡象,大地仍然是一片白茫茫不分東西南北的時候孫俊林就和他的戰友們再一次踏上了征途,而這以后的兩個來月對孫俊林來說真的是心力憔悴,神形俱疲。隨著鉆探技術的不斷進步,雖然繩索取芯技術為鉆探工作者節省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但YDX-1800鉆機在更換鉆頭時仍然得提鉆,而鉆深超過1000米以后對鉆頭的磨損也明顯增加。一般情況,如果鉆孔不存在漏水問題的話當班班長可以從鉆孔口四溢的水花來判斷水泵的供水情況。而孫俊林他們施工的這個鉆孔是標準的“頂露鉆孔”,意思就是從鉆孔平臺上看不到從鉆孔里返出來的水。這樣一來,水泵是否在工作全靠班長的工作經驗,而只要水泵停止供水用不了一分鐘,在一千多米深的地底下高速運轉的鉆具很快就會報廢而成為嚴重的孔內事故。慶幸的是他們順利地打到了1300米。孫俊林見人就夸他的班長們盡職盡責,而班長們則深深感謝他們的孫機長在技術上毫無保留地傾心傳授,更感激他身先士卒、寬厚待人的長者風格。二班長小劉說,有一次夜班他正有點犯困了,卻見孫機長急沖沖從帳蓬里來到了機臺上,說是他聽到了鉆機 的聲音不正常所以就過來了;而猛然清醒過來的小劉在孫機長的協助下處理完情況以后滿以為會挨一頓罵的,但孫機長卻一句也沒提這事兒而是耐心地講解著產生問題的原因以及可能的后果;小劉似乎有點不大相信,但孫機長只是寬厚地笑著對他說,這是某年某月在某個工地上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小劉信了,所以進步的很快;而當小劉從技術資料案例中驗證了孫機長的話沒錯以后,發自內心地對同事們說,孫機長真是咱們的“鉆機守護神”。
說到這個美稱時,孫俊林古銅色的臉上突然泛起紅暈,在酒精的映襯下益發顯出這個北方漢子的拙樸。“你別聽他們瞎說,在鉆機上我確實操心多,這是我作為一個機長應盡的職責,否則就對不起領導們對我的信任和給我的那么多的榮譽。但我真的很累,老話說‘行百里者九十半’,越到快終孔時越怕出問題。而我們打的這個孔在打到1200米時真的就差點捅下天大的婁子”。于是我睜大了眼睛細心聆聽孫勞模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慢慢地講來:“每米鉆桿7公斤左右,1000米就是7噸左右,打到1200多米更換鉆具以后下鉆時,每加一根鉆桿,都是在卷揚機的作用下往鉆孔底部送去,眼看著快要下到底了,卷揚機承受不了鉆桿的自重失控了。剎那間,7噸重的鉆具向著還有200米深的孔底墜了下去,用來控制鉆桿的液壓卡釬瞬間被輕描淡寫地抹去并向四處飛濺;鋼絲繩急速下滑;卷揚機的離合器和電機在不到一分鐘之內全部報廢;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這次事故讓我飽受身心與靈魂的煎熬,因為就在此時,妻子打來電話說父親的老毛病犯了,得趕快住院。而此時此刻進退兩難欲哭無淚的我才真感到‘忠孝兩難全”的感嘆并非古人空穴來風。好在父親是個地質人、老機長,對我這樣一個“不孝”兒子的所作為總是能夠表現出最大的寬容和理解,但作為兒子,我真的是愧疚在心啊”。就在孫俊林仰天長嘆以手摭面的那一瞬間,我裝作有事起身出了門,因為我實在抑制不住自己脆弱的感情。“這以后,我們就改成了用動力頭下鉆”孫俊林接著說,“卷揚機下鉆每小時可以下三十來根鉆桿,而動力頭下鉆卻只能下到十來根。這樣一來,提一回鉆,下一回鉆差不多要整整一個班的時間。好在1300米的鉆孔我們總算完成任務了。出來兩個月了,明天想回家看看。父親早就出院了,說是盼望我回去;女兒高考,兒子中考都要考慮志愿問題了,也想聽聽我的意見;老婆多年來當班主任,家里家外全是她一個人操心,身體也不是太好。而下一個鉆孔比這一個還難打,在離這個鉆孔二十里外的‘孤山’。開鉆通知書一下達,馬上就得出發”。
時針快要指向夜里十一點的時候,應約而來的孫俊林離開我的辦公室走了。而打開電腦想要寫點啥的我卻遲遲開不了頭,因為腦海里一直晃動著一個高高的鉆塔,鉆塔下一個年輕的毛頭小伙子正在學著用卡鉗擰鉆桿,那環境好像是河東煤田大會戰的風云,又像是義興寨金礦的輝煌;忽然間,那個小伙子就長大了甚至變老了,在鉆塔前指揮著一如當年的他一樣的毛頭小伙子們提鉆、下鉆,那環境既象是大同機車廠甘甜的水井旁,又象是引黃工程總指揮部大樓的樁基工地上;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因為當我聽說孫俊林的名字時,他和他的隊伍所打造的“腰站精神”已經遠遠地超越了拔海1760米的高度,而當我真的能夠與這位傳說中的勞模零距離接觸時,我發現他把所有的青春都燃燒成了鉆塔頂上那一盞耀眼的明燈。
2012-4-26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