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城,最美的相遇
——張琳詩集《我在茶城等你》(序)
歐陽新獻
夫人之好惡,性秉天成;夫人之樂趣,文娛相生。安有恃勢而紈绔,時出貧窮而精英。文友小弟,姓張名琳。不為學淺而輒止,甘心默默而深耕。唐詩宋詞為之基,漫染儒雅之氣;書林學海為之路,信步文苑芳叢。他年,曾相約嵩山少林,為嵩山文化之感嘆,為少林雄風之震驚;他日,曾相約南國普洱,一壺普洱純香,三杯兩盞,酒足詩成。時有微信,信息暢通。詩意盎然,滿腹柔情。往來頻頻,若夫手足,不恥相師,楊柳春風。忽有佳訊,多年心血《我在茶城等你》,結集大成,付梓出版,囑我作序,惟恐難勝。
答曰:朋友之誼,重于嵩山。弟兄之邀,難負盛情。雖才疏學淺,但拒之不可。于是斗膽,洋洋灑灑,感悟詩語,竭盡所能。
雅聚閑談,展卷捧讀,方知出身鄉村農家,扎根軍營之中。無悔青春,立足國土;著意詩文,無愧人生。從安徽濉溪到云南普洱,一路走來一路歌唱,春夏秋冬歷雨經風。于坎坷處,得已成長;于激情處,坦然放縱。幾度春秋,歲月成歌,工作之余,詩情交融。寫感情、敘友情、歌愛情、頌親情,皆感悟自然、醒悟人生。新聞、文學作品400余篇,散見于新聞報刊、雜志;國土作家,魯院學員,執著追求,奮力勇爭,初心不改。
何時寫詩從文,已不知年,文字文學一直陪伴。軍校警營,鋼鐵男兒,英姿挺拔,行吟抒情,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初始,頂禮膜拜,詩之神圣。方知詩歌乃高度凝練之語言,須表達對社會、自然的感觸和認知。曾言:詩意的生活乃我追求,生活的詩意乃我初衷。并坦言:夢想不死,詩歌與我同在;詩意人生,開出一地芳叢。如禪之“蟬”詩,答案應在其中。詩曰;一季的沉淀/只為/在黎明之前/卸掉重重的盔甲/迎著朝陽/舞動最美的翅膀/心若不傷/歲月無恙/平凡的歲月/綻放自己/縱情歌唱/。夫詩有詩意,畫有畫心;舞有舞韻,樂有樂律。其蟬詩語,言簡意賅,意象縱橫,凝煉干脆,波瀾不驚。抓形象特征,表象征內涵,是提高,是突破;為其能通過想象、聯想,來挖掘形象的內涵而感動。聯云:有情才會遍地花紅,雲霞麗姿,龍騰九霄成氣象;著意便是旖旎云海,幻化奇美,鳳舞八纮天馬鳴。
其文字之溫度,意象的態度,皆言與時代同軌、社會同步、情感同聲。其詩意之豐富,足可天馬行空,亦然獨往獨來。放蕩不羈,縱橫馳騁,自成一體,平和質樸??此菩攀帜閬恚瑢崉t匠心獨運。傻子也,瘋子也,只是詩人多了些責任和擔當,以心之聲引起關注和共鳴。一首“把名字戴在胸前”讓人情不自禁,熱血沸騰。22年前的那一天/青春的夢/讓我穿上/碩大的軍裝/站在村口/依依告別含淚的爹娘/我一直奔走在/長城腳下,紅水河旁/草原戈壁,三峽瀾滄江。17年歲月,12個戰場/摸爬滾打,雪雨風霜/熔成一身鐵骨/煉就一副柔腸/筑成一面面祖國鐵壁銅墻。一座座電站建成/一處處樞紐通航/一架架線路飛旋/一家家燈火通亮。把名字戴在胸前/讓警徽在頭頂閃亮/雖離開部隊多年/我/依然為有軍旅的日子/無尚榮光。這就是軍人,共和國的脊梁;在逆行的人群中,追尋和平安寧的勛章。
千古絕唱,愛情成頌。其情意纏綿,主題鮮明。愛情,是張琳詩集《我在茶城等你》的主題,好的詩歌,絕非設計,而是傾訴和歌唱。好的詩歌,絕非柔媚,而是凝聚骨、氣、血,以及精神的魂靈。物我兩忘,合二為一,其詩也燃燒,情也沸騰。心中充滿陽光,愛在心中冉冉而升。心隨花開,愛情絢麗多姿,心隨花開,沐浴陽光春風。一首“想你的時候,你不在”,情感豐富,詩意盛開,萬千縱情。想你的時候/你不來/我把棧道路燈全部打開/從高家寨走到觀景臺/薩克斯悠揚婉轉/訴給一樹花開/等你的時候/你不在/我把洗馬湖路燈/全都等滅/從名垂宇宙走到蓮花臺/漫山普洱春意盎然/只為此情可待。詩語率真,假一獨白,步步遞進,萬千費猜。枕著遐想,漸變牽掛,依依不舍,沉入幻海。境遇之不同,便可產生不同個性和不同表達愛情的方式。愛情詩篇,清晰而透明,直率而有聲。又如,在“一棵樹的守望”中這樣寫道:我在心里種下一棵樹/期待有一天/枝繁葉茂/你在樹下經過/為你遮擋風霜雨雪/撒播一路芬芳/我在夢里種下一棵樹/所有的美好/結滿累累碩果/不管你從哪里經過/花朵就在哪里綻放/??v觀現代詩歌,務需形象鮮明?!拔以诓璩堑饶恪币辉?,煙雨朦朧,
鄉愁一縷,揮之不去,若在夢中。鄉愁,是張琳詩集《我在茶城等你》的原始情愫,乃文字表達流淌的情感發源地。鄉愁也,橫貫古今,翻唱千年,牽腸掛肚,絲絲相連。鄉愁也是“人類一種難以捕捉的情愫”,無法解開的情結和回家的沖動,是中國詩歌中的永恒話題之一。遙望故鄉之濃情畫卷;依依不舍之故園情懷,夢里遠游之鄉土、鄉音和鄉味的牽掛。其第四輯:“等你在情深似海”中,“以農民的名義”/留住了“鄉愁”/在又一個“返程前夜”/“品嘗“芒種麥飯香”“香泡泡香”/以至于“過了長江再往北”/還夢想“走進這片土地/任歲月牽走“一年又一年”/還忘不了那一片“父親的菜地”/還有母親手中的“千層底”。不妨誦讀經典,留住“鄉愁”:40年前/我在這里出生/在這里成長/度過了多少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直到17歲穿上軍裝/遠離了故土和村莊/多少次/把你的樣子遺忘。鄉愁/靜靜的在夢中流淌//不惑之年的我/從未像今天感到/回家的路/如此曲折漫長/站在殘垣斷壁前/茫然惆悵/;也不妨再誦讀“返程前夜”:一場寒潮/將返程的路/雪上加霜/西北風呼嘯在耳旁/憶起多年前的那個時光/爐火映紅你的臉龐/青色的歲月在記憶里/綿延悠長。一杯鄉愁,入骨入髓,灑下月光,千里萬里。此夜曲中,唯聞《我在茶城等你》,夢入故園,鄉思綿長。錢鐘書先生言:“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有味。”詩歌唯講究曲折回環,欲說還休。唯講意象縱橫,回味無窮。
張琳善文,文辭尤美,情感豐盈;張琳善詩,詩意盎然,意象環生。其激揚文字,樸實精彩,接地氣,出深情,其必也是經典誕生之地,當見珠璣之光,當聞笙簫之聲也。其內容寬泛,主旨深遠;其心曠神遠,意與神游。唯見遍地花開,鶯飛蝶舞,唯聞昨夜風聲,纏綿歌喉。是集也,莫能卒舉也。掩卷而思,當為張琳之執著而鼓掌,當為張琳之寫作點贊也。
縱觀詩集,體現了作者立體化的審美和大膽的想像,把讀者帶進了如詩如畫的場景中,讀者和景物融為一體,人景交融,構成了一幅幅色彩明麗的美妙畫卷。
張琳的詩歌,最顯著的特點是,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修辭手法。凡是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雖然只是一個片段、一個場景、一點思想的火花、一曲感情的波瀾,卻在作者的筆下靈動起來。他特別注重“小”題材的挖掘,從周遭的事物來謳歌,來反映我們這個包羅萬象,繽紛多彩的世界。
誠然,美中亦有不足,文辭構架略顯稚氣,音律意境仍需豐盈。然,瑕不掩瑜,其必當心領神會,融會貫通。愿張琳雪梅虬勁而枝立,樹花快意而綻放。茶城等你,墨客從來多情;雪非欲點石成金,于佛法處禪悟空靈。勉以小詩寄之。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仰天千嶂峰,回眸一澗春。風華流光影,山水隱詩魂。醉臥峻極巔,遙寄茶城吟。
是為序。
上一篇: 《書香致遠》序言(劉念虬)
下一篇: 小說寫作是一門生命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