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市北的歷史人

來源:作者:于向陽時間:2015-08-04熱度:0


——訪《記憶中的市北》1、2、3、4、5、6集文化叢書的作者們

采訪提綱:青島日報記者:笑言     被采訪者:于向陽、趙汝永、李巖、陳怡霖、張潤東、楊昌群、張海濱

 

笑言問:1、本次有哪些老師參與挖掘和整理工作?主力軍是哪幾位?

于向陽答:編寫《記憶中的市北》的青島作家們大部分都是生在市北,在市北長大的老人,他們親眼目睹市北區解放前后的巨大變化,他們熱愛市北,渴望把市北區每一個山頭景點,每一個村莊,每一個里院,每一個企業的發展歷史都寫下來,留給我們的后人。這個想法在2009年就得到了市北區檔案局劉偉局長和副局長葛燕悌的支持,在她們的支持幫助中,由青島作家協會作家于向陽、李巖帶領著60多位作家們從2010年到2015年6年中,《記憶中市北》每年出版一集,連續6年,《記憶中市北》1、2、3、4、5、6集出版問世!

本書的作者比較廣泛,有來自企業的作家學者:于向陽、趙汝永、李巖、滕學臣、陳怡霖、張潤東、楊昌群、張海濱、馬世柱、徐學清,劉慶川、徐明臣、鞫德章、魏慶福、宋立嘉、董克霞、陳光榮、周老川、韓松禮等,也有來自青島市區機關的領導和名人:紀宇、李治亭、董夢知、張璋、王鐸、呂明康、韓嘉川、吳寶泉、戴新閣、孫延明、侯修圃、李慶年、王磊、徐琨源等,具初步統計,參入創作寫歷史文章各階層的作者已經超過100人。《記憶中市北》1、2、3、4、5、6集涉及范圍從村莊、街道、里院、老字號、老企業到德國兵營,1、2、3、4、5號炮臺、戰略堡壘,都需要作家們去搜集大量的歷史素材,付出無數的勞動編寫,采訪。在每年我接到劉偉局長和副局長葛燕悌布置的任務后,召集開會最先傳達的是青島作家協會老作家趙汝永、李巖、滕學臣、陳怡霖、張潤東、楊昌群、張海濱幾位老師,他們是編寫本書的主力軍,按照每一本書有100篇文章算,五年共發表文章600篇,而這些主要的作者完成文章采訪編寫作品的數量分別為:于向陽100篇 ,李巖 40篇 滕學臣 50篇 張潤東 50篇 趙汝永50篇,陳怡霖20篇,楊昌群、10篇張海濱10篇這些主要作者的作品約占全書六冊作品的一半。這些作家們不計報酬,為了挖掘挽救市北區的歷史,走訪村莊、街道、里院、老字號、老企業,寫下了一篇篇歷史的影象,匯集成書。

笑言問:2、有哪些資料是首次被發現的(無記錄無報道過的)?具有什么意義?誰發現的?遇到過哪些困難?

于向陽答:青島是一座經歷過二代帝國主義侵占,奴役的城市,青島是一座紅色革命的發源地,青島市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的主戰場,青島是一座到處是異國風味建筑的城市,,是一座愛心盈溢,奉獻無私的城市。寫好青島的厚重歷史,使生生不息的文脈得以延續,能讓人們在匆忙的奔波里放慢腳步,讓人們去感受那些匆匆逝去的時光,追尋那些漸行漸遠的記憶,是我們每一個老一輩的朋友應該擔負的責任和義務。青島的市北區位于青島市中心,是由原市北、臺東、四方區合并而成,位于市北區的太平山,貯水山,浮山后、仲家洼、海泊河、洪山坡、吳家村、河馬石、埠西村、烈士陵園、德國兵營,1、2、3、4、5號炮臺、戰略堡壘,商業老字號,老企業,還有在那舊世界留下的“無名白骨堆”都在訴說著侵略者給青島帶來的災難,敘說著那一段段屈辱的歷史。

《記憶中市北》1、2、3、4、5、6集最大的特點是作家根據采訪到歷史的真實寫文章,可以用筆名,但不允許抄襲,全書六集約600篇文章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本書作家到民間的采訪或者到市檔案館查資料整理而成。如:于向陽寫的二十年代日本人的溫泉療養院是海大沈漢祥老教授(已故)提供,新華樓、明新池(臺東大酒店)華美旅社、四方大酒店、是于向陽編寫整理曾經在商業部門工作采訪的店史,趙汝永老師整理的自行車廠,同泰橡膠廠,中醫名家劉季三,901地下商場,李巖老師寫的啤酒一條街、德國街,滕學臣老師的少年宮,著名導演沈凡等都是首次在《記憶中的市北》叢書中被挖掘的,其中全六卷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屬于編輯這六本書的作家們的版權,是作家們留給子孫后代的一筆厚重的財富。

   在青島市北區的許多地方過去連檔案都沒有記載,如:小村莊后面的韃子墳,是元朝以來蒙古族統治者與外來異族侵略者的公墓。滕學臣老師在多篇文章中做了報道。

青島的長寧路啤酒街,兩個葡萄酒博物館,各個小學,中學,大學都是作者親自到學校去采訪挖掘,譬如:寫吉林路小學的時候,我和高汜寬老師都是吉林路小學畢業的學生,但是,吉林路小學卻沒有檔案記錄,經過我們二人多次采訪得知:吉林路小學原來只是日本大廟附屬的廟宇,日本投降后才改做小學。而位于泰山路和吉林路拐角的針織三廠原來也是日本大廟的一部分。這些歷史事實沒有記錄,我們用采訪百年老人填補了檔案的空白。

許多、許多,打開我們的作品,基本都是原創,象嶗山煙廠,老字號長征旅社、臺東大酒店,新華樓澡堂,大陸茶莊、華美大酒店,市立醫院,紡織醫院、市北區醫院,港口醫院,青島碼頭石炭線,青島名校:上清路小學、上海路小學、13中學,11中學、第4中學、青島醫學院、科技大學等等,我們的作家用汗水和勞動填補了青島市北歷史的空白。

笑言問:3、整套叢書最大的貢獻是什么?一共整理記錄了哪幾大板塊、多少項不為人知的歷史?簡要介紹一下全部的叢書的數據性匯總情況。

于向陽答:《記憶中市北》1、2、3、4、5、6集按照歷史的真實,編輯的需要分為四——五大版塊。第一版塊為紅色記憶,基本搜集記錄了青島的百年歷史中侵略與反侵略的斗爭史。記錄和歌頌了中國共產黨在學校、在企業、在反帝斗爭中擔負的歷史責任和作用。

第二版塊為山頭、村莊、街道、大雜院,敘述了老城區的百年變遷,發生在村莊、街道、大雜院的民俗故事,如:青島山、貯水山、櫸林山、小村莊、水清溝、洪山坡,吳家村,海泊橋、和德國街、日本街、啤酒街、長寧路啤酒節、臺東三路商業街以及新華里、新民里、民眾大院等等。

第三版塊敘述的為市北區的民俗民風,從百姓的衣食住行到民間節日的集、會,如:糖球會、蘿卜會、元宵會,廟會,到禮拜集和市北的方言、美食小吃。

第四版塊敘述的是市北區的商業老字號,老企業和學校。如:聚福樓、新華樓、明新池(臺東大酒店)華美旅社、四方大酒店、大陸茶莊、乳膠廠的前身嶗山煙廠、面粉廠、同泰橡膠廠、車輛廠、內燃機廠、和市立醫院、紡織醫院等企業,青島立賢中學,第11中學、第13中學、吉林路小學、黃臺路小學、上清路小學等。

笑言問:4、哪些歷史是首次在《記憶中的市北》叢書中被挖掘的?哪些歷史是在叢書整理

答:《記憶中市北》1、2、3、4、5、6集最大的特點是作家根據采訪到歷史的真實寫文章,可以用筆名,但不允許抄襲,全書六集約600篇文章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本書作家到民間的采訪或者到市檔案館查資料整理而成。如:于向陽寫的二十年代日本人的溫泉療養院是海大沈漢祥老教授(已故)提供,新華樓、明新池(臺東大酒店)華美旅社、四方大酒店、是于向陽編寫整理曾經在商業部門工作采訪的店史,趙汝永老師整理的自行車廠,同泰橡膠廠,中醫名家劉季三,901地下商場,李巖老師寫的啤酒一條街、德國街,滕學臣老師的少年宮,著名導演沈凡等都是首次在《記憶中的市北》叢書中被挖掘的,其中全五卷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屬于編輯這五本書的作家們的版權,是作家們留給子孫后代的一筆厚重的財富。

笑言問:5、挖掘市北的歷史時,遇到過哪些難點?哪些片段是您最難忘的?

于向陽答:編輯《記憶中市北》1、2、3、4、5、6集最大的難點是稿件的征集和核對是否抄襲和稿件內容中敘述歷史的真實性。因此,每遇到一篇稿件,總是去有關部門核對,采訪。由于我生長在市北,在商業工作的四十多年中長期編輯史志,對于各個街道,村莊,企業、尤其是商業老字號比較熟悉,所以對稿件的審查也比較嚴格。譬如:有個作者從2010年到2014年投稿的數量是41篇,結果僅僅采用了他的3篇文章。其他的38篇文章屬于抄襲不能采用。青島有個著名的文史專家(XXX)在每一期征文都發來許多文章,但是大部分是寫市南的,僅僅有部分稿件寫人物卻又和其他老作家的文章內容重復。當我找到他問起原因的時候,他回答:“我們一起整理的資料寫成的文章!”沒有辦法,我只有選用文章的第一作者。

笑言問:6、作家們如何看這套叢書?對它的感情如何表述?有什么感觸?

于向陽答:《記憶中市北》1、2、3、4、5、6集已經編輯出版連續五年了,這六本書的故事已經成為市北區歷史的映像,許多文章被有關企業珍藏,其中于向陽寫的市北區的自行車、縫紉機、手表廠生產的三大件文章獲半島網征文二等獎:該文被人民日報全文刊登。許多作家們都千方百計索取每一本書,當作歷史的見證珍藏。青島華美大酒店是一個近百年歷史的老店,可是,連市檔案局都沒有關于它的歷史記載。為了寫這篇文章,于向陽采訪了現任經理和八十年代的經理和飲食業聚福集團的經理,又多次市檔案局反復查證,終于找到青島華美大酒店是解放前開業的百年老店的記錄。受到了青島華美大酒店等企業的感謝。中國作協、中國鄉土文學學會會長董夢知老師,青島市警備區政委、軍旅作家李治亭將軍,青島市市北區區委書記惠新安都為本書分別寫下了序言,肯定了作家們的勞動和成績!

作家們認識到:歷史在發展,百年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讓我們的青島的市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海泊河、吳家村、小鮑島、膠東路,華陽路、臺東鎮、水清溝等等都在訴說著昨天的故事,體育街的變遷,棚戶區的改造都迫切需要我們老一代文學工作者去及時記錄,去及時發掘、寫下那段變化,那段故事,那段歷史,這也是老一代給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在閱讀市北檔案局編輯的《記憶中市北》1、2、3、4、5、6集過程中欣喜地看到,青島作家們用生動的語言寫下了青島市百年歷史在街巷里院、工廠、學校發生的趣味故事,同時還真實地感覺到,《記憶中市北》1、2、3、4、5、6是一部青島市的發展史,對青島的歷史檔案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中國的歷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同志有一首詩:“前事不忘后事師,自來墳典萃先知。猶龍柱下窺藏史,呼鳳輿前聽誦詩。國步何由探軌跡,民情從以識端倪。上林春訊人間滿,剪出紅梅花萬枝。”正是如此,青島市在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等待作家們去發掘,去編寫,為我們的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也許,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我們還會繼續去采訪,回憶、搜集編寫《記憶中市北》的第7、8集——一直編寫下去,讓市北區的珍貴歷史得到發掘傳承下去。

                                    

功在千秋的好教材

李巖

  《記憶中的市北》已經出了五本書,第六輯也即將出版。回想這幾年與于向陽一起編這本書,辛酸苦辣自然有,但當飄著油墨香的書拿到手以后,那種從心底涌出的愉悅還是難以言表的。那些老市北的街道、企業、學校和老巷子、老房子的影像不由又浮現在眼前,歷歷在目,難以磨滅。想想看吧,已經堅持五年了,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當然,寫了五年,老市北該寫的內容也挖掘的差不多了,怎么樣才能常寫常新,不斷出新呢?我想,不能局限在寫過的內容就絕對不能寫了,要換一個角度寫,以生活為主線,不局限于史料,將生活中的一些小片段、小故事、小人物揉進去,寫出老百姓生活在老市北的方方面面,喜怒哀樂。

李巖發言:生活在老市北,對老市北就情有獨鐘,那些生活的一點一滴就難以割舍。為了將內容往縱深引導和發展,就要深挖記憶中的那些看似不經意的閃光點,小中見大。這是我主要寫了“市北區老電影院的零散印象”,講述了在老市北區電影院看電影的一些細節。還寫了《海云老街市昨天與今天》,家在海云庵,曾在那里生活過,十分熟悉的老巷里,對海云街附近的每一條路,仿佛又是那樣親近迷人,絲沒有陌生感。我還寫到《歷盡滄桑的青島醫學院》,它的前身日本高等女子學校建于1917年,設立在市北區黃臺路10號,在這條路上的最西端,應該是青大現存最老的建筑了。“海爾”冰箱等電器聞名海內外,寫特地寫了它《從合作社發展到青島電冰箱總廠》的艱苦創業的歷程。最近我經常去市北區的工人文化宮聽《每周一講》,便采寫了《島城的最早文化陣地——青島工人文化宮》一稿,述說了工人文化宮的來龍去脈和近幾年來請專家講課所取得的巨大成績。此外,我從記憶的的深處還想起了《記憶中的青島日用化工廠“馬牌油”》,著名的“馬牌油”全名馬牌潤面油,是在上世紀30年代,由一位德國人把它帶到青島,并開始建廠生產的。因物美價廉、香型獨特,冬季對皮膚有著獨特而有效的保護作用,小小“馬牌油”迅速風靡青島市場,受到青島人的特別青睞。

李巖發言:為填補《記憶中的市北》前五輯沒有涉及到市北區的大學,我便專門采寫了一組《青島化工學院的前世今生》《山東紡織工學院的變遷》和《青島理工大學的前世今生》的稿件,因為位于市北區的這些大學為青島乃至全國多年來輸送了眾多學有所用的個性也專業人才,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值得我們記載下來,為辛勤的園丁們樹碑立傳,為苦讀寒書的學子們搖旗吶喊,我們沒有忘記中國的教育事業,隨著改革教育的發展,必定會展現出新的前景。畢竟手頭材料有限,這方面的內容還需要充實、補充更加完善

市北的歷史,是一部活的歷史。有人將它記載下來,是一個功在千秋的好事。我在青島居住已經26年了,市北區作為青島的老城區,不管在城區面貌上或在經濟上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記憶中的市北》已經出版了六輯,文友們以鮮活的事例留下了市北區活的檔案。我在這五本書里共撰寫了40余篇文章,啤酒街、德國街,臺柳路等等都與我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譬如我在《記憶中的市北》第四輯中,我寫過《消逝的青島東方針織服裝公司》一文。

因為我在青島做了20多年外貿工作,外銷針織外衣訂單大都下在這個服裝公司,所以對其發展和生產過程都非常熟悉,寫起來得心應手。至今,該公司隨著經濟大潮的發展已退出歷史舞臺,但當年在這個公司我陪客商下單、驗貨的情形仍歷歷在目,工人們為出口創匯,為青島進出口業務做出了努力和貢獻。設備條件不太好時,他們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寒,經常為趕貨加班加點,兢兢業業,不辭勞苦。我為能將他們的足跡記錄下來留給后人感到自豪。現在,我和該公司中層以上的干部組成聯誼會,AA制幾乎每月一小聚,暢談友情,拉拉家常,聊聊好生活,倍感輕松、舒坦。

欣逢盛世,編史修志,始終是我們科學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國家進行經濟、文化建設的可靠依據,同時還是文學創作的重要素材。所以,老青島們用生動的語言書寫的島城百年歷史在街巷里院、工廠、學校中發生的百姓故事,對青島的歷史檔案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現實意義。為此,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在現有基礎上再深入挖掘老市北的名人“人物系列”,用更加精彩鮮活的人物特寫,進而串聯起市北百姓酸甜苦辣的平凡故事。只要有市北領導和檔案局領導的大力支持,我們會一本本寫下去,為老市北留下一筆精神財富,做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發掘市北文化  弘揚市北精神

趙汝永

在市北生活工作了六十多年,對市北可謂感情極深。但自參與《記憶中的市北》采寫以來,才對市北有了更深層的了解,從而產生更深厚的感情。

因為是工廠退休,所以對市北的工業特感興趣。在采寫中,才猛然醒悟:計劃經濟時代市民居家過日子必備的自行車、縫紉機、手表.“三大件”都是咱市北生產的,就連“沒有一木不成家”的“一木”也是安家落戶在市北。繼而,在進一步發掘中,我得知,在青島近代工業史上,最早的火柴工業、自行車制造工業、制針工業、甚至于機車制造,港口工業,紡織工業等等,都是以市北為發祥地成長壯大起來的。為此,我為市北作為“上青天”的青島支柱產業而自豪。

因為喜歡寫作,自然關注青島的文化發展。在采寫中,當得知《市北街頭詩畫》是青島最早的區辦詩畫廊,《臺東文藝》是青島唯一堅持20余年的區辦文學性綜合刊物,且為青島市培養出大批卓有成績的業余作者時,我為市北為繁榮青島文化做出的不菲貢獻而自豪。在采寫工人文化宮活躍的職工文化生活,區文化館的圖書借閱活動,“俠情小說”的鼻祖王度廬在市北生活的12年中,先后創作33部小說計600余萬字,且至今深受讀者歡迎的史實后,更為市北有此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自豪。

眼看著老市北與原臺東、四方等連成一片,新市北越來越豐滿,行走在市北的街巷,目睹日新月異的變化,在為之振奮的同時,往往在某些地段,某些老建筑,引發出萬千思緒。如解放前后中醫名家劉季三當年開辦診所的地方,原十一中學,波螺油子,原第三公園,四方街巷等地,都會撫今憶昔,激發出層層記憶的浪花,然后落實在筆下,最終形成《記憶中的市北》中的篇篇小文,朋友們讀后,都說市北的這些軼聞趣事,年輕人根本不知道,讀后對市北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受益匪淺。

采寫閱讀《記憶中的市北》中的文章,使我對市北了解得更多更深,對市北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的市北精神更為感動,從而更加熱愛市北。市北是青島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掘市北文化,就是豐富青島文化,弘揚市北精神,更是對青島精神的發揚光大。

                趙汝永匆匆于7月24日

感言

張潤東

《記憶中的市北》系列叢書,是-部記述市北區在歷史上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角落及各行各業,從各個角度真實、生動的歷史記錄。各位作者們從民俗、風情、人文、史詩、傳說、遺跡、人生印象等各個方面,描寫與記錄了各個歷史時期市北區的滄桑刻痕;記錄了市北區的淵源和發展歷程;深入挖掘和回顧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歷史印記。它形象地刻畫和補充了市北區的歷史發展進程和史料,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市北區的形象,回憶城市的發展,是-部厚重的歷史記載全書。

在不斷地為《記憶中的市北》系列叢書的寫稿過程中,自己也收獲頗豐。將自己所見所聞、親感親受的事物與經歷寫出來與大家共享,不但幫助了別人對此事物的認知與了解,而且還會進-步加深自己對社會對生活的認知水平,通過不斷的總結人生經歷,提高和充實了自己的人生。在書寫過程中對資料的收集和采訪中,在親身驗證-些事物的過程中,忙碌的同時,也在充實了自己的知識寶庫中感到無限的快樂。

自己主要在道路、地標、村莊、單位、人文和民俗風情等方面為《記憶中的市北》系列叢書寫了一些文章,大約共記收錄了三十篇左右,基本內容大部分都是自己、家庭、鄰里親感親受的歷史事物,具有濃厚、清晰地真實性。

愿《記憶中的市北》系列叢書今后不斷地出版發行,同時,自己也會在不斷地寫稿中從各個方面得到提高和鍛煉。

記憶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取景框

張海濱

 父輩是“移民”,我本人算是青島人了。我從小是在臺東長大的,童年的記憶是一道抹不去的風景,任時光荏苒,那些曾經的點點滴滴故事一直縈繞在記憶的深處,永遠抹不去。延安二路,上清路,南臨字,嶗山大院,南山市場,老新華書店,海軍大院.......許多許多景象如今已經變成了文字,停在了報紙上和書本上。但就是這些叫做回憶的東西,早已常在心中最深處,怎么也揮之不去。多少年過去了,這些經歷一直充盈著完善著自己的人生路程,使之更加豐滿充實。

 《記憶中的市北》前三集的出版,我只是有限地簡簡單單的記錄下了我所經歷的那個年的記憶和片段。但就是通過這簡單的記錄和回憶,讓我又有機會回憶那少年時代的青蔥歲月,更加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第四集和第五集的出版,又讓我有機會深入接觸了市北曾經的更久遠的過往。如今的市北區是目前市區人口最多的區,市北區也是商業繁榮的老城區,膠州路、遼寧路、聊城路、威海路、延安路等街道兩側商店云集。青島輪渡、青島港客運站、小港碼頭等落此。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民間的市北的記憶就相當了部分的青島記憶。寫作編輯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通過這幾集的出版,通過海哥等老師們的發掘,讓我對市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市北曾經的輝煌和榮耀。市北區是青島的老城區,這里承載了老青島厚重的歷史,積淀著豐厚的文化資源,同時也散發著現代時尚的氣息,因為這里有老青島人的深刻記憶。不變的老廟會,百年的啤酒街,花街一樣的菠蘿油子,曾經輝煌的四方機廠,還有那難以評述的大廟山,一篇一篇的回味與記憶,把我的對市北區的認識又向回拉了幾十年,感慨發展之巨變,追惜歷史之滄桑,謳歌現代生活之和美。這真是一個難得的學習過程。

   沒有歷史,人也就沒有了根基;沒有了記憶,也就沒有了歷史。再過幾十年,我們的記憶也會變成記憶的記憶,這我們生活的城市的面貌,就如同母親的面孔,每天都在變化,但我們沒有理由忘卻。再過幾十年,或許城市的面貌早已是另一個時空,我依然會為能參與《記憶中的市北》的寫作而欣慰。因為她把城市發展的一幅幅畫面,牢牢的印在了清新的文字里,記憶,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取景框。


(編輯:作家網)

上一篇: 筆落

下一篇:  論人生魅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 日本三级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 激情视频免费网站|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看看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99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香|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看天天干天天操| 免费一级毛片无毒不卡| a一级日本特黄aaa大片| 涂了媚药的玉势|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亚洲人配人种jizz| 国产露出调教91|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国产00粉嫩馒头一线天萌白酱|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老头猛挺进小莹的体内小说全集| 无套后进式视频在线观看| 又爽又黄有又色的视频|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玩物无删减版180分钟| 国产资源中文字幕| 亚洲a级在线观看| 陪读妇乱子伦小说|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又黄又爽1000禁片|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最近中文电影在线| 国产三级在线电影| 一个色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华av午夜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的黄网|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色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