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地質,就選擇了艱苦,也意味著勢必走上一條不斷探索、不斷攀登的不平坦道路。生于1942年的溫總理,畢業于北京地質學院地質構造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在地質系統工作過18年,期間寫下了大量工作、學習筆記,筆記真實反映了溫總理認真、專注、執著、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科學精神,以及對地質工作改革的孜孜不倦探索和思考。
我的面前就放著這本《溫家寶地質筆記》,綠色的封面也許象征著祖國的山山水水,也許象征著溫總理在艱苦環境下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經歷了歲月磨練,依舊初心不改,執著向前的精神。
從1968年至1985年,溫總理在地質系統工作了18個年頭,但如果從大學學地質算起,他在地質行業待了整整25年,而且大多是在艱苦環境中度過的。25年的地質韶光,印刻下了一個青年人生軌跡的青春底色,25年自然的無限寂寥和闊大,潤養了一個青年沉默向上的堅韌內核。從學校走向工作崗位,從動亂歲月到變革的年代,從滿懷青春朝氣的年輕歲月到成熟的不惑之年,從地質調查研究到地質業務管理,從普通的地質隊員到擔負國家重要責任的領導人,讓我看到了溫總理如何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如何從平凡人成長為一個不平凡的人,在成為不平凡的人以后,始終仍堅持做一個平凡的人,真正詮釋了“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志不倦”的高尚情懷。
這本書收錄了溫總理1968至1985年在地質系統工作期間的160余篇筆記、24篇回憶文章和50余幅照片,并根據不同內容分為野外地質考察筆記、管理工作筆記、調研筆記、學習研究筆記四個部分。內容豐富、字跡雋秀、書寫工整、圖文對應、以圖代文,這些直觀呈現視覺沖擊的筆記影印件,如同漫漫長路的一個個交通標識,引導著我們進入作者激情燃燒的青春時代,深入作者的內心世界。
在書中,可以看到溫總理以一顆單純耿直的心全身投入到了地質工作中,以及對學習的渴望和對真理的追求。這里,既有對筆記內容的解讀,又有對自己成長經歷的回顧、還有對工作的思考和人生感悟,反映了溫總理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和積累知識為人民的過程。
不是看到這本書,我真難以想象,身體瘦弱的溫總理從1969年春天進入到祁連山開始,淘洗重沙、打巖礦標本,和同事們徒步登高山,騎牦牛過湍流,喝冷水、吃涼饃,常年行走在深山大漠進行野外考察,一步步逐漸深入到實際的地質工作當中,多次在艱苦的野外工作中遇到險情,幸而都化險為夷。他以高山為伴,以地質工作為榮,從容地直面各種困難,一步一步地前行和攀登,從未退縮,留下了一篇篇珍貴的地質記錄。對他而言,這段時光雖然艱苦,卻平靜,純粹,闊大,珍貴得就像一塊璞玉。
溫總理從學生時代就特別愛學習、愛閱讀,直到走上工作崗位,他仍然不忘讀書,期間閱讀學習了大量政治、歷史和哲學書和中外名人名著。他在書中寫道:“工作之余就按自己定的學習計劃讀書,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放松自己,打打撲克,下下棋,聊聊天,而是抓緊時間看書學習。”在別人的休閑玩耍的時間,他卻在不斷地豐富自己、積累自己,如饑似渴地閱讀,也如饑似渴地記錄。在這本書里,有一部分“文史讀書筆記選”影印件,密密麻麻的藍黑色鋼筆字跡鋪滿紙張,大量摘錄和點評,讓人震撼。正是憑借這種勤勉的精神,他在專業上不斷成熟,為后來他從事國家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9年,溫總理結束了12年的野外地質工作和生活,30多歲任甘肅省地質局地礦處副處長;1982年調任為地礦部政策法規主任;1983年國務院任命地礦部副部長,那一年溫總理只有41歲。短短幾年時間,他被連續提拔,官位越來越高,可從未敢有絲毫的放松。但在他看來,一個人沒有遠大的理想和真才實學,沒有實際的經驗和工作能力,除了日益增長的虛榮還有什么意義?因此他在不斷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
在他擔任地礦部領導的三年間,他寫出了一篇篇調查報告,出臺了一系列指導地質工作部署和體制改革的文件,推動了地質工作體制改革的健康發展。深入基層調研的時間多達200余天,五下東北走訪了東三省30多個地勘單位,用時134天;到東中西部地區調研;在陜西調研24天;到新疆調研15天;到湖南、廣東、江西三省調研30天;到四川、云南調研31天等等,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
如今作為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回顧自己的學習、工歷程,感到十分欣慰,沒有遺憾,沒有辜負自己的生命,沒有辜負他所熱愛的人民。
從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起,我就沉浸在一種震撼的情緒中。溫總理本人專注、執著和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以及濃濃的地質情懷深深感動著我,看書的過程不但是我學習的過程和認識不斷提高的過程,更是一個讓我蕩滌心靈的過程。
通讀全書,我深刻地感到,溫總理無論是作為一個基層的普通地質工作者,還是擔負更大責任的崗位上,始終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苦干,行事做人的作風始終如一。
我也是在地質系統工作的一名光榮的地質人,我想,我們每一個地質人都應該學習溫總理“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志不倦”,始終不改初心,執著向前的高貴精神,摒棄浮躁,寧靜致遠,重拾那份純粹、專注、堅持。正如他在筆記所寫:我堅信,沒有翻不過去的山,也沒有到不了的嶺。山越高,意志愈堅;嶺越遠,胸懷愈寬。一個不畏艱難困苦的人,一定會到達光輝的頂點。
上一篇: 《落日滄茫》序
下一篇: “紅寶石”抉擇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