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嬌入畫來
來源:作者:李巖時間:2014-12-15熱度:0次
江山多嬌入畫來
——記著名指墨山水畫家王春林
王春林畫指畫,已經(jīng)到了日臻完善的境地,揮灑自如,胸有成竹,下筆有神,手到擒來。他以手代筆,五指并用,蘸墨頻頻,作畫如飛。他知道,指畫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一種特殊的畫法,要成就這一畫法就要秉承中國指畫大師的技法,潛心揣摩,用心習作,才能循序漸進地走進佳境,取得真經(jīng),畫出佳作。
當初,王春林用手指代替?zhèn)鹘y(tǒng)工具中的毛筆蘸墨作畫,因為手指不吸墨,需要反復(fù)蘸墨,還弄得手上臟兮兮的,曾一度有了畏難情緒。后來在師父張伏山的引導(dǎo)下,又學(xué)習了高其佩、潘天壽的畫指墨技法,才逐漸開始入門,慢慢掌握了這一別具特殊趣味和技巧的指畫藝術(shù)。其中,清代高其佩、近代潘天壽所作指畫作品對其影響很大。在傳統(tǒng)國畫繪畫中,指畫一般情況下是很少用的。但可以用在一些特殊技法上,使畫作更剛健有力,線條流暢,從而形成硬中有柔,實中有虛,剛剛?cè)崛?,虛虛實實,別有風趣,更顯洞天。
如王春林在指畫創(chuàng)作中不斷學(xué)習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五指樹、元寶點、潑墨山、虛實線”指墨技法,用大拇指蘸色按出小鳥的頭部和一些形似大拇指形狀的物象。因為大拇指的螺紋較粗,留在畫面能體現(xiàn)指畫的特點,也是一種美。用五個指頭在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崇山峻嶺上“種”樹,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他還靈活運用手掌和手背交替作畫,出新出絕著。他手掌的用法與手背相反,先用手指蘸水,再用手掌蘸墨。手掌落于紙上作推抹狀,水從掌背上流下與墨自然混合,適合作巨幅和大面積擦染,其效果為水墨淋漓,力透紙背。而掌側(cè)的運用恰似中國畫中的斧劈。由此所作畫面層次多變,色彩斑斕,鬼斧神工,渾然天成。
總之,畫毛筆畫用的一般毛筆,如從最小的圭筆,到白云、衣紋,長鋒到提筆等,完全由幾個手指就足夠代替了??磥砗孟癫⒎且资?,而“指畫”給了我們非凡的答案,這就是把每個手指的尖、頭、側(cè)、背、節(jié)、掌充分利用起來,聯(lián)合“作戰(zhàn)”,手指就一定能夠真正達到得心應(yīng)手“旗開得勝”的妙用。
潘天壽是畫指畫的大師級人物,他的指畫可謂別具一格,成就極為突出。其指畫作品數(shù)量多、氣魄大。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畫的均為“映日荷花”,以潑墨指染,以掌抹作荷葉,以指尖勾線,生動之氣韻,非筆力所能達。王春林從中獲益匪淺。王春林作畫時,一般構(gòu)思都會成竹在胸,所以每畫一筆,都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但每每需要創(chuàng)新時,他都要精心推敲,一絲不茍,前一筆為后一筆做足鋪陳。他認為,只有在“有常必有變”的思想指導(dǎo)下,取諸家之長,才能成自家一體,將平凡題材點墨成“金”,使之產(chǎn)生出不平凡的藝術(shù)感染力。
王春林指墨畫雞、畫猴、畫鷹等等,最擅長的卻是畫山山水水。他藝術(shù)的可貴之處是具有大膽的創(chuàng)造精神。他常常走進大山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山川河流的雄偉和靈氣是他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源泉。潘天壽說過:“荒山亂石,幽草閑花,雖無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盡成極品?!迸颂靿鄣闹府嬵}材包括鷹、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結(jié)構(gòu)險中求平衡,形能精簡而意遠;勾石方長起菱角;墨韻濃、重、焦、淡相滲疊,線條中顯出用筆凝煉和沉健。他精于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畫鷹、八哥、蔬果及松、梅等。大膽點染細心收拾。墨彩縱橫交錯,構(gòu)圖清新蒼秀,氣勢磅礴,趣韻無窮。畫面靈動 ,引人入勝。正是在指畫前輩的引領(lǐng)下,王春林的指畫畫技已經(jīng)在國內(nèi)嶄露頭角,并走向世界。
他的指畫山水在法國、日本等地受到追捧,榮獲大獎。他的一些指畫佳作被世界上一些書畫收藏名家奉為至寶。
(編輯:作家網(wǎng))