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在人類為了生存、尋找文明的過程中,經歷了許多歷史的滄桑,而土地承載了這歷史的厚重。在世界上,我國是土地資源匱乏的國家,土地總面積雖然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國的人均土地面積只有0.777公頃,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積0.106公頃,還不足世界人均數的43%,沙漠總面積約71.29萬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西北、北方9個省區,面對歷史上人類不斷地開發,伐木,破壞森林資源,開礦,占用土地建設住宅,使原本缺乏的土地資源的不斷減少,很感謝中國國土資源作協組織這次征文,由于本人多年參入從事房地產策劃、銷售工作,因此對當前國土資源需要保護寫下如下文字。
房地產開發;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房地產開發蓬勃發展,目前已經覆蓋全國的大江南北,無論是從內蒙的呼和浩特還是海邊青島,到處是新建設的項目,城市的擴大、開發區的建設,老村莊的消失改造,到處是新建小區高樓矗立,改善解決了人民的居住條件,提高了地方的財政收入。但是、由于過度開發,也閑置了大量的房屋和土地。在溫州、在杭州、在包頭,在呼和浩特,在沈陽,在天津、在濟南、青島、煙臺、萊西、海陽、乳山、威海到處都有大量的閑置未售出的樓房,僅從青島房地產業人士透漏的數字,青島目前閑置房就高達二十萬套,這個數字沒有包括各地業主已經購買但是閑置多年的房屋。
看那大片的新蓋的樓房、就是已經賣出部分,前來居住的業主也非常少,有的地方晚上全樓沒有燈光,很少有業主前來小住,就是個別來住,那孤獨地燈光也是那樣的凄涼,在這種情況下,樓內的暖氣、煤氣等配套項目也難以上馬。今年五一我在北京出差,通州遇到幾個文友,他們都在山東威海購買了房屋。房子購買的價格比較便宜,我問:“你們能去住嗎?”他們說:“現在不可能去住,那里還沒有暖氣,醫院,超市都比較遠,配套不行!”可見,他們的購買不是為了現在居住,只是為了人民幣保值,他們和我認真地說“北京市政府要遷通州,這里房子現在10000元,購買正是時機,買一套保值吧?!蔽耶敃r考慮年齡已經到了老年,不能奔波了,就不想考慮購買了,誰知,現在的價格真的翻番了。
每一個城市都在規劃,拆遷、改造、搞建設,樓越蓋越多,價格越來越高。我最近到濰坊市濰城區城關街道辦事處的幾個村莊去,那里的幾千畝肥沃土地已經全部規劃到城區的建設等待開發,村民每戶都可以得到幾套房子,未來、已經購買的房屋的閑置將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和問題。
在萊西市,大沽河畔的上千畝良田正在招商引資,建設別墅,濕地公園和居民區,我與當地的一位街道辦事處管招商引資的領導交談,在他們區一般的基層領導中,有4套、5套、房子那是太普遍了。
在萊西開發區上海路附近,全部是新蓋的大樓,但是,許多樓座晚上沒有燈光,路上沒有人影,因為房屋大部分閑置。
目前,隨著拆遷改造舊村莊,企業破產改造商品房,開發新區建設新項目,閑置的房屋還會繼續增加。
山東的諸城、高密、煙臺等等許多城市都是如此,全國的閑置房屋到底有多少?根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我國的閑置商品房竟然能為全世界的人口提供房子,這個數字可謂驚心動魄!
我國目前耕地面積約18.26億畝 ,由于近年來的開發,已減少1億多畝,據新華社報道,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我國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一直被看做值得自豪的成就。但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在審議中清醒地指出,“目前,我國人均耕地面積由10多年前的1.58畝減少到1.38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這個數字還在減少。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到來,過度開發造成房屋的閑置風險也將會加速步伐到來。而我們的肥沃土地失去卻再也不會歸來。
城市規劃加快了樓市的發展,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但也嚴重影響了土地資源的保護和使用。沿著鐵路線往兩側看,許多地方大片大片的荒地長滿了篙草,許多村莊土地閑置現象嚴重存在,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流向了城市,從事建筑,裝潢、采礦等行業,有的村子里成了老人、婦女和留守兒童的天下,造成土地荒蕪,沒有勞動力耕種!
許多農民算了這樣一個帳,在城市裝潢建筑業當小工,一天也得給300元工資,在農村種地忙活1年,收的莊稼也賣不了當時錢,還得搭上種子和時間。
我經常自己反問自己:“十年后誰來種地、誰來養豬?農業現代化靠誰實現?難道是依靠留在農村的老弱病殘勞動力嗎?”樓市的發展能增加地方政府的收益,但是房屋的閑置和土地的荒蕪卻是不可忽視的資源浪費,破壞土地資源將會影響子孫后代生存而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千古罪人。
工業生產:工業生產的排放是造成土地污染的最直接禍源,工業產生污水、廢氣、輻射的企業必須采用科學手段治理。從90年代起,城市的污染企業按照環保的要求采取關,停、轉的方式并予以遷出城鎮。象化工廠,農藥廠,蓄電池廠,電鍍廠,化肥廠都陸續從市區遷出。但是,遷到農村去后它們排放的污水、廢氣是否治理?
我們家附近的青島蓄電池廠遷到了馬山,青島農藥廠遷到了哪里?青島電鍍廠,青島自行車廠早已經破產,那青島工具廠,鋸條廠、水箱廠,內燃機廠,染料廠遷到哪里了?原來他們都是污染大戶,現在遷到農村后把污染的水排放到哪里去了?
我們在新聞報道上不斷看到農村水源和土地被污染的事實。也看到農村有的地方出現了癌癥村,毒水河的事實,怎樣才能避免呢?
記得60年代,我在濰坊農村插隊,那時侯、生產隊的農民沒有錢去購買化肥,每天去濰坊打掃糞尿回來加土發酵當作肥料,農民家中家家養豬,戶戶積肥。施肥到地里。那地里的莊稼就是靠這種土家肥長的旺盛。小麥長到齊胸高,玉米,谷子的產量年年高產。自從公社推廣,種田開始用了化肥,拋棄了農家肥,肥沃的土地對化肥產生了依賴性,土壤的有機結構受到了破壞,我們的土地種植的賴以生存的糧食也受到了污染。
“地球是我家,保護靠大家”。農作物吸收了土壤中的某些無機和有機肥料,得不到新是補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用化肥,有機得不到補充,造成土壤品質嚴重惡化。
遷移到農村的企業排出的工業廢物直接污染土地,工業灰塵等的沉降、廢氣交換、廢水排放、廢渣堆放等,污染到了土壤。使耕地質量退化,也嚴重地破壞了土地結構。
劇毒農藥的使用污染了土地,使我們的土地種植的農作物也含有危害人類健康的毒素,據科學家推算,現在停止使用劇毒農藥,也得數十年土壤中的毒素才能消除。
無計劃的開礦、挖煤、礦石堆放,淘金、金屬治煉對我國農村土地的污染占用日益嚴重,我們的土地在哭泣!
我認為:開礦、挖煤、礦石堆放,淘金、金屬治煉必須納入國家管理計劃,誰污染,誰治理,達不到排放指標就不能生產,任何人不能邊占用農耕用地。
目前、珍惜土地,保護耕地刻不容緩。我想:如果人類還要長久地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就應該保護這土地!既然要建設工廠,就要考慮到污染物的排放,因為傷害土地就是傷害我們人類自己。
植樹造林:我國自古就有植樹造林的光榮傳統。因為植樹造林可以美化環境,保護有限的土地資源。記得我剛插隊農村,我們知青分給原來村里的小學校當作宿舍,我看到很大的校園空蕩蕩的,便把身上僅有的人民幣全部二十元買了40棵梧桐樹苗栽種在院子里,僅僅4年,樹苗都長成了碗口粗細的大樹,在梧桐花開的時候,滿院子梧桐花香,那快樂心情至今難忘。
記得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詩歌“手栽兩松樹,聊以當嘉賓”;“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蘇軾任杭州刺史時,在西湖湖堤上種樹,因而留下了“蘇堤春曉”這一著名景觀。柳宗元的詩歌:“手植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清末左宗棠的幕僚楊昌俊以詩歌頌左宗棠種樹的事跡:“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br/> 走遍天下,所有的名勝古跡,都有先人們留下的綠蔭。在黃帝陵,傳說是黃帝親手栽種的柏樹(稱“黃帝手植柏”),郁郁蔥蔥,令人頓生思古之幽情;古城曲阜有孔子的“先師手植柏”。泰山岱廟也有“漢武帝手植柏”。這些千年古樹現如今都成了重點保護文物?!爸型淅祥喨硕唷?,炎黃子孫樹下瞻仰時,自然會生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崇敬之情。
每年公歷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起初,植樹節是個農歷節。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先生重視植樹,把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紀念這位革命先行者,就將孫中山逝世的公歷日期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樹木不僅在工農業生產中被廣泛利用,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而且對人類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可以說是人類密切的“朋友”。根據科學家計算:樹木可以產生氧氣,一畝樹林每天釋放的氧氣足夠65個成年人呼吸。植樹造林可以凈化空氣,樹木能粘合空氣中的塵埃而使空氣清潔、新鮮,一畝樹林一年可吸收塵埃20~60噸。在人口越來越密集的現代化城市,隨著車輛不斷增多,灰塵也越來越大,霧霾日也越來越多,多植樹是凈化空氣的有效途徑。
植樹造林還可以防病治病,樹木能釋放出大量有益氣體,能治療疾病,對人體有良好作用,如楊樹就能分泌出植物雜菌素,可以殺死白喉、肺結核、傷寒等病原菌。植樹造林還可以美化城鎮,降低噪音,為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環境。
既然植樹造林有如此多的好處,我們的認識就不能停留在種樹僅僅是為了滿足生產需要,而是要把它提升到民生工程的高度上來,審視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切實提高植樹造林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當前土地資源相對緊缺的情況下,綠化荒山荒坡,開展植樹造林,這是保護土地的一項強有力的措施。
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做為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愛護地球,保護有限的土地資源。不能亂排污水、亂倒垃圾。不能濫砍伐樹木。不能對農作物使用強力殺蟲農藥,不允許任何人往我們的江河湖海排放有毒污水,讓我們為大地穿上綠衣,種植森林。保護我們的每一寸土地,給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的是藍天、白云,純凈的江河湖海水,讓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花更艷。使我們中華兒女世世代代美好地生活在祖國的神州大地!
下一篇: 土地的情意——評《大地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