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螢火蟲小巷》有感
還記得讀上一本書《追風箏的人》那種揪心、難過,甚至于流淚的感覺,而這本《螢火蟲小巷》所講的故事同樣擊中我心底最柔軟的痛處。看到結尾處,真想找個無人之地大哭一場。生命中,不論是朋友還是愛人,只有你擁有,只要彼此愛著,套用馬伊琍的話,這一生請“且行且珍惜”。
這本書依舊是斷斷續續看完,書中講述的是用現在時髦的話講,是一對閨蜜的故事。凱蒂,是一個家庭幸福,性格溫順行為乖巧的女孩,典型的乖乖女,心里卻暗暗隱藏著顆不羈的心,厭倦千篇一律的生活; 塔莉,一個聰明美麗、膽大叛逆、好勝要強的少女,被母親無數次拋棄,靠外婆撫養長大,成長后成為人們眼中耀眼焦點,生長在五彩亮麗的云端,靈魂卻是無比孤單寂寞甚至卑微,內心深處渴望溫暖。
就是這樣兩個命運完全不同的女孩,在十四歲初次相后,在那條有些暗仄的鄉間螢火蟲小巷里,塔莉與凱蒂的友誼從開始直到凱蒂離去,她們相依相伴著走過了三十多個年頭,從十四歲到四十多歲,她們的名字被緊緊的綁在一起,直到生命盡頭。三十多年來,這份友誼猶如人生中的擋土墻,扎實、牢靠且穩固,時光變迭,物是人非,但屬于螢火蟲的承諾屹立不搖:我們是“永遠的好朋友”,只要你說“我需要”。
一切都從1974年的夏天開始,14歲的塔莉與凱蒂兩個性格迥異的女孩相遇走向了彼此,成為大家口中的螢火蟲巷姐妹花。她們一起參加聚會、一起偷偷半夜溜出去騎單車、18歲考取同一所大學、一起追逐夢想的腳步,畢業后一起工作,相互依靠相互扶持又各自生活。
塔莉的童年不完美,凱蒂將自己家人的溫暖親情分享給塔莉,溫暖了她的童年以及后來的人生;塔莉將所有的快樂難過都分享給凱蒂,為凱蒂規劃她認為美好的人生。她們爭吵過,憤怒過,相互嫉妒過,相互憎恨過,甚至長達一年不說話。但即便這樣,她們可以沒有情人,卻不能沒有彼此,一句“我需要你”,好朋友就永遠會在。
塔莉與凱蒂算是彼此的救贖,在寂寞無忌的青春里相互支持、安慰、擁抱取暖,彼此覺得不再孤單。由于塔莉從小受到的情感傷害,自私任性的她永遠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不懂得愛卻總是插手凱蒂的家庭,插手凱蒂的工作,左右凱蒂的老公強尼、女兒瑪拉的生活,每次吵架總要凱蒂先認錯,即使是自己錯了,也堅決不低頭,總是等著凱蒂的妥協,在這段友誼里,她更愛的是自己。
即便如此,善良包容的凱蒂依舊視塔莉如姐妹,容忍著塔莉做的一切,甚至傷害她。在無數次矛盾中,因為了解塔莉寧死不低頭的個性,她愿意無條件妥協。在她們的友誼里,凱蒂愛塔莉勝過愛自己,哪怕委屈自己。
塔莉強勢、凱蒂溫和,塔莉拼了全力去追求夢想投入了全部的自己,熱衷于事業,總想做得更好,已經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大明星,卻依然不知滿足;凱蒂性格敏感、壓抑、沉默,卻理解所有人。她生育,煮飯,洗衣,參加孩子所有的活動,去教會,做義工,思想傳統而保守。她們是那樣的不同,又互相艷羨,但總能在對方的關鍵時刻最需要的時刻站出來,為對方帶來幫助。
故事的結尾讓人唏噓,凱蒂患上絕癥,為了陪伴凱蒂走完最后的時光,塔莉做了最后一期《私房話時間》,聲明要暫時離開舞臺。她最后說道:“節目只是一個節目,現實生活屬于朋友家人,我有家人,她現在需要我”,說完她扔下麥克風、瀟灑走下舞臺。那一刻,除了強忍的淚水、除了滿心的感動,文字、語言早已蒼白貧乏,無力表達。
凱蒂在自己的葬禮安排上選定了塔莉最愛的花,將自己的家放心的交給塔莉,還留下了一本回憶錄,關于塔莉和凱蒂、愛、家人。
三十多年的歲月紛至沓來,塔里和凱蒂永遠在那里,兩個來自不同星球的天使,在那條沒有螢火蟲的小巷里相遇,那時刻,星星猶如螢火蟲,紛紛落在她們的周圍,散發著微弱卻足夠溫暖一生的友誼之光。
歲月有痕,留于心扉。生活中,我們都有深愛的家人、要好的閨蜜、朋友,很多時候有些事可能要走到人生盡頭才會明白,才會發現愛和家人、朋友的重要意義,其他都是浮云。
不若,趁現在,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