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數九寒冬,能相遇暖陽實屬偶然,即便如此,風里夾雜著的些許寒流,也足以會讓想走出家門活動活動筋骨的人們又宅回屋去。我雖有同樣心態,可腳已然開始朝著比屋子更廣闊空間走去。
往日里擁擠的大街,被寒流掃得開闊了許多,路邊的攤販也寥寥無幾,一陣寒風吹過,冷不丁地打了個激靈,我裹了裹衣服繼續朝前走。當經過一個舊書攤時,不經意地瞥見了《熱風》,單看這個書名,就讓我覺得猶如在“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的寒日里偎依到了燃燒正旺的爐火旁,周身頓感溫暖,于是干脆蹲在攤旁翻閱。
這本《熱風》是魯迅先生寫于1918年至1924年間的雜文集,收錄雜文41篇,之所以取名“熱風”,表現了魯迅先生呼喚改造社會的強烈愿望。正如書中所述:“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這融入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吶喊令人振聾發聵,當我手握這本破舊泛黃的書時,所觸摸到的仿佛是大文豪魯迅深邃的靈魂,油然而生的敬仰與敬佩之情瞬間溢滿于心,我一下子迷失在了魯迅先生的精神世界里。思緒終于被拉回現實,卻是緣于雙腿麻木帶來的疼痛感。我起身付給攤主幾元錢如獲至寶地把書揣在懷里,便急切地尋求一處僻靜之地好好品讀。
對于魯迅的雜文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讀,有人總嫌魯迅“毒辣”的文字太過犀利刻薄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就如同一個人衣不遮體在數九臘月的冰面上逆著徹骨的寒風奔走。然而,當我們想尋找另一種思路突破自己的內在需求時,先生的雜文卻能給我們力量和啟迪,讓我們知道,在這漫無邊際的曠野中,逆風的方向,同樣可以找到溫暖而明亮的棲宿。
《熱風》中的文章,每一篇都讓人感受到魯迅“冷眼看世界”的犀利目光,然而,篇章中的字里行間流露出更多的則是他對這個國家無限的熱愛,且愛得深沉、愛得又是那么地沉重。魯迅先生絕不是一個鐵石心腸的冰冷之人,他用最旺盛的斗志過著別人所不解的火熱生活,而這種火熱,正是他以筆為劍向一切黑暗宣戰的正義與激情。有了如此大義,魯迅先生看著那些尚未真正覺醒的國人,能不“哀國人不幸,怒國人不爭”嗎?
先生的情懷,直至今日也是我們道德修養中寶貴的一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拒絕冷漠,用熱情入世。然而,生活中總有人總是喜歡抱怨:抱怨社會秩序的不好,抱怨人心的淡漠,抱怨各種不公平……可無休止的抱怨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呢?又能改變什么?
不可否認,世間有戰爭、有欺騙、有陰謀,有丑惡,但同時也有溫情、勇敢,正義、公平,這些美好的品質非但不會凋零,而且還會像春風一般催生大地萬物,世間終究會百花盛放滿園春色。
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心懷熾熱的信念與理想。我們不要指責或抱怨,也不需要批判或訓斥,真正需要的是俯下身子、腳踏實地,心懷希望,甩開臂膀,拼命苦干。只有化行動為力量,才能夠改變現有的處境,改變哪怕只是一點點,也是行動的開始,就像螢光一般,也可以在暗夜里發出一點光亮來,不必等候火炬。
星星點點的光亮也許算不了什么,但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貢獻出一點光亮,這光芒就足以與太陽之光媲美,因為它照亮自己,更照亮了整個人類。我們要萬般地自信:“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只有如此,我們眼中不但能看到生活中的黯淡,還能看到它的光芒。正如“熱風”輕拂,滌蕩心靈的塵埃,寒夜中有溫熱,心中存一縷溫柔。
春天來冬天真得不會太遠,有“熱風”定能吹散嚴寒,我們未知的前路也定會一路笑語處處歡顏。
上一篇: 家教、家風與家國情懷
下一篇: 躬逢盛世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