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長 不可虛度
──讀郭興良、馬榮春夫婦《詩文儷匯》有感
林 瓊
《詩文儷匯》是郭興良、馬榮春兩位老師的散文、詩歌合集,按內(nèi)容分為綠野散蹤、人文旅思、品俗脫俗、觀聽心語、桃李芬芳和情韻理趣6個版塊、77件作品。在品讀全書的過程中,總有一股暖流不能自控地在我心間流淌,我的思緒被作者的旅行見聞和神思遐想、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和對他鄉(xiāng)的贊美、家庭生活小記和教書生涯回想、對孫兒成長的冀望和對學生成才的欣慰所牽引,那一篇篇璧坐璣馳、炳炳烺烺的作品,讓我收獲滿滿的正能量,亦讓我了然:人生無長,不可虛度!
人生無長,應心中有愛。《詩文儷匯》是一部充滿溫情的書籍,透過兩位老師輕松流暢、沉實練達的筆觸,可以讀出他們的人生是滿含愛意的人生。從郭老師《我的許多個“第一”》獲知,中小學困難補助、省招辦補足的路費、大學寒衣補助和人民助學金,是支撐作者由家族第一個小學生華麗蛻變?yōu)榈谝粋€大學生的堅強后盾,作者常懷感恩之心,寫下了“祖國母親給了我許多個‘第一’,我應該用更多個‘第一’來回報親愛的祖國”的深情誓言。參加工作后,作者始終牢記誓言,不忘初心,不遺余力地為教育事業(yè)、為祖國和人民貢獻著綿薄之力。作者對祖國母親愛得深沉,他們的游記,不僅是旅行見聞,還是對祖國秀美山川、人文風情以及五千年輝煌歷史的深情謳歌與崇高贊譽,“我在極邊的喀納斯,看到了自然的美麗,感到了歷史的厚重,也觸到了時代的脈動”(馬榮春《感悟喀納斯》)、“泰山碑刻才琳瑯滿目,單精品就達百件以上,它們鋼澆鐵鑄般地銘鏤下了祖國歷史的風云,它們匯成了豐富燦爛的藝術寶庫”(郭興良《登泰山》)、“我贊嘆祖先想象豐富之超常,技藝之精湛,更贊美中華民族奮飛的志氣和精神”(郭興良《絲路旅記(武威)》)、“正是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西雙版納到處呈現(xiàn)出民族團結(jié)、祥和康寧的情景”(馬榮春《版納屐痕》),等等,皆真實、簡潔、直接地抒發(fā)了對祖國母親的深情厚誼。作者愛祖國,更愛哺育呵護他們成長成才的故鄉(xiāng)。他們?nèi)嗽邴惤危南倒枢l(xiāng)情,寫下了“或許正是愛,才使我將‘滇西麗江’與‘滇東會澤’緊密地拉連在一起了”(郭興良《麗江放思》)的肺腑之言。他們用“觀之如千匯萬狀的翰墨、丹青長卷,品之似千變?nèi)f化的華彩樂章,是大自然寫在雨碌土地上的神奇組詩”(郭興良《雨碌地縫游》)這樣大氣磅礴、富有詩情畫意的句子描寫雨碌地縫,不禁讓人浮想聯(lián)翩,甚至為之心旌蕩漾。特別是“古城風情,是韻味悠長的詩,是永不消逝的歌”(馬榮春《古城風情》),激起我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我的故鄉(xiāng)——馬龍,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地方,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同樣如詩、如歌、如畫般深深印刻于我的腦際,日久彌新!正當我悵然于無法如作者那般盡情謳歌故鄉(xiāng)之時,《重陽馬龍行》(郭興良)赫然映入眼簾,讓我欣喜不已。我難掩心中的喜悅與激動,細細咀嚼它、慢慢回味它,方才知曉作者曾多次踏足馬龍并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不僅深切感受到馬龍人的熱情好客,還親歷了馬龍的騰飛巨變,因有感于馬龍生態(tài)景觀美、人居環(huán)境好、空氣質(zhì)量優(yōu),不惜給予“如果有一天到了需要灌裝‘新鮮空氣罐頭’時,我想馬龍將成為最好的‘氣源地’”的至高評價。因為作者心中有愛,他們所到之處、所贊之地似乎都變得愛意滿滿。有愛的祖國,闊步向前;有愛的城市,意蘊悠遠;有愛的人生,精彩無限!
人生無長,應心懷夢想。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無論經(jīng)歷的是風和日麗還是酷暑嚴冬,作者都為了理想不懈追求、敢于擔當、勇于擔責。上學時,因向往三尺講臺,雙雙報考了師范大學。工作后,因忠于事業(yè)、敬畏工作,寫下了“作為教師,我們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課程本身所蘊涵的豐富的育人因素”(馬榮春《寓“育”于“教”》)的感言。他們精心播撒下“教書與育人”的種子,傾心培育出“桃李滿曲靖”的參天大樹。看著莘莘學子茁壯成長、不斷成才,在不同領域闖出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他們深感喜悅和幸福。從教數(shù)十載,所教學生不勝枚舉,無法一一列舉,郭老師敘寫了張麗萍、王平永、蔣惠、彭文邦、馮國耀情注健筆、鍥而不舍的故事,還不忘真誠告知其他學生“數(shù)例在筆下,萬千存心中”(郭興良)!臨近退休,馬老師對工作念念不忘,寫下了“假如人生真有來世,那么,下輩子我還當教師”(馬榮春《下輩子還當教師》)的傾情告白。“教師”既是他們兒時的夢想,又是他們用大半生汗水和心血傾情詮釋的責任,寥寥數(shù)語,足見他們在尋夢的道路上從未迷失方向,亦從不曾止息。退休后,郭老師依然心系學校,仍舊樂此不疲地為事業(yè)奔忙,專門為《曲靖師院報》創(chuàng)刊200期,寫下《我心常系》的華章。即便是古稀有余,他依舊懷揣對夢想的執(zhí)著與渴望,接受采訪時,不假思索地道出了“我最想要的是時間,最想做的是讀書”(郭興良《我想讀書》)的心聲。它如同美妙的樂章輕輕撥動我的心弦,開啟我對人生的重新思索。作者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面大有成就、久負盛名,可年逾古稀仍然孜孜不倦讀書、持之以恒寫書的精神,為我們年輕人樹立了榜樣。亦讓我頓悟:尋夢之旅,永遠在路上!追夢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趁現(xiàn)在讀書,未為晚矣!勤學善思、筆耕不輟,即便不能成為一位聲名遠播的作家,亦可成為一名胸有點墨的筆者。
人生無長,應開心明目。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者就是在讀與寫中磨礪思維、增長才干,在行與思中開闊視野、開心明目,逐漸成為博洽多聞之人的。通過諸多讀后感、觀后感,可以看出作者涉獵的書籍之多之廣,讓人不覺為之驚嘆!《黛玉形象塑造有感》(馬榮春)一語破的:“在他(曹雪芹)筆下,林妹妹的性格是那樣矛盾復雜,既脆弱、又勇敢,既冷雋、又深情。”客觀、準確、全面地評價和還原了“林黛玉”,顛覆了很多人對她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直觀印象;《<水滸漫話>系列》(郭興良)則用淺顯易懂、生動鮮活的筆觸記述了魯達、林沖、武松、李逵、宋江等梁山好漢的興趣、志趣和樂趣,讓這些人物的形象活靈活現(xiàn)地浮現(xiàn)于讀者腦際,讓人不禁拍案叫絕……作者愛讀書,也愛旅行,從市內(nèi)的馬龍、沾益,到省內(nèi)的麗江、西雙版納,再到天南地北(海南、北疆),都留有他們堅實的足跡。更難能可貴的是,悠然享受旅途的歡欣與愉悅,切身感知人與自然、人與城市的融合之樂時,作者仍不忘放飛思緒的翅膀,穿越時間的屏障,拉近古與今、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從20余篇精美絕倫的游記中,不僅可以領略旅游地或旖旎俏麗、或神奇秀美、或險峻刺激的風光,還可以學到許多人文歷史知識。《登泰山》(郭興良),讓我知曉了岱廟的由來;《海南行》(郭興良),激起我對“五公”的萬千思緒;《翠山秋韻》(馬榮春),讓我偶獲明代正三品大員曾于翠山寺內(nèi)削發(fā)隱居的典故;《絲路旅記(敦煌)》(郭興良),讓未能一覽敦煌真面目的我,有幸提前了解莫高窟開鑿的歷史背景,并過了一回虛幻的“伎樂飛天”之旅;《曲靖、馬龍與三國歷史文化》(郭興良),讓我盡情暢想諸葛亮七擒孟獲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北疆行》(馬榮春),讓我認識了一種叫“蘇吾爾”的古老樂器……細心品讀作者之所見、所聞、所記,我對他們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對讀與寫、行與思亦有了新的感悟!
我不知道我能否成為如作者那般見聞廣博之人,但我相信:心中有愛、心懷夢想、開心明目,簡單的生活隨處星光熠熠,平凡的人生同樣星光熠熠!
作者姓名:林 瓊 工作單位:中共曲靖市委政策研究室
郵 編:655000 聯(lián)系電話:13988908586、0874-3101062
聯(lián)系地址:曲靖市麒麟?yún)^(qū)文昌街67號曲靖市委機關大院賓館3號樓曲靖市委政策研究室4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