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芒果雨》,我和作者一樣茫然,何謂芒果雨,真的以為天空中會突然掉下來很多芒果,就像下雨一樣。看完賈志紅的散文《芒果雨》,我懂了,賈志紅文中的“芒果雨”,是農歷除夕那天下在西非的一場纏綿、細潤、輕柔的雨,雨聲如裊娜的女子婆娑地走過,節奏幽幽怨怨。
非洲地區芒果樹種植量非常大,對人們的生活影響很大,從某種意義上講,芒果樹同大沙漠、可可一樣成了非洲的象征,這種身軀高大的樹木,一樹多杈,枝粗葉盛,狀如華蓋,濃蔭匝地。烈日當空時,一棵大芒果樹便可形成數十平方米的陰涼,它為人們納涼、聚會提供了場所和可能。在城里,數十棵散亂分布的芒果樹下便會形成一個小市場,供游人歇腳、購物和飲食。在鄉下,數十棵芒果樹下,便會形成一個小村落,人們樹下建造一間或數間泥墻草頂的簡易居所,房前還有足夠的平地供人休息或勞作。
非洲地區特殊的氣象條件與芒果樹的生長之間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芒果樹在每年雨季來臨前開花掛果成形,在旱季結束前成熟,旱季中間為萬物生長提供水分的這場雨被稱為“芒果雨”,一般會延時10天左右,每天下一到兩場,下雨時會從傍晚時分下起,到次日拂曉停息。“芒果雨“不大,一般不會下到積水橫流的程度,待到草木都得到充足的澆灌后,雨水便會停歇,非洲大地重新復歸旱季,直到兩個多月后新的雨季再次到來。“芒果雨”是非洲地區大自然演化過程中形成的規律性行為,可以說是拯救萬物的及時雨,也可以說是“久旱遇甘霖”的好雨。
這一場下在非洲小城的“芒果雨”,恰好下在中國傳統節日除夕那天。對中國人來說,除夕這一天非常重要,南方要做年糕,北方要包餃子,一家人要圍在一起吃團圓飯,按照老的習俗,飯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是富裕和年年有余的意思,象征著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是不能碰的。團圓飯后長輩要給晚輩發壓歲錢,接著是張貼春聯和門神,并關上大門,全家人守歲到凌晨,直到初一的早上才能開門接財神。
如今,對于身處異國他鄉的作者來說,沒有團圓飯,沒有不能動的魚,也沒有春聯和門神,有的就是這場期盼已久、突如其來的“芒果雨”,正是這場雨讓作者的思緒回到了國內西南某個小城,或許也是某年的除夕這一天,那座小城也在下著一場淅瀝、多情、纏綿的雨,和這場“芒果雨”一樣。
作者通過“芒果雨”巧妙地把我們的視線引到了中國的西南邊陲,重重大山里一座安靜的小城,同時也引出了一個不能回避的社會問題。工業文明、信息社會的浪潮影響巨大,不可避免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寧靜的小城遠沒有大都市繁華和喧鬧,年輕一代被現代社會生活所牽絆,連傳統節日除夕這樣的時候也沒有回來,安靜的小城里似乎只剩下慢慢走動的、步履遲緩的老人和青石板的街巷里、奔跑著的孩子,這種強烈的反差讓作者和我們共同感受到了世間的滄桑和荒涼,感受到了人生的茫然和憂傷。
作者獨自一人來到這座小城,原本是要給我們講述一個人一段青春里最絢麗的故事的,但隨著作者在小城里兩天的徘徊和尋覓,尤其是她沿著那條碧綠的河,一直往上游走,二十多天的漂泊結束時,那段故事的主人公,以及發生在小城里的故事,就像一場夢一樣,在春天的陽光下凄美地結束了。
透過作者的筆觸,我們看到,西南山區的那座小城里,仍然還保留著一些農耕文明殘存的記憶碎片。比如,依山而建的古舊的房子,斑駁的墻壁,破舊的粉墻黛瓦的屋檐下,青石板的街巷,窄長的巷子,平緩流動的小河,長滿荒草的門,門前的青苔。這些風物和情景在中國的傳統節日——除夕這一天出現,顯得是那樣的不和諧,不合拍。盡管寧靜的小城在作者的筆下就像一幅絕美的水墨畫一樣掛在那里,但我們的愁緒里還是平添了幾分朦朧,幾分落寞,幾分怯生,幾分沉痛。從作者的敘述中,我們的情緒被壓抑到了極點,讓我們從中看到了某種沖突,古樸、純粹的原生態生生地被切割、被撕裂,這種痛感似乎不應該由小城中的老人和孩子承擔,或許也是這種痛感加重了作者內心里無法排解的深深的憂傷。
當我們跟隨作者撫平內心的憂傷,走出西南小城時,我們重新從虛幻回到了現實,再次步入西非那個國度,走進了那座開滿芒果花的小城。
隨著國內經濟社會的不斷飛速發展,各行各業對能源礦產的需求不斷增多,實施能源礦產資源開發“走出去”戰略,讓作者跟隨她的團隊邁入了非洲這片古老而富饒的土地,這里不僅有一望無際的大沙漠,還有持續不斷的干旱,讓人奇怪的是,這片干旱的土地特別適合芒果樹的生長。在這個富含黃金鉆石等稀有礦產、非法武裝和部族武裝走私活動猖獗、人民貧窮落后的地方。干熱的季風、漫天的沙塵、毒如火舌的烈日都不能影響芒果花的開放,轟轟烈烈、毫不客氣、飽滿而熱烈、恣肆而張揚,作者用這些富含張力的詞語毫不吝嗇地對開放在西非國度的芒果花進行著近乎夸張般的贊揚。
作為典型的北方漢子,我沒有聞到過芒果花的香味,在我看來,芒果花在這一刻或許就成了作者所有情感的最好寄托,芒果花的香味讓她感到無比親切和懷念,甚至會因為留不住持久的花香而感到莫名的恐慌。當被她寄予熱情的芒果花香不為人識時,也會給她帶來片刻的失落和憂傷。
當傍晚來臨,太陽西下,在落日的余暉中,在卸去一天的疲憊之后,作者又帶著我們一起步入了溫馨的家庭氛圍中,讓我們和她一起享受了一次在筆端刻意營造的饕餮盛宴中。在異國他鄉,紅艷艷的燈籠渲染著家人團圓的喜慶氣氛,就著這一場驚天動地的“芒果雨”,在黑人的注視下,包著家人團圓時才會吃的餃子。在如絲如縷,綿綿不絕的雨絲中,作者讓我們聞到了家鄉饅頭的香味,是那種用新麥子磨的面,經由媽媽親手蒸出,揭開籠屜的那一刻,散發出來的香味。或許正是因為有了***味道,在除夕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吃著簡單的飲食也是一種幸福,就像小時候吃過的稀稀的玉米糊糊、黑黑的蕎麥餅子、熱得燙手的蒸紅薯一樣。此時此刻,遠在非洲的一個小城,所有的幸福感覺全部來自于一場期待已久的“芒果雨”,雖然這場“芒果雨”來的不夠猛烈,不如想象的那樣綿長。但是,已經夠了,我們能夠真切的感受到,作者的心里已經沒有了憂傷,沒有了悵惘,沒有了渴盼,有的都是幸福,都是欣喜,都是春光明媚,都是燦然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