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文字,平實人生
——讀《回望的風景》
徐紅波
九月的長陽,空氣里彌漫著桂花的幽香,我驚訝于那些細細地碎碎的小花兒竟能熏香整個縣城。從桂花樹下走過時,我舍不得快走,唯恐錯過了絲絲美好。有幸收到熊永樹先生的散文專著《回望的風景》,立刻在燈下靜靜地閱讀。
熊永樹先生在機關工作,工作繁重,業余仍從事文學創作,而且非常勤奮,在報刊上發表了大量的鄉土散文,這種執著的精神讓我等汗顏。散文集由溫新階老師作序,曾在縣圖書館舉行的文學講座中聆聽溫老師的教誨,字字句句真摯實在,讓喜愛散文的我受益匪淺,對自己的文學之路看得更明確,也倍添信心。看著溫老師的溫文爾雅的序言,讓我對接下來的文字有種迫不及待的感覺了。
散文集一共分為四個部分:故土親情,歲月履痕,國土情節,行走筆記。在他的筆下,依依之戀,眷眷之情。故鄉的山川河流,花草蟲魚,無不清新、靈動;少年時的苦難生活里散發著溫暖和幸福的味道;故人鄉情的回憶,袒露了樸實善良的靈魂;基層的工作經歷,繁瑣卻富有成就感;大江南北的探古尋幽,拓寬了生命的界限……這些散文素樸誠摯,細膩逼真,充滿了生活趣味。似土家的炕土豆,外形樸實,口感貼心,又似清江的綠茶,清清淡淡,讓人四體舒暢。
看這本書,眼前浮現一個個人影,他們與我素昧平生,卻如此清晰生動。作者或重彩濃墨,或素描勾勒,描繪了親人鄉鄰同事的眾生相,展現了他們的悲與喜。在文章中,堅強仁厚的母親,爽朗樂觀的岳母,愛熱鬧愛唱歌的大媽,盡職盡責的幺爹,苦盡甘來的大妹,勤勞能干的二憨子哥,患難與共的愛妻,獻身國土的“殷專家”等,他們各具神態,卻都散發著真善美的光澤,聚攏到我們眼前,再現艱難世事,苦樂年華。
看這本書,你好像置身于土家山村,感受馥郁深厚的土家文化。在《遠處的哦嗬聲》里殺年豬的熱鬧興奮,趕仗(打獵)里此起彼伏的哦嗬聲,還有活潑俏皮的山歌“隔河望到姐出來,聲音隨著風吹來,聽到情歌哨聲響,姐兒忙得跑掉鞋,辮搭子忙得豎起來。”一直以來,我都很想把筆墨伸向這部分,終究因為文化底蘊不足,寫不出土家文化繁花似錦又渾然天成的感覺。
看這本書,你仿佛悠然徜徉于桃花源中,聽著牧童吹奏著悠揚的小調。《水田灣記事》里“調皮的魚兒在潭水里歡快的游曳,細小的鱗片在金色的太陽底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各種各樣的野蜂在花叢中嗡嗡的親吻,拖著蘸滿花粉的后爪蠢蠢的醉飛”“外婆忙完雜事,踱著三寸金蓮,一步一擺地來到稻場上,望著花舞蜂飛的板栗樹,目光逐漸變得迷離,有時嘴里竟會不自覺地哼唱出‘板栗開花一條索’的山歌句子。”我想也正是山村的清新與純凈,塑造了他樸實的性格,細膩寬廣的胸懷,以及樸素的文字。
看這本書,你不由自主地也去咀嚼著往昔的苦難,卻發覺它們已成為生命最美好的一部分。早早失去了母親的熊先生在《一縷清風伴我行》中寫到“天剛蒙蒙亮,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背上背架子,就往山上爬,要趕在太陽出來之前,割回一捆肥嫩的羊草”哪怕如此艱辛,“這么多年過去了,田野里那縷清涼的風卻時常吹在我的心頭,它幫我消除暑熱,去除煩躁,使我心安神寧。”拿破侖有句名言“人,是從苦難中滋長起來的”苦難豐富了我們的心靈,磨練了我們的意志,讓我們更加珍惜擁有的一切。
看這本書,你還會了解國土人的艱辛,為夢想而奮斗的快樂;你還會跟著熊先生走遍大江南北,追尋遠方的風景,看一路花開。
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說:“散文,就是寫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寫下來的東西。”熊先生用平實的語言,講著普通人的故事,本色而不拿捏,真誠而不造作,娓娓道來,飽含對歲月生命的感悟。在浮躁喧囂的塵世,讀一讀這些文字,是難得的愜意。
(編輯:作家網)上一篇: 多彩的風景
下一篇: 《文化苦旅》讀后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