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知更鳥女孩》有感
——預知死亡比等待死亡來臨更使人恐懼,需巨大勇氣。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什么知更鳥,更沒見過知更鳥,所以特地上網查了一下。
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小動物,知更鳥的英文譯名叫藍鳥,是種藍背紅胸的美麗小鳥。系英國國鳥。因為傳說它與圣嬰出世有關,又被稱為“上帝之鳥” 。
也許作者在這里,預示著米莉安和知更鳥一樣都可以假借上帝之手來實行預知吧……
女主角知更鳥女孩米莉安,自小就沒有父親,在單身家庭長大的她,14歲又被母親拋棄。早年因為一次懵懂的約會,一場意外的懷孕流產,使她成為了一個擁有預知他人死亡時間和地點超能力的人。從此之后,她帶著記錄死亡名單的日記本四處流浪,在茫茫人群中尋找著瀕死的人。這樣的生活孤獨、苦澀而絕望,逐漸被填滿的日記本里散發著濃烈的死亡氣息。
難以想象,一個年輕的女孩居然具有能夠預知他人死亡的超能力。一個人為什么會死,什么時間死,什么地點死,怎樣死去的,這一切真實的畫面都是在米莉安觸碰他人皮膚后就能預知,同時,她也現場見證了很多人的死亡。或許,在現在的年輕人看來,這絕對是一件酷斃了的超能力,可顯然,在知更鳥女孩米莉安那里,這種能力,對她是一種巨大的不幸和傷害。
“人之初,性本善”。書中的米莉安實際上也是一個心地善良女孩,在擁有超能力后,也曾試圖去挽救他人的生命。就像那個有著淡黃色頭發、滿臉雀斑的拿氣球的小男孩“奧斯汀”,那天是這個可愛孩子九歲的生日。就在奧斯汀興奮地抓住她的手搖晃,告訴米莉安今天是他的生日時,米莉安感知了小男孩竟然在二十三分鐘后因一場事故死去,死在他生日的當天。
善良的米莉安,不忍心看到這么幼小的生命猝然離去,她信心十足的認為,它能預知結果,就一定能改變結果,她非常努力的想讓小男孩繼續活下去。可是,最后,她不僅沒有救成,反而因為她的參與,給小男孩的死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時間。從那以后,一只紅色的薄膜氣球就像一個幽靈追隨著米莉安,使她噩夢不斷。
自此,米莉安開始自暴自棄,更加的冷漠不羈,始終以對立、斗爭的眼神看這個世界。她徹底被宿命論像黑洞一樣吸光了精氣神和對未來的期望,過著高速路--搭便車--汽車旅館這樣的放蕩形骸、流浪墮落的生活。她破罐子破摔,依靠自己這種超能力,尾隨著即將死亡的人,在這些人死亡之后順走他們的錢財,以此謀生,過著行尸走肉的生活,罪惡和死亡是她生活的主旋律。
直到,遇到她命中的“怪物史萊克”,卡車司機路易斯。
路易斯,善良、且單純,他的眼睛清澈純凈,心思細膩溫厚,他真心喜歡米莉安,喜歡她的美貌,喜歡她的放肆,對他來說,米莉安就是個天使。因為在意,在米莉安面前,他總是有些緊張,不知所措,但是他真切地關心她,哪怕她拒絕他的邀請,傷害他的自尊心,他還是忍不住為她著想。
他就像貧瘠沙漠里一顆飄搖的但頑強生長的小草;戈壁灘嶙峋的石縫里掙扎出的一朵不起眼的小花;迷途黑夜里遠處小屋透出昏黃的溫暖之光。讓米莉安黑暗孤獨的生命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溫暖,她的心開始了微妙的改變。
可是,當通過超能力米莉安痛苦的發現路易斯不久就會死去,死的極為慘烈,死因居然和自己有關,并且臨死前還叫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刻,米莉安倒吸一口涼氣,一頭撞在了副駕一側的玻璃上,嘴里叼著的煙翻滾著掉了下去,胃里如同翻江倒海,難受異常,頭重腳輕,昏昏沉沉,仿佛跌進了一個張著巨口的黑洞。
米莉安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為什么路易斯的死和她有關,她越發的消極。“去他的吧”,她如此想到。這就是宿命,反正他死期將至,命運之神已經用手指蘸了黑灰在她的額頭做了標記。
當命運讓米莉安再次見到路易斯時,米莉安忽然覺得一陣臉熱心跳,短暫的相處中,路易斯的真誠和善良讓她感受到久違的人性之光。也許是因為見過了太多黑暗吧,當有一絲光明在生活中出現的時候,米莉安迫不及待地想抓住他,她從心底里喜歡上了他。
但是宿命難違,無處可逃。路易斯因為米莉安而被卷入一場精心謀劃的追殺之中,為了拯救心愛的人,也為母親曾經說過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在路易斯生命危急的最后時刻,米莉安不顧宿命論的結局,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毅然而然的拼死營救路易斯。所有這一切,因為愛,更因為是路易斯那份溫暖而強大的力量吧。
看完這本書,心里是極不舒服的,雖然結局還是充滿了正能量,但有書中三分之二的內容都充滿了黑暗、暴力、粗口,整體格調抑郁黑暗。尤其是米莉安年輕的生命里,缺少愛,缺少關心;看到過太多黑暗,太多的血腥;在茫茫人群中尋找著瀕死的人時,內心充斥著苦澀與孤獨。
所以,當她在黑暗里看到路易斯發出的溫暖之光,便拼了命的去抓,鼓起勇氣去改變命運的安排,她要路易絲活下去,她向死亡發起挑戰,為愛而戰。因為,路易斯用他的光明救贖了黑暗中的她。
有句名言:要在茫茫的黑暗中,發出生命的微光,帶領著隊伍走向勝利!
路易斯就是米莉安的黑暗生命里的溫暖之光,為她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指引了方向,能夠跟隨內心的力量,綻放自己獨特的微光,照亮她孤寂的夜空。
正如愛因斯坦寫給女兒的一封信中說到的:有一種無窮無盡的能量源,迄今為止科學都沒有對他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這是一種生命力,包含并統領所有其他的一切。而且在任何宇宙的運行現象之后,甚至還沒有被我們定義。這種生命力叫“愛”。
上一篇: “止語”是一種很高的修行嗎?
下一篇: 《落日滄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