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秦貴堂的《成長之路》有感
趙維峰
秦貴堂是新鄉大北農的一名退休職工,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出生在輝縣市西平羅村,今年六十七歲。他把印刷出版的《成長之路》贈送給了我們。那是在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二日,由岳庚寅和秦貴堂帶領下,許成山,董振宇,崔福生,韓守風,劉懷銀,侯玉恒,勾云飛,去輝縣高莊鄉六臺山村,看望了退休在家的楊金老師,下午又去看望了輝縣二中退休在家的張紹周老師。在此之前的十一月九日,岳庚寅還通知我們在新鄉宴請了前輝縣三中的教導主任郝啟春老師,六月二十七日,岳庚寅還帶領我們去原陽縣包廠村,為去世的趙毅老師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同學相會,歲月滄桑,黑發變白,容顏變老,五十年之后再聚,噓噓不止,此時,秦貴堂贈送給每個同學一本《成長之路》。
《成長之路》,作者秦貴堂,該書總計二百頁,翻閱此書,書中有許多珍貴的老照片,圖文并茂。其中有一半的文字是寫他在新鄉大北農的成長經歷的。他與企業休戚與共,生死相依,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昔日的創業伙伴楊文安,艾光印的深情厚誼,充滿了對新鄉大北農親之切切,愛之深深。三個創業人就好像桃園結義的劉關張,秦貴堂是甘當副手,甘當參謀的諸葛亮,三人又好像站立潮頭的游泳健將,商海中的浪里白條,阮氏兄長。我好像看到大北農的肥豬進了雙匯的冷庫,好像大北農的產品走進了三全思念,變成了北京烤鴨,金華火腿,變成了道口燒雞,名牌乳粉。光鮮亮麗的廠慶人流,熱鬧非凡的廠慶場面,蒸蒸日上的創業發展,宏偉壯觀的高樓廠房,不禁讓人回憶起創業時的艱辛,書中細細回顧,文中娓娓道來,好像回顧自己的長征之路。
秦貴堂在新鄉大北農四次廠慶中有四次講話,這四次講話充分顯示了他在創業中“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雄心壯志,我仿佛看到他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在念唱一曲燕趙悲歌;“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我仿佛看到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偉岸雄姿,我仿佛看到“安得海內兮守四方,安得猛士兮歸故鄉”,壯心不己,衣錦還鄉的一個白發老者。
秦貴堂在你退休之后,雖然只有助理工程師的職稱,你卻為大北農積累了上億元的資產,你是萬仙山走出來的智多星,你是轎頂山上下來的狀元郎,你是侯兆川群體里的諸侯良將,你是輝縣人民憨憨的好兒郎。上百篇的通訊報道,豆腐干似的文章,就好像輝縣西山磨石洼走出來的山老頭,那樸實的的語言,動人的事跡,記錄下你激情燃燒的歲月,向人們講述你《成長之路》的精彩篇章。如果沒有新鄉大北農的發展,如果沒有《成長之路》的出版,你也像千百萬個獻身祖國建設事業人一樣,默默無聞,在歲月中靜靜的離去,你應該感恩大北農成就了你。而《成長之路》就是一本感恩之書。
在企業成長發展過程中,同樣需要改革獻身的商鞅,張居正;企業文化同樣需要李白,杜甫,白居易;企業經營管理中同樣需要浙商胡雪巖,港商李嘉誠;商戰中同樣需要膽大心細,敢闖敢干的張飛,趙子龍。大北農豫劇團的建立證明了這一點,文安書院,《文安禮贊》證明了這一點,《永恒的豐碑》證明了這一點,《成長之路》證明了這一點。
說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九三六年七月的一天,在延安的一所窯洞里,毛澤東邀請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去他家里吃飯,這名美國記者后來寫了一本記錄延安中央高層領導人的生活的書,向全世界展現了延安的精神風貌,展現了毛澤東一代領導人的戰略思想和平民生活,這本用英語寫成的書叫:《RED STAR OVER CHINA》,翻譯成中文書名叫;《紅星照耀中國》。席間,毛澤東為了讓斯諾更加放松的貼近自己,為了活躍氣氛,他用湖南韶山方言給在場的客人演唱了一首湖南民歌《辣椒歌》。(《毛澤東詩詞書法賞析》210頁延邊大學出版社)。
遠方的客人你請坐,聽我唱個辣椒歌。/遠方的客人你莫見笑,湖南人待客愛用辣椒。/雖說是鄉里的土產貨,天天可不能少。/要問辣椒有哪些好,隨便就能說出好幾條。/去濕氣,健脾胃,安心跳,/ 油煎爆炒用火燒,樣樣味道好,/沒得辣子不算菜呀,一辣勝佳肴。/
一代偉人毛澤東用一曲《辣椒歌》拉近了記者于自己的距離,成就了一本名著的誕生。楊文安用一篇文章上報獎勵五元錢作為鼓勵投稿人,總比創業時騎著自行車,提著漿糊桶,走村竄巷貼廣告強得多,《成長之路》的出版對企業的發展將發揮出不可估量的影響。該書是為企業塑像,是為創業者塑像?!冻砷L之路》中的秦貴堂好比一尊赤身裸體大衛的雕像,潔白健美的身軀,讓人從頭到腳,一覽無余;《成長之路》中的秦貴堂好比一尊思考著的雕像,手托下巴,沉思默想;《成長之路》中的秦貴堂好比擲鐵餅者的雕像,在體育競技和創業競爭中奪冠斬將。
2016年11月26日 于新鄉
上一封 下一封« 返回 (編輯:作家網)上一篇: 比較視野中的彝族民間文學
下一篇: 萬水千山總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